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心中有责 才能尽好责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的东大门,全县坡、台、塬、谷并存,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小康路上,如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认为,发展产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措施和脱贫办法。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硬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扶风特色产业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13625户51407人减少到2019年的1377户2808人,71个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1.45%下降到1.17%,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产业找准了,脱贫才能有底气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只有扶出产业,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源活流。”作为一线总指挥,脱贫攻坚初期,周宇松就立下了“军令状”,要求全县各级干部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发扬严实精神,突出精准要义,下足“绣花”功夫。
深入调研、听取干部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论证,周宇松带领班子成员,精准定位施策,打造了“沿乔山杂果经济林、沿关中环线优质苹果、沿西宝北线设施蔬菜、沿西宝高速猕猴桃、沿渭河苗木花卉”5条产业带,绘就了一幅符合扶风实际、功能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如今,花椒、苗木花卉、食用菌培育、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在扶风全县因地发展,遍地开花。
11月26日,天气渐寒,扶风县杏林镇元宝枫试验示范基地里,数十名当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忙着为客户起苗、装车,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前段时间公司王总跟贵州方面签了个大单子,所以今年我们自己的树苗和基地的都不愁卖。”在基地长期务工的良峪村村民王克俭告诉记者。
“基地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周书记的推动,县委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了大力扶持。截至目前,已经向基地投资500余万元,共硬化水泥道路2000多米,砂石路1000米,新打机井10眼,铺设管网5000多米。”基地负责人王高宏介绍。
近年来,该基地按照“公司+专家+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20多个乡镇发展元宝枫苗木2.5万亩,带动杏林镇2000多户贫困户发展元宝枫1.6万亩,育苗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当前,元宝枫产业已成为杏林镇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贫困群众有想法,就要想办法
11月26日下午,城关街道黄甫村村民田让林的养殖场里,鸡鸣声此起彼伏。看着眼前的小鸡们一天天茁壮成长,田让林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周书记,春节前我想把养殖场再扩大一倍,等建好了,明年收入还能再好点。”田让林对来村调研的周宇松说。
“可以呀,你这么有干劲,我们一定支持你。”周宇松说,“不过今天我来,是有个任务要交给你,希望你发展好自己的同时,把你的故事讲好,激励更多和你一样的人去脱贫致富。”
“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田让林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道。
田让林两口子体弱多病,一直靠种地为生,家里三个孩子,一个接一个上高中、上大学,导致他家因学致贫,日子过得紧巴巴。2016年,扶风县委办公室作为帮扶黄甫村的包抓单位,对全村106户贫困户逐一摸排,根据各户的现实需要,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在大家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田让林申请了5万元产业帮扶贴息贷款,发展养鸡产业。
2017年,因为行情差,他一个月要赔1万多元。“1公斤鸡蛋3.6元,坚持了两个月,我就想放弃了。就在那几天,周书记正好来家里调研,他一进门就给我分析市场前景,鼓励我一定要坚持;为了帮我渡过难关,周书记安排村上和银行破例将产业帮扶贴息贷款再贷一次给我,还帮忙申请了互助基金。”回忆起之前的情景,田让林的话语中满是感激。“要是当时一下子赔20多万元,这个家就再也翻不起身了,像现在这样月入2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田让林说。
看着田让林靠养鸡一步步把日子过到了人前,周宇松十分欣慰。他说:“我们要鼓励这样有想法、有动力、有干劲的贫困群众,他们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帮助,提供发展平台,并通过这些能人的发展带动更多人脱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需要攻克的难题越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点突破,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周宇松表示,下一步,扶风将继续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推进产业就业促增收、问题整改补短板、扶志扶智强后劲、基础设施稳支撑、巩固提升防返贫等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的东大门,全县坡、台、塬、谷并存,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小康路上,如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认为,发展产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措施和脱贫办法。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硬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扶风特色产业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13625户51407人减少到2019年的1377户2808人,71个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1.45%下降到1.17%,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产业找准了,脱贫才能有底气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只有扶出产业,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源活流。”作为一线总指挥,脱贫攻坚初期,周宇松就立下了“军令状”,要求全县各级干部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发扬严实精神,突出精准要义,下足“绣花”功夫。
深入调研、听取干部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论证,周宇松带领班子成员,精准定位施策,打造了“沿乔山杂果经济林、沿关中环线优质苹果、沿西宝北线设施蔬菜、沿西宝高速猕猴桃、沿渭河苗木花卉”5条产业带,绘就了一幅符合扶风实际、功能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如今,花椒、苗木花卉、食用菌培育、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在扶风全县因地发展,遍地开花。
11月26日,天气渐寒,扶风县杏林镇元宝枫试验示范基地里,数十名当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忙着为客户起苗、装车,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前段时间公司王总跟贵州方面签了个大单子,所以今年我们自己的树苗和基地的都不愁卖。”在基地长期务工的良峪村村民王克俭告诉记者。
“基地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周书记的推动,县委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了大力扶持。截至目前,已经向基地投资500余万元,共硬化水泥道路2000多米,砂石路1000米,新打机井10眼,铺设管网5000多米。”基地负责人王高宏介绍。
近年来,该基地按照“公司+专家+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20多个乡镇发展元宝枫苗木2.5万亩,带动杏林镇2000多户贫困户发展元宝枫1.6万亩,育苗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当前,元宝枫产业已成为杏林镇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贫困群众有想法,就要想办法
11月26日下午,城关街道黄甫村村民田让林的养殖场里,鸡鸣声此起彼伏。看着眼前的小鸡们一天天茁壮成长,田让林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周书记,春节前我想把养殖场再扩大一倍,等建好了,明年收入还能再好点。”田让林对来村调研的周宇松说。
“可以呀,你这么有干劲,我们一定支持你。”周宇松说,“不过今天我来,是有个任务要交给你,希望你发展好自己的同时,把你的故事讲好,激励更多和你一样的人去脱贫致富。”
“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田让林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道。
田让林两口子体弱多病,一直靠种地为生,家里三个孩子,一个接一个上高中、上大学,导致他家因学致贫,日子过得紧巴巴。2016年,扶风县委办公室作为帮扶黄甫村的包抓单位,对全村106户贫困户逐一摸排,根据各户的现实需要,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在大家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田让林申请了5万元产业帮扶贴息贷款,发展养鸡产业。
2017年,因为行情差,他一个月要赔1万多元。“1公斤鸡蛋3.6元,坚持了两个月,我就想放弃了。就在那几天,周书记正好来家里调研,他一进门就给我分析市场前景,鼓励我一定要坚持;为了帮我渡过难关,周书记安排村上和银行破例将产业帮扶贴息贷款再贷一次给我,还帮忙申请了互助基金。”回忆起之前的情景,田让林的话语中满是感激。“要是当时一下子赔20多万元,这个家就再也翻不起身了,像现在这样月入2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田让林说。
看着田让林靠养鸡一步步把日子过到了人前,周宇松十分欣慰。他说:“我们要鼓励这样有想法、有动力、有干劲的贫困群众,他们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帮助,提供发展平台,并通过这些能人的发展带动更多人脱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需要攻克的难题越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点突破,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周宇松表示,下一步,扶风将继续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推进产业就业促增收、问题整改补短板、扶志扶智强后劲、基础设施稳支撑、巩固提升防返贫等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