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邓召成:“能吃苦才有好日子”
    邓召成在讲外出务工时所见所闻。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石宁 文/图
  “这不是在广州打工的成娃子嘛,啥时候回来的?看现在的精气神和在家的时候简直天差地别。”“这次回来待多久?有空到家里坐坐。”……7月6日,在石泉县熨斗镇刘家湾村移民搬迁安置点,村民们遇见邓召成,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邓召成今年40岁,曾是刘家湾村的贫困户,家中6口人,2018年实现了脱贫。邓召成的父辈都以务农为生,生活拮据,他想改变这种贫苦现状,就和妻子外出务工。在外打拼这些年,由于缺少技术,邓召成夫妻俩只能干粗活、重活,不但收入微薄,还不稳定。
  2017年,刘家湾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上有劳动能力、但没有技术的村民参加紫阳郑远元修脚技术培训。邓召成和妻子在包联干部陈文刚的动员下,先后报名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夫妻俩被安排到广州市天河区郑远元修脚店工作。
  “别小看修脚,这也是体力活。尤其给客人按摩时,要使暗劲,疲劳时最难过,每天都觉得特别累。”邓召成回忆起刚开始做修脚师的日子。即便这样辛苦,邓召成还是和妻子互相鼓励并坚持了下来。虽然手上磨出厚厚一层茧子,有时候疼得睡不着觉,但一想到靠这个技术能摆脱贫困,邓召成咬牙坚持了下来。
  “多谢当初你们让我去参加修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在外面找到了工作,也感谢党的好政策,参加培训时每天包吃包住还补助交通费。我一定好好干,给村里的贫困户带个好头。”这次回村,邓召成专门来到村委会向驻村干部表示感谢。
  因为能吃苦,学习认真,邓召成和妻子练就了过硬的修脚技术。邓召成的妻子从普通技师干到了副店长,每个月有6000元工资。邓召成是店里的骨干,每月有5000元的工资。夫妻两人月收入过万元,感觉很知足。
  很多人觉得修脚师是一个比较卑微的职业,在择业时会尽可能挑选一些面子上“光彩”的行当。但是邓召成不这么认为,他说:“修脚不丢人,我们是靠自己的技术吃饭,能吃苦才会有好日子。”
  邓召成告诉记者,这次回来是带两个孩子去广州度假,一家人团聚,逛逛南方的城市,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希望一双儿女以后能学有所成,走出小山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