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专家教授亲情讲授 第一书记走心互动
◀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张旭锋。
▼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党支部书记、教授金沙曼。
咸阳市医药公司原派驻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第一书记燕飞。
▲西北政法大学原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第一书记周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派驻合阳县坊镇乾落村第一书记韩锁昌。
西乡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派驻大河镇窝坝村第一书记刘力。
白水县委组织部派驻杜康镇和家卓村第一书记宋倩苗。
牛向阳 本报记者 邵林喜
深化农村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
培训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张旭锋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张旭锋说,要加大培育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 助力脱贫攻坚
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党支部书记、教授金沙曼以“建强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对白水县124名驻村第一书记及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辅导培训。
金沙曼说:“把党建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作用,以党建工作资源为核心,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要研究党建工作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找准抓手和载体,把脱贫攻坚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
同时,金沙曼表示,需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要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保护能力等,增强免疫力。她强调,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扑下身子一起干,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
狠心抓产业 处处黄桃香
2017年8月,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省级优秀第一书记巡回报告团的队伍里,有一位特殊的第一书记。虽已年近花甲,但他激情飞扬的演讲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在长达三年的驻村工作中,他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中小村子发展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黄桃产业“明星”村。他就是咸阳市医药公司原派驻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的第一书记燕飞。
驻村之初,燕飞经过考察和一番缜密的筹划,他和村两委出台了焦胡村黄桃产业发展规划。在经过一番论证后,黄桃产业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燕飞自掏腰包垫资2万元采购了苗木。
黄桃树栽下之后,为了尽快让大家掌握黄桃管护技术,燕飞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2015年10月,他多次邀请西农大教授和礼泉、兴平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为大家现场授课,讲解黄桃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知识培训。
看到烈日下燕书记跟专家们在地里为大家讲解管理技术,村民侯风朝说:“那么热的天气,燕书记还在指导大家种黄桃,这咋能不让人感动呢?”
培训会上,燕飞分享了他的驻村经验。
帮扶暖民心 脱贫有方向
“无论是两联一包还是精准扶贫,扶贫的目的是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的更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扶贫,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时,第一书记必须用冷静的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工作方法,群众才能奔向小康。”谈起帮扶,西北政法大学原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的第一书记周兵深有感触。
在帮扶期间,周兵和学校扶贫工作队在校内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协调任职学校各机关分会为铁王村贫困户捐赠款项近1.11万元,捐赠秋冬衣物近400件。同时为13户即将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的贫困群众,每户发放1000元的资助金(每户每年特色农业项目每亩的支出约1600元),弥补其部分资金缺口。
2015年,在周兵的争取下,为三张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捐赠书本813本、文体用品284件及部分生活用品;为个别贫困户和铁王村的五保老人发放食品和慰问品;帮助沟北村建成了1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和300平方米的小广场、铁王村养老院、文化小舞台等。
脑袋“富”起来 口袋才能鼓
“我们是党员,就得干实事,对得起党,对得起老乡,对得起我们西农的校训。”韩锁昌坚定地说。在驻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韩锁昌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好书记、好干部、好兄弟,也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2015年6月30日,韩锁昌响应组织号召,奔赴西北农林大学定点扶贫单位合阳县坊镇乾落村,开始了第一书记的履职生涯。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初来乍到,工作中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和爱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又在农业院校学习工作。我从小就很喜欢农村生活,一直有为农村做点事情的想法。”多大的困难,都被韩锁昌对农村的深厚情感所化解。
韩锁昌从干部入手,争取机会带他们去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现代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借鉴其他村子的成功经验;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农高会,参观现代农业博览园,开阔眼界、转变思想。
从学校出来的韩锁昌,深知人才培养是农村发展的持久源泉,于是他联系学校,希望在在技术、品种等方面的给予支持。他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指导乾落村村民400余人次,让科技的力量影响和惠及百姓。
抱团齐发力 群众得实惠
如何发挥帮扶单位优势以及第一书记个人专业特长,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贫困村破解产业脱贫、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难题,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让贫困村通过种、养、加工以及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西乡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派驻大河镇窝坝村的第一书记刘力说:“大河镇的5位驻村第一书记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利用创新思维,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推行‘联盟成员+党支部+农业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
在联盟组织的作用下,大河镇驻村5位第一书记突出“一村一品”理念,先后开发了“大河”剁辣椒、“大河”土蜂蜜、“大河”烘焙核桃、“大河”竹笋、“大河”0代天麻(仿野生)等系列产品,同时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标准化加工厂2家,引进企业1家,开发了“来自米仓山革命老区的味道”大河系列特色农产品,为西乡县大河镇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联盟的成立,就是把有限的能量通过组织形式聚集起来,让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凝聚集体的力量!”刘力说。
拉长产业链 确保好前景
从“后进村”到全县产业脱贫“明星村”,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在脱贫攻坚中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和家卓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我们的第一书记宋倩苗功不可没。”提起和家卓村的巨变,68岁的村老党员刘友生说。
近年来,在帮扶单位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驻村第一书记宋倩苗的带动下,和家卓村实施了以“支部+集体经济+产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于2017年建成了以农村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产业种植三产合一的“和园田园综合体”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创业,从根子上解决了和家卓村的贫困问题。
宋倩苗在交流发言中说,为让产业成为和家卓村繁荣文明富裕长久支撑,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齐心协力,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提升,拉长产业链,从而有效地保证退出贫困后的和家卓能够继续稳健地向前发展。(本版图片由记者刘成摄)
