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淳化:政策红利“映红”农民笑脸
    扫码观看相关报道

  摆脱贫困奔小康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王琦 通讯员 蒲大伟
  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片片杂果林郁郁葱葱,村民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如今,漫步在淳化县的乡间小道,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淳化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按照“党建引领、硬件先行、作风保障、扎实抓好‘十个全覆盖’”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措施。截至2018年底,淳化县剩余贫困人口1034户1518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9%。
  扶贫宣传“全覆盖”
  淳化县在扶贫宣传过程中,组建扶贫故事宣讲团,深入各村开展扶贫扶志故事会,分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淳化县广播电台开通“扶贫大喇叭”调频广播,与电视、网络、报纸共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新格局,营造人人参与、共促脱贫的良好氛围。
  通过立体式、全覆盖宣传,淳化县贫困群众在享受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时,对精准扶贫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政策落实“实打实”
  “我们村今年新建了6座蔬菜大棚,不但把基础设施修到了田头,还有相应的产业补助。”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流入大棚,该县铁王镇小池村贫困户郭少林的脸上笑开了花。
  淳化县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过程中,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回头望”,全面梳理排查安全饮水、通村道路、村卫生室、农网改造等项目配套维护方面的缺漏,补齐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贫困户退出各项指标达标过硬。
  与此同时,该县加强对水、电、路、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力度,优先聘用贫困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建立健全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护到位、制度保障的体制机制,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执行落地“硬碰硬”
  前不久,十里塬镇张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月突发疾病,被送进淳化县人民医院。从入院到出院,张月前后花了5.2万余元,一下子把本不富裕的家庭翻了个“底朝天”。“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兜底,我们一家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张月激动地说,通过贫困群众大病补助医疗保险政策,累计报销4万多元,彻底打消了她的后顾之忧。
  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措施过程中,淳化县健全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该县严格落实“六项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群众认可、群众满意,努力让党的惠民政策在贫困村开花结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