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贫困村变身示范村
本报讯(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王丹丹)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房家沟村紧抓全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2+X”产业发展三大机遇,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夯实、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2018年,房家沟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80元,高质量完成了贫困村退出,并被榆林市委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019年又被榆阳区委确定为全区“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村,实现了省级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在房家沟村的塑料拱棚基地,记者了解到,每个拱棚村民每年只需要支付500元的承包费就可以种植,通过种植芝麻、香瓜等,每棚每年的收益都可以达2万元以上。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光伏电站建设、山地苹果园建设、露地葡萄园建设等纷纷展开,各项产业发展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整体面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房家沟村按照全镇“三带两线”的产业布局,积极整合财政“一事一议”、政研室、扶贫、林业、农业等各类涉农资金500余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塑料大棚100座,栽植山地苹果320亩、露地标准化葡萄100亩、抗冻鲜食杏20亩,同时解决了相关主导产业建设配套设施。
“我承包了11座大棚,第一茬种植香瓜,后面种植萝卜、辣椒、豆角等蔬菜,收入不错,我很看好设施农业这个行业,打算一直种下去。”房家沟村村民许清秀说。
自2015年以来,房家沟村坚持规划总领原则,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全面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新建村级标准化阵地1处,硬化通村道路4.97公里,启动实施了房家沟新农村移民搬迁项目,平整土地117亩,配套完成了1.3公里的排洪、排污管网建设,第一期66套新居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群众已经入住新居。
“过去住的是土窑洞,非常危险而且交通也不便利。现在好了,新房子面积一百平方米,不仅环境好、基础设施齐全,而且交通也方便。”房家沟村村民房子来乐呵呵地说。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该村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和高标准文化广场,通过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发榜样模范的正能量,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村上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健身广场,村民有了健身、跳舞、扭秧歌的地方,对推动房家沟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作用。”房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房凤平说。
在房家沟村的塑料拱棚基地,记者了解到,每个拱棚村民每年只需要支付500元的承包费就可以种植,通过种植芝麻、香瓜等,每棚每年的收益都可以达2万元以上。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光伏电站建设、山地苹果园建设、露地葡萄园建设等纷纷展开,各项产业发展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整体面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房家沟村按照全镇“三带两线”的产业布局,积极整合财政“一事一议”、政研室、扶贫、林业、农业等各类涉农资金500余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塑料大棚100座,栽植山地苹果320亩、露地标准化葡萄100亩、抗冻鲜食杏20亩,同时解决了相关主导产业建设配套设施。
“我承包了11座大棚,第一茬种植香瓜,后面种植萝卜、辣椒、豆角等蔬菜,收入不错,我很看好设施农业这个行业,打算一直种下去。”房家沟村村民许清秀说。
自2015年以来,房家沟村坚持规划总领原则,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全面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新建村级标准化阵地1处,硬化通村道路4.97公里,启动实施了房家沟新农村移民搬迁项目,平整土地117亩,配套完成了1.3公里的排洪、排污管网建设,第一期66套新居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群众已经入住新居。
“过去住的是土窑洞,非常危险而且交通也不便利。现在好了,新房子面积一百平方米,不仅环境好、基础设施齐全,而且交通也方便。”房家沟村村民房子来乐呵呵地说。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该村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和高标准文化广场,通过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发榜样模范的正能量,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村上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健身广场,村民有了健身、跳舞、扭秧歌的地方,对推动房家沟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作用。”房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房凤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