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通得一路来 柳暗百花明
佛坪县农村公路交错如织。
一群骑行爱好者在宁强县蒲家坝至丁家坝乡村公路上骑行。
连接凤县和留坝县的高江路,被誉为“陕西十佳最美乡村公路”。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晴天满身土,雨天满街泥”是过去农村地区交通的现实写照。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一条条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的农村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交织成一张大网,托起强农富民的梦想。
在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加大农村公路优化、管理、养护力度,打通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铺设出一条农产品出得去、外面产品进得来的“快车道”,保证农村经济在畅通无阻的农村公路上行稳致远。
1 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
“过去到佛坪要坐5个小时汽车,山路崎岖,真不容易。现在方便了,下了高速,就是通畅的农村公路,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迴龙寺村。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每次来我就不想走了。”11月6日,在佛坪县迴龙寺村观光赏景的西安市民王先生,对当地的特色旅游赞不绝口。
迴龙寺村依山傍水,风景旖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走入村子,一片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村民通过制作创意绿植盆栽等手工艺作品,变废为宝,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产业脱贫之路。一盆一风景,一户一风光,特色乡村旅游,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激活了山村经济。
在此之前,由于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迴龙寺村的扶贫工作阻碍重重。近年来,佛坪县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从“村村通”到“组组通”“户户通”的跨越式发展。美观、整洁的道路延伸到迴龙寺村家家户户,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逐渐走上了文化创意产业脱贫的新路径。在产业的带动下,村子美了、农民富了,整个迴龙寺村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
“这些花花草草山上到处都是,不值钱。现在路通了,进出更加方便,漫山的野花野草经过加工,变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商品,很受城里人喜爱。”迴龙寺村民向连青几年前还是贫困户,自从制作盆栽以后,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有了自己的产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佛坪县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泥石路到水泥路,农村公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 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
排排农舍拔地而起,块块田埂芬芳四溢,条条乡道平整光洁……深秋时节,记者走在韩城的乡野田园间,在乡村公路的相互连接下,村庄与城市互通有无,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生机勃勃的图画。
“道路通畅后,村里的东西卖得出,外面的客商能进来。农民辛苦种植的花椒、核桃等土特产再也不愁卖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说起公路给农村带来的变化,韩城市桑树坪镇林源盘池村村民孙建国如数家珍。
韩城桑树坪镇林源地区海拔1600米,拥有渭北最大面积的天然林区。如今,这里道路通畅,更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源源不断汇聚而来,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经济活力迸发。
近年来,韩城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重点治理危险路段,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项目设计、建设全过程。先后投资4.1亿元,实施县乡公路改建、贫困村道路硬化、沿黄观光路和县乡公路美化提升等工程,全力打造“幸福小康路”“特色致富路”“平安畅通路”。
“我们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起点,突出农村公路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服务质量均衡发展,形成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格局,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和通行保障。”韩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吴春生说。
截至2018年底,韩城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59.64公里,建制村道路实现全覆盖。随着道路的畅通,农村经济流通大大加快,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创造新契机。
3 建养一体化,让农村公路提质增效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100%乡镇和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主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并与国省干线有效衔接,镇镇相通、村村相连。
随着我省农村公路路网的日益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然而,面对农村公路亟待优化、管理养护还需加强等困难和问题,还需再下一番功夫。
如何有效破解难题,我省推行实施的对普通省道、旅游公路“畅返不畅”工程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等采取“建养一体化”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实践。
以韩城市为例,在高质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该市推进养护强化工程,将养护管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施“县道干线化、乡村规范化、村道标准化”就是对“建养一体化”的有力践行。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随着“建养一体化”模式的深入推进,我省农村公路交道的通畅程度不断提升,确保乡村振兴各条“血管”畅通无阻,发展效益更加凸显。
手记
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
■黄敏
“要想富,先修路”。在发展的号角声中,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从泥泞狭窄、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到平坦宽敞、美观整洁的柏油路、水泥路,我省农村公路经历了“三级跳”式的升级。
如今的农村,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穿行而过,清晰齐全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人们的出行因沿途的风景而增添了一抹亮色,乡村振兴因道路的一片坦途更加通畅。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农村公路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成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外通内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有效推动了各类优势资源进入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助推农民不断致富增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说到底,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是关键,核心是管理。只有加强道路监管,不断优化提升,将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等理念融入公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才能将乡村振兴战略沿着公路线,延伸到千家万户。
