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推进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白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近年来,白水县大力推行“产业链上建支部”,采取“支部联建、组织联动、党员联管、产业联营”等形式,把党组织嵌入产业链、服务链、业务链、经营链等各个环节,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受到省市各级的肯定。11月14日,记者采访了白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请他介绍白水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方面的工作经验。
记者:通过抓党建提升基层工作质量,从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进而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白水县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方法?
李红兵: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一个今年拟脱贫的贫困县。全县63个贫困村中,已出列的55个贫困村2019年拟脱贫1669户5661人;2019拟退出的8个贫困村,拟脱贫261户875人。近年来,白水县创新实施“书记项目”9个,划拨县级党费60余万元修缮提升村级活动阵地,建立“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党员中心户工作网络,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个,全面推行了村两委“一肩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在33名县级领导包联63个贫困村的基础上,对2019年拟脱贫的8个贫困村的帮扶力量进行了加强,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镇(街道)党政正职为包联责任人。坚持“精准选派、择优选派”的原则,对全县123个驻村工作队进行分析研判,对涉及机构改革的26个包联部门、14名第一书记和36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确保尽锐出战。
记者:以尧禾镇美华果业为代表的果园托管模式,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将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李红兵:当时,苹果种植大镇尧禾镇面临产业发展困境,我们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台、农企共赢”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联合党总支,管理下辖美华果业党支部以及阿东、薛圪崂、支肥、李家塬4个村级党组织。我们还创新建立果园全托管、半托管、反托管、产品入股、现金入股五种模式,托管阿东、薛圪崂、支肥、李家塬等13个村的果园1.2万亩,实现了果农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目前,白水县涌现出以尧禾镇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史官镇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林皋镇仙果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党建联合体脱贫模式,覆盖20个贫困村,帮助3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我们依托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产业、果园托管等内容,以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模式,发展村级经济合作社170个、农业综合观光项目4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3个,形成21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典型,实现50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记者:白水县做强做优抓党建促脱贫谋振兴,探索推行村企党建联合体模式,产生这一创新思路的动因从何而来?
李红兵:苹果是白水的主导产业,更是全县农民的“钱袋子”,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规模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当前,部分果农受种植规模与成本、管理技术、基础配套设施、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限制,生产效益不佳。在这一背景下,县委组织部迅速开展调研,进村入户,走访企业负责人,组织镇、村、企业和果农代表召开座谈会,最终确定了“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果农得利、企业增效”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村级党组织引领、流转农户土地、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村企联合体”模式,实现了果园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促进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党支部+”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之所以取得实效,并快速推广,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党的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运用,县级指导,镇级统筹,村级推进,合作社融入,各层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果园托管符合群众需求,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同和参与,企业与群众的奋斗目标一致,利益捆绑,互惠互利。三是农村“三变”改革匹配果业增效,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带动作用,在现有资产没有实现大规模流转、整合的条件下,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劳动力、农业先进技术、电子商务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为提高产品品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树立了样板。
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解决了企业建基地投资大、周期长、土地流转等困难,托管户的技术、劳力、资金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使白水苹果产业发展、果企经济效益、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白水方案。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近年来,白水县大力推行“产业链上建支部”,采取“支部联建、组织联动、党员联管、产业联营”等形式,把党组织嵌入产业链、服务链、业务链、经营链等各个环节,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受到省市各级的肯定。11月14日,记者采访了白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请他介绍白水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方面的工作经验。
记者:通过抓党建提升基层工作质量,从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进而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白水县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方法?
李红兵: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一个今年拟脱贫的贫困县。全县63个贫困村中,已出列的55个贫困村2019年拟脱贫1669户5661人;2019拟退出的8个贫困村,拟脱贫261户875人。近年来,白水县创新实施“书记项目”9个,划拨县级党费60余万元修缮提升村级活动阵地,建立“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党员中心户工作网络,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个,全面推行了村两委“一肩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在33名县级领导包联63个贫困村的基础上,对2019年拟脱贫的8个贫困村的帮扶力量进行了加强,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镇(街道)党政正职为包联责任人。坚持“精准选派、择优选派”的原则,对全县123个驻村工作队进行分析研判,对涉及机构改革的26个包联部门、14名第一书记和36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确保尽锐出战。
记者:以尧禾镇美华果业为代表的果园托管模式,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将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李红兵:当时,苹果种植大镇尧禾镇面临产业发展困境,我们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台、农企共赢”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联合党总支,管理下辖美华果业党支部以及阿东、薛圪崂、支肥、李家塬4个村级党组织。我们还创新建立果园全托管、半托管、反托管、产品入股、现金入股五种模式,托管阿东、薛圪崂、支肥、李家塬等13个村的果园1.2万亩,实现了果农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目前,白水县涌现出以尧禾镇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史官镇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林皋镇仙果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党建联合体脱贫模式,覆盖20个贫困村,帮助3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我们依托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产业、果园托管等内容,以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模式,发展村级经济合作社170个、农业综合观光项目4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3个,形成21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典型,实现50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记者:白水县做强做优抓党建促脱贫谋振兴,探索推行村企党建联合体模式,产生这一创新思路的动因从何而来?
李红兵:苹果是白水的主导产业,更是全县农民的“钱袋子”,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规模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当前,部分果农受种植规模与成本、管理技术、基础配套设施、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限制,生产效益不佳。在这一背景下,县委组织部迅速开展调研,进村入户,走访企业负责人,组织镇、村、企业和果农代表召开座谈会,最终确定了“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果农得利、企业增效”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村级党组织引领、流转农户土地、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村企联合体”模式,实现了果园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促进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党支部+”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之所以取得实效,并快速推广,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党的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运用,县级指导,镇级统筹,村级推进,合作社融入,各层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果园托管符合群众需求,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同和参与,企业与群众的奋斗目标一致,利益捆绑,互惠互利。三是农村“三变”改革匹配果业增效,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带动作用,在现有资产没有实现大规模流转、整合的条件下,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劳动力、农业先进技术、电子商务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为提高产品品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树立了样板。
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解决了企业建基地投资大、周期长、土地流转等困难,托管户的技术、劳力、资金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使白水苹果产业发展、果企经济效益、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白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