▼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党支部书记、教授金沙曼。
咸阳市医药公司原派驻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第一书记燕飞。
▲西北政法大学原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第一书记周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派驻合阳县坊镇乾落村第一书记韩锁昌。
西乡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派驻大河镇窝坝村第一书记刘力。
白水县委组织部派驻杜康镇和家卓村第一书记宋倩苗。
牛向阳 本报记者 邵林喜
深化农村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
培训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张旭锋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张旭锋说,要加大培育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 助力脱贫攻坚
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党支部书记、教授金沙曼以“建强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对白水县124名驻村第一书记及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辅导培训。
金沙曼说:“把党建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作用,以党建工作资源为核心,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要研究党建工作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找准抓手和载体,把脱贫攻坚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
同时,金沙曼表示,需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要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保护能力等,增强免疫力。她强调,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扑下身子一起干,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
狠心抓产业 处处黄桃香
2017年8月,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省级优秀第一书记巡回报告团的队伍里,有一位特殊的第一书记。虽已年近花甲,但他激情飞扬的演讲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在长达三年的驻村工作中,他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中小村子发展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黄桃产业“明星”村。他就是咸阳市医药公司原派驻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的第一书记燕飞。
驻村之初,燕飞经过考察和一番缜密的筹划,他和村两委出台了焦胡村黄桃产业发展规划。在经过一番论证后,黄桃产业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燕飞自掏腰包垫资2万元采购了苗木。
黄桃树栽下之后,为了尽快让大家掌握黄桃管护技术,燕飞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2015年10月,他多次邀请西农大教授和礼泉、兴平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为大家现场授课,讲解黄桃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知识培训。
看到烈日下燕书记跟专家们在地里为大家讲解管理技术,村民侯风朝说:“那么热的天气,燕书记还在指导大家种黄桃,这咋能不让人感动呢?”
培训会上,燕飞分享了他的驻村经验。
帮扶暖民心 脱贫有方向
“无论是两联一包还是精准扶贫,扶贫的目的是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的更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扶贫,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时,第一书记必须用冷静的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工作方法,群众才能奔向小康。”谈起帮扶,西北政法大学原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的第一书记周兵深有感触。
在帮扶期间,周兵和学校扶贫工作队在校内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协调任职学校各机关分会为铁王村贫困户捐赠款项近1.11万元,捐赠秋冬衣物近400件。同时为13户即将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的贫困群众,每户发放1000元的资助金(每户每年特色农业项目每亩的支出约1600元),弥补其部分资金缺口。
2015年,在周兵的争取下,为三张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捐赠书本813本、文体用品284件及部分生活用品;为个别贫困户和铁王村的五保老人发放食品和慰问品;帮助沟北村建成了1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和300平方米的小广场、铁王村养老院、文化小舞台等。
脑袋“富”起来 口袋才能鼓
“我们是党员,就得干实事,对得起党,对得起老乡,对得起我们西农的校训。”韩锁昌坚定地说。在驻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韩锁昌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好书记、好干部、好兄弟,也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2015年6月30日,韩锁昌响应组织号召,奔赴西北农林大学定点扶贫单位合阳县坊镇乾落村,开始了第一书记的履职生涯。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初来乍到,工作中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和爱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又在农业院校学习工作。我从小就很喜欢农村生活,一直有为农村做点事情的想法。”多大的困难,都被韩锁昌对农村的深厚情感所化解。
韩锁昌从干部入手,争取机会带他们去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现代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借鉴其他村子的成功经验;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农高会,参观现代农业博览园,开阔眼界、转变思想。
从学校出来的韩锁昌,深知人才培养是农村发展的持久源泉,于是他联系学校,希望在在技术、品种等方面的给予支持。他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指导乾落村村民400余人次,让科技的力量影响和惠及百姓。
抱团齐发力 群众得实惠
如何发挥帮扶单位优势以及第一书记个人专业特长,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贫困村破解产业脱贫、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难题,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让贫困村通过种、养、加工以及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西乡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派驻大河镇窝坝村的第一书记刘力说:“大河镇的5位驻村第一书记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利用创新思维,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推行‘联盟成员+党支部+农业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
在联盟组织的作用下,大河镇驻村5位第一书记突出“一村一品”理念,先后开发了“大河”剁辣椒、“大河”土蜂蜜、“大河”烘焙核桃、“大河”竹笋、“大河”0代天麻(仿野生)等系列产品,同时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标准化加工厂2家,引进企业1家,开发了“来自米仓山革命老区的味道”大河系列特色农产品,为西乡县大河镇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联盟的成立,就是把有限的能量通过组织形式聚集起来,让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凝聚集体的力量!”刘力说。
拉长产业链 确保好前景
从“后进村”到全县产业脱贫“明星村”,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在脱贫攻坚中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和家卓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我们的第一书记宋倩苗功不可没。”提起和家卓村的巨变,68岁的村老党员刘友生说。
近年来,在帮扶单位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驻村第一书记宋倩苗的带动下,和家卓村实施了以“支部+集体经济+产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于2017年建成了以农村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产业种植三产合一的“和园田园综合体”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创业,从根子上解决了和家卓村的贫困问题。
宋倩苗在交流发言中说,为让产业成为和家卓村繁荣文明富裕长久支撑,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齐心协力,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提升,拉长产业链,从而有效地保证退出贫困后的和家卓能够继续稳健地向前发展。(本版图片由记者刘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