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绥德:摘了“贫困帽” “种”下遍地金
摆脱贫困奔小康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鱼玉军
7月5日,艳阳高照,正是中药材杜仲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绥德县四十铺镇高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高鹏程带领村民除草、浇水,忙个不停。“年底就可以采摘杜仲鲜叶了,保底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后如果长势好的话,可收入500万元。”高鹏程满怀期望。
从今年4月开始,高家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帮助下,栽种了近1000亩杜仲,为村里发展起又一项特色产业。
高家沟的演变
高家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包含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村民441户1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333人。2015年以来,在外经商的高鹏程返乡,带领村民创业。
2015年,高鹏程为村里争取了水利部门的农田整治项目。他原以为免费给村民实施项目不会有阻力,不曾想施工机械到场后,一些村民还是有了不同意见。“村民担心以后地界不清,生土不好耕种。”高鹏程说。随后,他自掏腰包,带10多户阻工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为转变思想,高鹏程还把所有村民分批次都带出去参观学习。
错过了2015年的项目实施,高鹏程与在外经商的高桂林等人筹资2000多万元,流转土地4969.96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目前,高家沟村栽种山地苹果1900亩,核桃、葡萄、桃树等作物300余亩,栽种中药材杜仲近1000亩;计划修建大棚300座,现已建成123座,部分投入使用。高家沟村自此迎来了生产经营模式的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鱼飞轮介绍,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高家沟村成功创建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村党支部也被榆林市评为五星级村党组织、先进集体。目前,高家沟村在册贫困户减为5户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高家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演变为响彻周边的“明星村”。
105个村“摘帽”
同高家沟村类似,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绥德县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合力攻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攻坚措施。
2016年以来,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绥德县广泛筹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22亿元,筹集互助资金7241.87万元,投放小额扶贫贷款31546.9万元,发放贫困户创业小额贷款579万元。与此同时,绥德县结合实际,统筹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11大类89项到村到户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贫,该县形成了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以核桃、红枣、红薯、香瓜、蔬菜、杂粮为特色的“一主多副”农业产业布局。
绥德县扶贫办主任刘树雄介绍,截至2018年底,绥德县10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有24848户65132人脱贫,在册贫困人口已减至2148户356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23%降至2018年底的1.19%。2018年绥德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21元,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7%。今年5月7日,经省政府公告,绥德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此前,2016年绥德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省扶贫办评为“绩效考核A级县区”,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被榆林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对于下一步工作,绥德县县长姬跃飞介绍,2019年,全县有736户1808人计划脱贫,目前除家庭收入需年底核算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剩余1412户贫困人口大部分为政策兜底户,在落实好五保、低保、助残等政策的基础上,强化因人因户精准帮扶,确保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鱼玉军
7月5日,艳阳高照,正是中药材杜仲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绥德县四十铺镇高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高鹏程带领村民除草、浇水,忙个不停。“年底就可以采摘杜仲鲜叶了,保底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后如果长势好的话,可收入500万元。”高鹏程满怀期望。
从今年4月开始,高家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帮助下,栽种了近1000亩杜仲,为村里发展起又一项特色产业。
高家沟的演变
高家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包含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村民441户1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333人。2015年以来,在外经商的高鹏程返乡,带领村民创业。
2015年,高鹏程为村里争取了水利部门的农田整治项目。他原以为免费给村民实施项目不会有阻力,不曾想施工机械到场后,一些村民还是有了不同意见。“村民担心以后地界不清,生土不好耕种。”高鹏程说。随后,他自掏腰包,带10多户阻工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为转变思想,高鹏程还把所有村民分批次都带出去参观学习。
错过了2015年的项目实施,高鹏程与在外经商的高桂林等人筹资2000多万元,流转土地4969.96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目前,高家沟村栽种山地苹果1900亩,核桃、葡萄、桃树等作物300余亩,栽种中药材杜仲近1000亩;计划修建大棚300座,现已建成123座,部分投入使用。高家沟村自此迎来了生产经营模式的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鱼飞轮介绍,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高家沟村成功创建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村党支部也被榆林市评为五星级村党组织、先进集体。目前,高家沟村在册贫困户减为5户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高家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演变为响彻周边的“明星村”。
105个村“摘帽”
同高家沟村类似,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绥德县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合力攻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攻坚措施。
2016年以来,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绥德县广泛筹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22亿元,筹集互助资金7241.87万元,投放小额扶贫贷款31546.9万元,发放贫困户创业小额贷款579万元。与此同时,绥德县结合实际,统筹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11大类89项到村到户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贫,该县形成了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以核桃、红枣、红薯、香瓜、蔬菜、杂粮为特色的“一主多副”农业产业布局。
绥德县扶贫办主任刘树雄介绍,截至2018年底,绥德县10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有24848户65132人脱贫,在册贫困人口已减至2148户356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23%降至2018年底的1.19%。2018年绥德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21元,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7%。今年5月7日,经省政府公告,绥德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此前,2016年绥德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省扶贫办评为“绩效考核A级县区”,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被榆林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对于下一步工作,绥德县县长姬跃飞介绍,2019年,全县有736户1808人计划脱贫,目前除家庭收入需年底核算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剩余1412户贫困人口大部分为政策兜底户,在落实好五保、低保、助残等政策的基础上,强化因人因户精准帮扶,确保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