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横山:产业当头推进“三促三一带动”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鱼玉军
  10月9日中午,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朱家沟村朱敬保从地里割苜蓿回来。他去给羊添草,老伴忙着做午饭。
  朱敬保刚年过六旬,看起来略显消瘦,但干事劲头十足,令人难以想象他曾经历经两次手术,是一位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病人。
  朱敬保本是一位电焊和机械修理工,多年来外出务工,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疾病的折磨,2007年和2015年朱敬保先后两次接受了大手术。病痛的折磨、精神的打击、债务的压力让他家也成为扶贫对象。
  2016年,有关部门给朱敬保家买了1头牛、3只羊,朱敬保也开始下地干起农活来。看着牛羊渐渐成长,朱敬保也有了盼头。他的身体随着劳动锻炼,变得越来越有劲,牛羊数量也在增加。去年,朱敬保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对住房进行了维修,并改建了羊舍。去年他家还卖了3只羊、1头牛犊,连同卖羊绒、绿豆、小米等,他家仅种植和养殖收入有1.5万元,朱敬保成功脱贫。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横山区像朱敬保一样,走出贫困的人还有很多。横山区现有16323户499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有15286户4771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5%降到2018年底的0.66%。横山区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2018年9月,横山区成为全省首批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四个县区之一。
  横山区扶贫办主任郭子兴介绍,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横山区以产业扶贫当头,扎实推进“三促三一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即“三个到位促三大产业”“三种模式促三产融合”“三权分置促三变改革”和品牌带动战略。
  近年来,横山区坚持“扶贫产业融入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引领扶贫产业”,捆绑落实项目、资金、技术三个到位,扶持发展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为主的种植业、以白绒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和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光伏发电三大产业,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蟹和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种养配套、多向增收的产业扶贫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企业”“线上+线下”三种模式,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推广无定河流域撂荒稻田流转、大户规模经营、带动农户受益的经验,推进土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等模式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横山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设农特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着力打造“陕北横山羊肉”“陕北横山杂粮”知名品牌。
  “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宽幅梯田建设,将其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计划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宽幅梯田30万亩,按照推地打基础、种养兴产业、帮销拓市场、绿化促美丽的思路,为建设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奠基开路。”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