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地标产品:农高会上话“钱”景










本报记者 王平 文/图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块土地上都孕育着富有地域特色的物产,这就是“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其高质量、高品牌效应,大大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在增加区域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展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2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在本届杨凌农高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了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5项产品参加这次地理标志产品展。
10月22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指导,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杨凌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农村报·金口碑电商平台等单位协办的地理标志产业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杨凌举办,陕西省副省长徐大彤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标志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展代表和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论坛。
徐大彤指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的培育、发展和保护工作,主动将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大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一县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在增加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表示,陕西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新路径,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出席论坛并致辞,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巨栓科,中国标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迎丰,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谢商华,西南政法大学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主任曾德国等与会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上,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做了《地理标志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媒体担当》的主旨报告,并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陕西农村报·金口碑电商平台,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和推介。会上,陕西农村报·金口碑电商平台被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授予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展示交易平台。
当日,在杨凌农高会D馆的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展上,群众摩肩接踵,在榆林一处展位前,各种苦荞挂面、苦荞粉及杂粮让人目不暇接。
一位操着陕北口音的小伙子吆喝:“米脂小米,每斤9块、9块啊!”不一会儿,黄灿灿的散装小米就被参观的群众纷纷买走。
谈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保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参展商候忠雄激动地对记者说,他年年来农高会,感觉了解米脂小米的人比较少。没想到这几年,大家很爱吃米脂产的小米,而且一年比一年销售得多。他说:“去年,我们散装的米脂小米不够卖,客商打电话又订了一些。今年我们早早备足了10吨小米,让老百姓都能吃上我们米脂的小米!”
继续前行,记者看到了“略阳乌鸡”“甘泉黄酒”“黄龙蜂蜜”“洛源豆腐干”“富平柿饼”“韩城大红袍花椒”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地理标志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刚刚入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富平羊奶粉”“华州山药”“杨陵葡萄”等。
记者转身又来到外省展位前,这里更是争奇斗艳,品一口拥有300多年历史且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顿时给人一种辣而不燥、粘稠适度、回味醇厚、悠长的美感。
说起郫县豆瓣,展位前来自四川郫县庆林豆瓣酿造公司的销售代表唐建春如数家珍:“我们郫县的豆瓣已经销往世界各地,连续4年跻身我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排名前8名,品牌价值达657.15亿元,年产量由地理标志保护前的20万吨提升至130万吨,产值由6亿元提升至130亿元。”
谈到农高会,唐建春说,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农高会,感觉这个展会十分接地气,服务“三农”的作用非常明显,询问和想洽谈的人很多,希望以后这样专业的会议和展览能够多通知他们参加。
来自北京的“京西白蜜”、山东青岛的“胶州大白菜”“六不用寿山顶级金银花茶”“柳编葫芦”、河南的“稻鳅大米”、新疆的“库尔勒香梨”等一批影响面广、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的地理标志产品让人大饱眼福,同时也让农民们看到了更多的致富新“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