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父亲的肩膀
蔺平良
临近佳节,我回千里之遥的故乡,探望年近古稀的父母。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飞驰,我辗转反侧于卧铺上,父母的音容笑貌不时映入眼帘:乐呵呵的面容,挺直的腰板,坚强的身躯,一种与天奋斗的精、气、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在他们身上。
走进家门,父亲从房间出来,出现在我眼前。“爸!”我惊讶地喊出了声。一年不见,他佝偻着身子,满含热情地迎了过来,“回来了,我娃回来了!”父亲花白的头发下隐藏着岁月留下的沟痕,愈显得深沉,诉说着沧桑的变化,父亲老了。
我的家乡靠近秦岭山脉,属半丘陵、半平原地貌。秦岭山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生活保障。那时候,为了维持生计,烧火做饭的柴火主要来自秦岭山上。离家近的前山,不知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的砍伐,只留下满山遍野的蒿草,人们砍柴,只有进入深山。
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扛着扁担,拿着镰刀,挑着干粮,沿着峡谷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跨入深山,寻找好柴火。当确定柴源后,人们便沿着羊肠小道,攀山越岭,在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砍下一捆柴。整理后,绑扎成两个重量相当的柴捆,别在扁担的两头。然后,就着河水,吃完干粮,在同伴的一声吆喝“起身——”,便沿着离家十余里的原路返回。
砍柴,有说不完的辛酸。上到半山坡,遥望有柴可砍,便奋不顾身奔过去。有时,要穿越荆棘丛林,出来就被刺成一个大花脸;有时要蹚过潺潺的流水,光滑的山石,稍不留神便会魂断崖底。
担柴,不仅是为了自家做饭用,还有一部分变卖成现钱,以供家里购买油、盐、酱、醋的开支。
担柴,在父辈们的眼里,不仅仅是苦活累活,那是生存的需要、谋生的手段、生活的乐趣。为了减轻肩膀的摩擦,母亲为父亲做了双层的肩裢。尽管如此,每次担柴回来,父亲的肩膀还是磨得通红。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已经磨出很厚的茧子了。
担柴,那是父亲自少年开始承担家务的一部分。当我出生后,父亲担柴到门前,看到我憨态可掬的样子,他不顾奔波的劳碌,还要满足我天天骑大马的心愿。他愈是奔跑,我愈是快乐。
陈年往事,历历在目。担柴,已成为过去,而父亲的肩膀仍然承载着坚定的责任。家里的两担垃圾要倒出去,我想试一试,父亲说:“你的肩膀搁不住,还是我来。”父亲为这个家事无巨细地操劳,让我们放心地工作,看着他的背影,我潸然泪下。
临近佳节,我回千里之遥的故乡,探望年近古稀的父母。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飞驰,我辗转反侧于卧铺上,父母的音容笑貌不时映入眼帘:乐呵呵的面容,挺直的腰板,坚强的身躯,一种与天奋斗的精、气、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在他们身上。
走进家门,父亲从房间出来,出现在我眼前。“爸!”我惊讶地喊出了声。一年不见,他佝偻着身子,满含热情地迎了过来,“回来了,我娃回来了!”父亲花白的头发下隐藏着岁月留下的沟痕,愈显得深沉,诉说着沧桑的变化,父亲老了。
我的家乡靠近秦岭山脉,属半丘陵、半平原地貌。秦岭山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生活保障。那时候,为了维持生计,烧火做饭的柴火主要来自秦岭山上。离家近的前山,不知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的砍伐,只留下满山遍野的蒿草,人们砍柴,只有进入深山。
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扛着扁担,拿着镰刀,挑着干粮,沿着峡谷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跨入深山,寻找好柴火。当确定柴源后,人们便沿着羊肠小道,攀山越岭,在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砍下一捆柴。整理后,绑扎成两个重量相当的柴捆,别在扁担的两头。然后,就着河水,吃完干粮,在同伴的一声吆喝“起身——”,便沿着离家十余里的原路返回。
砍柴,有说不完的辛酸。上到半山坡,遥望有柴可砍,便奋不顾身奔过去。有时,要穿越荆棘丛林,出来就被刺成一个大花脸;有时要蹚过潺潺的流水,光滑的山石,稍不留神便会魂断崖底。
担柴,不仅是为了自家做饭用,还有一部分变卖成现钱,以供家里购买油、盐、酱、醋的开支。
担柴,在父辈们的眼里,不仅仅是苦活累活,那是生存的需要、谋生的手段、生活的乐趣。为了减轻肩膀的摩擦,母亲为父亲做了双层的肩裢。尽管如此,每次担柴回来,父亲的肩膀还是磨得通红。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已经磨出很厚的茧子了。
担柴,那是父亲自少年开始承担家务的一部分。当我出生后,父亲担柴到门前,看到我憨态可掬的样子,他不顾奔波的劳碌,还要满足我天天骑大马的心愿。他愈是奔跑,我愈是快乐。
陈年往事,历历在目。担柴,已成为过去,而父亲的肩膀仍然承载着坚定的责任。家里的两担垃圾要倒出去,我想试一试,父亲说:“你的肩膀搁不住,还是我来。”父亲为这个家事无巨细地操劳,让我们放心地工作,看着他的背影,我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