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张斌:产业致富的领路人
    张斌(左一)同临渭区组织部部长马占彬(左三)在巧娘草编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本报记者 王军锋 刘晓林 文/图
  桥南镇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秦岭北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近年来,桥南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抓产业、抓帮扶、抓机制,探索建立了“旅游+脱贫”“企业+脱贫”“电商+脱贫”“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和脱贫攻坚“12345”工作机制,为贫困群众铺就产业致富路。
  桥南镇党委书记张斌说:“产业带动是脱贫的根本路径,桥南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村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天留山森林公园——天留村——薰衣草庄园——辰曲·天留郡’为一体的渭南航天生态园景区,实施旅游扶贫工程。该镇还以‘政府+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三变改革+贫困户’等形式,在壮大核桃、花椒、苗木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核桃深加工、草编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目前,桥南镇兰剑湖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谦顺天然特色核桃加工有限公司、巧娘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合作社)以代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参与脱贫,辐射带动贫困户600多户,占全镇贫困户总数的44%。
  如何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张斌说,桥南镇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探索建立了脱贫攻坚“12345”工作机制,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1”是指一个核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党员帮扶工作队帮扶作用;“2”是明确两个责任,即镇党委第一责任和村党支部直接责任,明确党政同责;“3”是三级周例会制度。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包联单位每周一三召开脱贫工作例会,总结安排部署各项工作;“4”是四级月研判制度。镇、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召开一次研判会,各单位汇报当月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对好的做法、经验,进行交流推广;“5”是五级会审评议制度。适时召开镇、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党员群众代表审评会议,研究村脱贫方案、脱贫计划、产业发展、包联帮扶工作,确保“四率一度”达到100%。
  同时,桥南镇成立贫困村临时党支部,有效整合扶贫驻村工作队、包联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会班子“四支队伍”力量,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该镇完善考核办法,抓督察考核,对贫困村坚持平时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并重,对工作不力的村、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逐级问责。目前,“12345”工作机制和各类脱贫办法措施,已经转化为桥南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具体行动,年度脱贫任务进度良好。
  下一步,桥南镇将重点解决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和销售、贫困户技能培训和就业、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旅游景区开发和服务等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聚力打造航天小镇、森林特色小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