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奋斗者的喜悦
——记全国自强模范王军侠
    王军侠近照。

    王军侠在做搅团。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文/图
  5月16日,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见到习主席,我心潮澎湃,感觉强大的动力传遍了我的全身。”从北京回到家里的铜川“搅团王”王军侠给记者说,“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
  今年47岁的王军侠是宜君县太安镇马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听力残疾,丈夫因病去世,长期的治疗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一贫如洗。王军霞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还要种植地里的庄稼。“当时家里是借钱生活,卖了粮食才能还账,到了年底,一点积蓄都没有。大女儿上学都是背着我做好的馍和菜,一周回来一次。孩子找我要3元生活费,我只能含泪拒绝,因为家里真的没有钱。”王军侠说。
  2017年,宜君县委政法委帮扶马场村,提出发展农家乐的思路。村干部考虑到王军侠虽有残疾,但心灵手巧,就让她带个头,先干起来。在政府的帮助下,马场村第一家以搅团为主的农家乐开张了。王军侠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准备饭菜,中午还要下地干活,整天忙个不停。
  在经营农家乐时,王军霞特别用心,给客人准备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她做的搅团用的是当地的玉米,生长时间长,品质优良。为了保证搅团的口感,她先把玉米加工成糁子,除掉玉米皮,然后再把玉米糁子磨成面,这样打出来的搅团口感好、够劲道。
  虽然,王军侠的耳朵听不见,但她的脸上总挂着笑容。2017年6月,宜君县举办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暨宜君县道德讲堂总堂活动,王军侠与10名能较好利用扶贫政策主动发展产业、依靠产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提名表彰。
  在王军侠的带动下,马场村的农家乐发展到9家,王军侠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搅团之家”,回头客给她起了个美名“搅团王”。宜君县委外宣办主任和红侠说:“王军侠用倔强、不认输的劲头实现了脱贫的梦想,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奇迹,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王军侠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政府的帮扶下,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她说:“我也有梦想,将来在县城或者市区开一家店,让更多人吃到我的搅团。我想,这个梦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