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推行“三三五”模式 开展“问题清零”行动
——对金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崔琳
  近期,笔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金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金台区总人口39.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2万人。截至今年6月底,国库建档立卡贫困户4576户13542人,其中已脱贫户3520户11336人,未脱贫户1056户2206人,贫困发生率1.8%。
  近年来,金台区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6年~2017年在中央、省、市历次检查考核中金台均居全市非片区县首位,2018年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金台区进入“好”的等次,位列44个非贫困县第6位,为宝鸡市该等次唯一县区。今年以来,金台区探索推行“三三五”模式,聚力开展“问题清零”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步走”——查清问题
  对标对表认领问题。针对中央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反馈全省的共性问题,金台区四大班子组织召开了全区脱贫攻坚检讨追责会,班子成员共查摆问题26条,逐项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
  分析研判核查问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力量深入7个贫困村召开会议,建立区镇村三级研判制度。全区认领巡视考核巡查三个批次73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67条。
  书记遍访解决问题。区委书记、蟠龙新区党工委书记宁怀彬遍访7个贫困村,发现并解决道路维修、绿化等问题9个,协调落实资金83万元。区委副书记、区长薛建恩和其他28名区级领导深入包抓镇村和分管部门,发现解决问题406个,形成调研报告30篇。镇街、村书记共走访贫困户6819户,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576件。
  “三个专”——全面整改
  专人负责,书记带头。纵向坚持区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区委班子深入开展自查、分析研判问题;三级书记带头认领中央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反馈问题,建立班子和个人台账清单,专人负责。建立三级例会会商制度,每周召集进度缓慢的单位汇总进度,分层次解决问题。
  专班跟进,驻村指导。横向坚持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安排专班驻村调研,逐村推进整改工作。区委书记、区长会同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分成两个组,对全区7个贫困村进行明察暗访,解决通村硬化道路、安全饮水等问题17个。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各派出1名领导,牵头对涉农镇街、区级部门开展横向巡查指导。区脱贫办抽调涉农镇街、区级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组建5个专班,驻村开展了2轮调研指导工作;镇街之间定期交流经验,帮助村组整改存在的问题。
  专业把脉,问题清零。邀请省市扶贫办等部门领导和行业领域专家,解读政策要求,明确整改方向,培训党员干部、种养大户、农合组织负责人5300人次;组织开展农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涉农镇街、村完成整改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各行业部门逐一核查验收、销号清零,结果汇总报送区脱贫办备案。目前,全区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巡查问题完成整改67个,整改完成率91.8%。
  “五提升”——巩固成效
  支部带头促提升。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集中整顿村级软弱涣散班子24个,清理不合格村干部13名,80.9%的村实现了“一肩挑”。推行“三训一培养”机制(区级示范培训、镇街集中培训、村级全面培训,重点培养村组带头人),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32”行动(每个村每年发展1名党员、3名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调整第一书记9名、驻村队员18名,培养后备干部95人。保障提升增强续航力。2018年以来共下拨各类经费415万元,提拔任用扶贫一线干部18名,并落实了驻村人员生活补助、通信补贴、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
  特色产业促提升。“龙头企业+”链接大市场。组织动员辖区向阳集团、惠丰红豆杉等企业精准对接贫困村,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2018年以来“订单式”包销土特产品300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依托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电商网店,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2037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2个,发展生态养殖16.2万只(头),建成中药材、花椒等特色农业基地1.5万亩,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农村能人+”增强致富信心。瞄准农村能人、产业大户与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利益链接点,支持能人大户返乡发展产业,32名农村能人共带动437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
  转移就业促提升。搭台子,定向发布岗位信息4416条,举办大型招聘会5次,转移贫困劳动力1902人。架梯子,精选9家中介企业对口9个涉农镇街开展“9+9”劳务协作活动,在3个中心村扶持致富带头人成立劳务公司。托底子,大力开发农村保洁、绿化、幸福院护理等岗位,托底安置农村“三无”人员。安置贫困劳动力333人。同时给每个公益专岗财政补贴5000元。
  扶志扶智促提升。全区101个村都建立了道德讲堂,定期邀请道德模范、乡贤能人介绍经验做法,带动影响身边人。邀请西农大专家传经送宝,开展技能培训45场,累计培训3700余人。弘扬文明新风。邀请村里威望高、村民信服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组建“乡贤(能人)”工作室68个,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村民”等活动30余场次,协调解决邻里纠纷178起;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中的“失能、失智、失控”(精神障碍)人员,委托区中心敬老院和省第一荣军医院托养管护。建成爱心超市40个,设立孝德基金,探索评议积分兑换制度,保障困难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汇聚合力促提升。推行“1121”三级联包机制(区级领导联系1个镇或1个重点村、区级部门单位包抓1个村、科级领导包抓2户贫困户、机关干部包抓1户贫困户),形成了包村联户抓脱贫的合力。实行驻区单位联合帮扶。组织动员42家民营企业、9支驻区部队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定点帮扶,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汇聚社会力量联动相助。设立100万元的“明德大爱”健康扶贫基金和100万元的“爱尔光明”健康扶贫基金,发动30个区级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爱心人士发挥各自优势,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为贫困对象办实事510余件,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