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大荔冬枣:群众致富的“金蛋蛋”
大荔县安仁镇冬枣交易市场。

    成熟的冬枣。
    游客在冬枣园观光采摘。
    大荔县小坡村“万亩有机冬枣基地”。
  本报记者 刘晓林 王军锋 文/图
  连片的枣林,连片的大棚,红绿相间的冬枣压弯了枝头,枣农满面笑容地在园中忙碌着。7月10日,记者在大荔县安仁镇、赵渡镇及范家镇的冬枣收购点,看到不断有果农开着三轮车、小货车涌来,交易现场特别热闹。有的外地客商直接在田间地头设立收购点,各大快递公司也在街道、公路旁设点营业……大荔冬枣每天通过上百辆货车运往省内外,覆盖全国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冬枣已成为大荔群众致富的“金蛋蛋”。
  1 规模种植 打造大荔冬枣品牌
  近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冬枣产业。该县整合农业、林业、财政、交通、水利、移民、农办、国土等部门资源,投资2000余万元在小坡村建设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产业园,并于2017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国枣文化博览园。
  该县以“中国冬枣第一村”安仁镇小坡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朝邑镇、范家镇、赵家渡,涵盖15万亩重点产区,“万亩枣园”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产业风景。伫立于万亩大棚中心的观景台上,能看到远方大棚顶上4个高大的广告牌,依次喷有“枣赢天下”4个红色大字。
  大荔冬枣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是举全县之力创建的。大荔农民从开始摸索引种冬枣到发展成今天的主导致富产业,历经了近20年的历程。“谁砸大荔冬枣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在大荔冬枣主产区,随处可见这样的横幅。
  该县制订了《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和《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生产技术标准》,坚持“四统一、一加强”的原则,即统一品名、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统一包装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县果业局与相关部门联合组成果业品牌市场监管小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市场管理,以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核心,确保大荔冬枣持续健康发展。
  大荔县沙苑边缘地带的新禧农场冬枣农场合作社,已经吸收带动周边260多户农民的6000多亩冬枣入社。为了保证冬枣品质,合作社专门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种植技术和方法,定期对成员地里的土壤进行采样化验,必须施用有机肥,严禁施用催熟、增色激素和任何可能残留的农药。同时,合作社也为社员提供统一的冷链运输、销售、品牌打造等“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负责人张全喜说:“以前种枣都是自己单干,不光市场议价能力弱,冬枣的品质也无法保证,没有成熟的品牌。”现在,合作社直接与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签订供货协议,2018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2019年又与中国最大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佳沃签订了2000万元的供货合同。
  2 产管结合 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
  大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冬枣产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冬枣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县上成立了红枣局、果业局等专门管理机构,并设立大荔县现代果业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投入800万元,重点用于冬枣果品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技术培训、果品质量安全追溯、新品种引进、果品宣传推介、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
  大荔冬枣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每年销售旺季,由红枣局、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农业执法大队、农检中心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冬枣市场治理执法巡查大队”不定时、不定期对各大交易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对“摘青上市、晒伤销售”等有损大荔冬枣品牌形象的产品就地销毁。
  目前,全县几个重要冬枣产区都设立了物流和交易中心,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同时,根据不同产区建设成本、冬枣品类、上市时间等因素,大荔县陆续出现了双模大棚、钢架大棚、春暖试大棚、日光温室等种植方式,每年从5月末到10月初都有新鲜冬枣上市,超长的成熟期和销售期有效避免了扎堆上市导致的价格不稳定。每年五六月最早上市的一批冬枣,可以卖到50多元/公斤,一亩二分地的大棚最高有10万元左右的产值。
  3 科技驱动 提质增效促进增收
  大荔县范家镇的史知理经营农资生意已有20年,诚信经营、用心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他告诉记者,大荔冬枣就是从范家镇起步的,发展到今天还是依靠不断地应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如积极引种的新品种、解决生长中的卡脖子难题的新技术和防控病虫害的新微生物菌剂产品等。
  大荔安仁镇的瑞丰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宏义说,今年6月间在自己13亩冬枣田使用GR-3地衣微生物菌剂产品,植株叶子由黄转绿明显,后期对净化果面也有效果。合作社早熟冬枣每公斤6元的价格基本卖完了,30多个农户准备在冬季用该产品对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期望明年的冬枣卖上更好的价钱。
  大荔冬枣在产业上逐渐呈现出智能化趋势。大荔县羌白镇新颖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霍新颖向记者展示了完全智能化的管控流程: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周期,在手机上一键启动自动灌溉程序,比如将时间设定为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这期间每隔一个半小时,就会自动灌溉5分钟。“以前这一带生产和管理比较粗放,2013年我返乡创业,和乡亲们一起建立这个园区,就是要走高科技、纯绿色、精细化的发展道路。”霍新颖说,智慧农业是今后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冬枣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大荔县有30多万人和300余家枣业公司直接参与冬枣产业,种植面积还在以每年3万~5万亩的速度递增,成为中国最大的鲜食冬枣生产基地。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特供水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等称号。
  2018年底,大荔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产值达5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大荔冬枣成为拉动大荔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关链接
  大荔冬枣生产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514毫米,无霜期212天,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黏质土壤为主,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
  2011年12月20日,农业部批准对“大荔冬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荔冬枣具有四大特征:果个大,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克,果面平整光洁;果皮薄而酥脆,完熟期呈浅黄片状赭红色;肉细嫩,果肉乳白色,口感细嫩酥脆;味香甜。
  大荔冬枣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维生素C352毫克/100克,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