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陕西“三农”事业发展成就巡礼·美丽乡村篇
醉美三秦 诗意田园
    2019年,陕西春节清洁行动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王庄村启动。

    西安市灞桥区金星村文化广场。
    澄城县马村整齐划一的庭院。
    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
  本报记者 陈新涛 文/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提升下,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据陕西省统计局“三农”普查结果显示,按照中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84.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12.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93.9%的行政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
  1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突破
  2014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帷幕。
  “以前我们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腿泥,晚上黑灯瞎火;如今,路平了、灯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9月10日,山阳县漫川关镇万福村村民祝龙艳说,美丽乡村建设托起村民幸福的生活。
  2015年2月,我省启动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年~2020年)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部门立足农村实际,齐心协力推进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万福村就是其中涌现出的典型。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金星村,这里绿树成荫,道路整洁,一座座规划统一的庭院错落有致。
  该村村主任蓝锦庄介绍,金星村地处偏僻,每逢下雨污水横流、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困难。2017年,西安市启动实施了172个美丽村庄创建工作,狄寨街道办事处将金星村确定为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为每户村民家门前修建小花园,建设主题广场2个,主题雕塑、小景观5处,昔日落后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变。
  2018年12月,我省公布了2018年美丽宜居示范村名单,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8市各有15个村入选;商洛市有12个村入选;铜川市有6个村入选;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各有1个村入选。
  2 特色小镇引领三产融合
  村容村貌改观的同时,大批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村庄和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道亮丽风景线。说到特色小镇,礼泉县袁家村的发展经验让人们津津乐道。
  9月15日,秋雨绵绵,来袁家村的游客略有回落,但商户迎客的热情未减。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青介绍,袁家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关中民俗旅游,二是乡村度假,三是农副产品形成的产业链。随着袁家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与国内许多企业达成合作关系,还参与了国际贸易。如今,袁家村不仅是礼泉县的示范村、文明村、先进村,更成为全国的标杆村。
  3 硬件服务改善生活质量
  2018年,我省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0071元,年均增长11.4%。
  “以前物资匮乏,一到秋天家家户户都要贮存大白菜,整整一个冬天,全家人的下饭菜就靠它了。现在想买啥就买啥,想啥时候买就啥时候买,特别方便。”在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西联村,74岁的郭敦学感慨万千。他笑言,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把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集中应用于社区服务,推出‘掌上宝塔公众号’等智慧服务新模式,充分满足了辖区群众办理日常业务的需求。”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介绍,社区服务搭上信息化、智能化“快车”,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使干群关系更贴近。
  今年8月,我省印发通知,提出通过5个方面26条措施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度,标志着我省在完成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后,将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届时,全省所有村(街道)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服务效率大为提升。
  从加大农村水、电、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到加快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我省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省71.9%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74.4%的村接通了宽带互联网,农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