一群骑行爱好者在宁强县蒲家坝至丁家坝乡村公路上骑行。
连接凤县和留坝县的高江路,被誉为“陕西十佳最美乡村公路”。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晴天满身土,雨天满街泥”是过去农村地区交通的现实写照。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一条条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的农村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交织成一张大网,托起强农富民的梦想。
在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加大农村公路优化、管理、养护力度,打通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铺设出一条农产品出得去、外面产品进得来的“快车道”,保证农村经济在畅通无阻的农村公路上行稳致远。
1 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
“过去到佛坪要坐5个小时汽车,山路崎岖,真不容易。现在方便了,下了高速,就是通畅的农村公路,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迴龙寺村。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每次来我就不想走了。”11月6日,在佛坪县迴龙寺村观光赏景的西安市民王先生,对当地的特色旅游赞不绝口。
迴龙寺村依山傍水,风景旖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走入村子,一片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村民通过制作创意绿植盆栽等手工艺作品,变废为宝,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产业脱贫之路。一盆一风景,一户一风光,特色乡村旅游,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激活了山村经济。
在此之前,由于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迴龙寺村的扶贫工作阻碍重重。近年来,佛坪县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从“村村通”到“组组通”“户户通”的跨越式发展。美观、整洁的道路延伸到迴龙寺村家家户户,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逐渐走上了文化创意产业脱贫的新路径。在产业的带动下,村子美了、农民富了,整个迴龙寺村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
“这些花花草草山上到处都是,不值钱。现在路通了,进出更加方便,漫山的野花野草经过加工,变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商品,很受城里人喜爱。”迴龙寺村民向连青几年前还是贫困户,自从制作盆栽以后,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有了自己的产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佛坪县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泥石路到水泥路,农村公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 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
排排农舍拔地而起,块块田埂芬芳四溢,条条乡道平整光洁……深秋时节,记者走在韩城的乡野田园间,在乡村公路的相互连接下,村庄与城市互通有无,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生机勃勃的图画。
“道路通畅后,村里的东西卖得出,外面的客商能进来。农民辛苦种植的花椒、核桃等土特产再也不愁卖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说起公路给农村带来的变化,韩城市桑树坪镇林源盘池村村民孙建国如数家珍。
韩城桑树坪镇林源地区海拔1600米,拥有渭北最大面积的天然林区。如今,这里道路通畅,更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源源不断汇聚而来,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经济活力迸发。
近年来,韩城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重点治理危险路段,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项目设计、建设全过程。先后投资4.1亿元,实施县乡公路改建、贫困村道路硬化、沿黄观光路和县乡公路美化提升等工程,全力打造“幸福小康路”“特色致富路”“平安畅通路”。
“我们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起点,突出农村公路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服务质量均衡发展,形成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格局,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和通行保障。”韩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吴春生说。
截至2018年底,韩城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59.64公里,建制村道路实现全覆盖。随着道路的畅通,农村经济流通大大加快,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创造新契机。
3 建养一体化,让农村公路提质增效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100%乡镇和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主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并与国省干线有效衔接,镇镇相通、村村相连。
随着我省农村公路路网的日益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然而,面对农村公路亟待优化、管理养护还需加强等困难和问题,还需再下一番功夫。
如何有效破解难题,我省推行实施的对普通省道、旅游公路“畅返不畅”工程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等采取“建养一体化”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实践。
以韩城市为例,在高质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该市推进养护强化工程,将养护管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施“县道干线化、乡村规范化、村道标准化”就是对“建养一体化”的有力践行。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随着“建养一体化”模式的深入推进,我省农村公路交道的通畅程度不断提升,确保乡村振兴各条“血管”畅通无阻,发展效益更加凸显。
手记
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
■黄敏
“要想富,先修路”。在发展的号角声中,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从泥泞狭窄、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到平坦宽敞、美观整洁的柏油路、水泥路,我省农村公路经历了“三级跳”式的升级。
如今的农村,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穿行而过,清晰齐全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人们的出行因沿途的风景而增添了一抹亮色,乡村振兴因道路的一片坦途更加通畅。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农村公路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成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外通内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有效推动了各类优势资源进入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助推农民不断致富增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说到底,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是关键,核心是管理。只有加强道路监管,不断优化提升,将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等理念融入公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才能将乡村振兴战略沿着公路线,延伸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