当前版:06版
商州区:“六驾马车”带动就业扶贫蹄疾步稳
    贫困劳动力在商州区腰市镇润科食用菌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务工。

    商州区贫困户自主创业种植灵芝进行盆景扦插。
  孟星辰 文/图
  在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镇宽坪村二期移民搬迁点的富卓电子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薛晓莉正在忙碌着给数据线装袋打包。据薛晓莉介绍,以前她家住在郭湾村二组,地方偏僻,孩子上学要走2公里。通过享受移民搬迁政策,不仅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楼房,同时还在社区工厂实现了就近就业。像薛晓莉一样,在社区工厂的带动下,北宽坪镇搬迁群众从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安居乐业。
  今年以来,商州区人社部门紧盯“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组建三级劳务产业网络帮就业、加强基地工厂建设托就业、打造商州劳务品牌带就业、实施“政校企”协作增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就业、积极扶持创业促就业“六驾马车”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着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构建起一整套稳就业、防返贫的长效机制。
  组建劳务产业三级网络帮就业。为解决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商州区精心组织抓好区镇村三级劳务组织建设工作,形成“三级劳务产业网络+基地工厂+龙头企业”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先后组建了1个区级劳务产业信息中心,18个镇级劳务产业服务中心,242个村级劳务工作站,下设建筑业、餐饮业、综合服务等劳务服务队。实现自上而下发布用工信息、开展劳动维权,自下而上调查就业意愿、组织招聘服务,带动群众1.2万人,其中493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有效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水平和就业稳定性。
  加强基地工厂建设托就业。该区按照“结合实际培育一批、宣传鼓励引进一批、政策扶持规范一批”的思路,紧扣“以工代训、工厂成长、基地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增收”五大环节,深入区内各劳密企业、产业基地调查摸底,鼓励引导其与贫困劳动力签订用工协议,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顾家、务工两不误。对安置贫困劳动力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或社区工厂,享受职介补贴、一次性岗位补贴和相应的奖补资金及场地、水电费补贴。
  实施“政校企”协作增就业。商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后生”就业工作,紧抓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机遇,与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和石家庄邮政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培训就业协议,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就读,学习期满后,优先安置到陕汽集团和国家邮政总局西部片区下属企业就业。由区政府负责按照劳动预备制培训标准给予贫困家庭子女相应的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截至目前,该区组织输送167人在陕汽技校就读,其中贫困家庭学员105人,已成功就业108人,28名贫困家庭学生在石家庄邮政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开发公益性岗位保就业。商州区采取公开选聘制、培训上岗制、公示管理制、绩效考核制,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产业就业收入不达标和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开发公益岗位。制作“公益性保洁员上岗公示牌”对公益性保洁员岗位人员进行公开公示,明确负责路段,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各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按月考核发放工资,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达到贫困群众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积极扶持创业促就业。该区认真开展标准化创业中心创建工作,坚持“要素齐全、即时服务、一次办结”原则,建成1个区级标准化创业中心,两个镇级创业中心,入驻孵化创业实体20多家。积极培育商洛万事达购物广场、居然之家等大型购物中心为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入驻,为其提供场地,减免水电、物业等费用,开展各项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激励政策,为23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0万元,为141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2.3万元。
  今年以来,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4693人,计划脱贫户转移就业4515人,完成任务的129%;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4023人,完成任务的365.72%;开展栖商协作培训300人,完成任务的100%;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50人;组织输送81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就业,完成任务的101.25%;贫困劳动力创业148人,完成任务的185%;新增特设就业扶贫公岗安置就业103人,城乡清洁工程保洁员104人,护林员706人,开发公益专岗安置就业197人;新建就业扶贫基地13家,社区工厂10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507人;拨付就业扶贫资金737.96万元,政策享受3841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