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光互补”:高效农业的示范引领
米脂新建的光伏农田。
米脂县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于2017年启动了光伏扶贫产业,特别是在榆林市率先实施了“农光互补”项目,堪称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扶贫产业的典范。对今后打造高效农业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大增强了米脂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 鱼玉军
从米脂县城出发,沿210国道往南行驶10多公里,在公路两侧的川地上,集中连片分布着太阳能电池板。与别处光伏发电站不同的是,这里的电池板高架在空中,光伏方阵下可供人自由穿行,电池板虽成排分布,行间距却宽大,地表土壤疏松,并不影响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米脂县2018年11月并网发电的“农光互补”扶贫光伏产业。
“米脂县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3370万度,仅电费就可收入2520万元。”4月26日,米脂县农业生态扶贫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清锁介绍了全县的光伏发电产业。
1.992亿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个
李清锁介绍,米脂县有8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9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97名。米脂县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于2017年启动了光伏扶贫产业,特别是在榆林市率先实施了“农光互补”项目,堪称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扶贫产业的典范。
2017年以来,米脂县统筹财政资金1.8765亿元,争取苏陕扶贫资金1155万元,总计投资1.992亿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个,其中单村电站15个,联村电站5个,现总建设规模为25.443兆瓦,预计可运行25年。目前光伏发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由米脂县农业生态扶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日常运维、电费补助结算、收益分配等管理工作。
“在2018年新建的5个联村项目中,今年县上将投资679.1万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投资248.6万元,采用立插砖灌浆方式硬化道路13.5公里;投资151.7万元新修排灌渠8330米;投资83.4万元,新修浆砌石排洪渠3处,总长450米;投资195.2万元,在太阳能电池板下种植中药材。”李清锁说。
两种模式,从受益到致富
米脂县的光伏扶贫产业分为两种模式。2017年,米脂县建设的是分散式扶贫电站,在每一个贫困村建一个电站,全县共建15个,建设总容量为2.44兆瓦,总投资1708万元,受益贫困户为1097户,2017底已全部建成,并已接入电网,正常运营。
2018年,米脂县开展多村整合集中连片建站,在龙镇张兴庄村、马湖峪村以及城郊镇赵家山村、井家畔村、高二沟村和冯尚庄村,建成联村建站5个,总占地面积702亩,建设总容量23兆瓦,总投资1.82亿元,年可发电3000万度,能带动71个贫困村467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米脂县副县长孙文强介绍,为了使土地利用最大合理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新建的多村联建光伏扶贫电站采用万农生态光伏设计方案,将光伏支架整体提高到距离地面3米以上,光伏组件单排排列,柱间距南北为10米、东西为5米,透光率超过75%。这种布局既满足了机械化耕作的要求,也为农业种植和养殖留出必要的空间,能适用各种类型农业生产,可实现“光伏+农业”的多重效益。
米脂县将在保证光伏发电效益最优的基础上,在光伏农田里种植远志、黄芩、柴胡等中药材,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发展“农光互补”的高效现代农业。
四重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米脂县的“农光互补”项目,除了能让贫困户享受电费分红、普通农户收取土地租赁费外,还能为米脂县带来四重效益。
经济效益。种一亩黄芪,5年时间收4次种子,总计收种子60公斤,每公斤售120元,仅种子一项5年可收入7200元。一亩地5年后可收鲜黄芪500公斤,每公斤售价25元,鲜黄芪可收入1.25万元。一亩黄芪5年毛收入1.97万元,扣除5700元的采挖、管护费用,5年纯收入1.4万元,一亩黄芪年均纯收入2800元。
景观效益。“农光互补”项目位于米脂县城郊、榆绥高速和210国道两侧,种植四季金银花、芍药花等产品,打造规模化的中药材基地景观带,将推动种植业与旅游产业、养生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生态效益。在光伏农田里,种植中药材,能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效果,在夏季也能降低光伏板区域的温度,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耐阴中药材植物,根系发达,产生的根瘤菌能固氮,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同时,通过种植中药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护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能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对今后打造高效农业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米脂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策划:贺小巍 由文光
统筹:陈强 鱼玉军
全媒体:牛向阳 刘俊
米脂县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于2017年启动了光伏扶贫产业,特别是在榆林市率先实施了“农光互补”项目,堪称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扶贫产业的典范。对今后打造高效农业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大增强了米脂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 鱼玉军
从米脂县城出发,沿210国道往南行驶10多公里,在公路两侧的川地上,集中连片分布着太阳能电池板。与别处光伏发电站不同的是,这里的电池板高架在空中,光伏方阵下可供人自由穿行,电池板虽成排分布,行间距却宽大,地表土壤疏松,并不影响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米脂县2018年11月并网发电的“农光互补”扶贫光伏产业。
“米脂县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3370万度,仅电费就可收入2520万元。”4月26日,米脂县农业生态扶贫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清锁介绍了全县的光伏发电产业。
1.992亿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个
李清锁介绍,米脂县有8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9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97名。米脂县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于2017年启动了光伏扶贫产业,特别是在榆林市率先实施了“农光互补”项目,堪称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扶贫产业的典范。
2017年以来,米脂县统筹财政资金1.8765亿元,争取苏陕扶贫资金1155万元,总计投资1.992亿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个,其中单村电站15个,联村电站5个,现总建设规模为25.443兆瓦,预计可运行25年。目前光伏发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由米脂县农业生态扶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日常运维、电费补助结算、收益分配等管理工作。
“在2018年新建的5个联村项目中,今年县上将投资679.1万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投资248.6万元,采用立插砖灌浆方式硬化道路13.5公里;投资151.7万元新修排灌渠8330米;投资83.4万元,新修浆砌石排洪渠3处,总长450米;投资195.2万元,在太阳能电池板下种植中药材。”李清锁说。
两种模式,从受益到致富
米脂县的光伏扶贫产业分为两种模式。2017年,米脂县建设的是分散式扶贫电站,在每一个贫困村建一个电站,全县共建15个,建设总容量为2.44兆瓦,总投资1708万元,受益贫困户为1097户,2017底已全部建成,并已接入电网,正常运营。
2018年,米脂县开展多村整合集中连片建站,在龙镇张兴庄村、马湖峪村以及城郊镇赵家山村、井家畔村、高二沟村和冯尚庄村,建成联村建站5个,总占地面积702亩,建设总容量23兆瓦,总投资1.82亿元,年可发电3000万度,能带动71个贫困村467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米脂县副县长孙文强介绍,为了使土地利用最大合理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新建的多村联建光伏扶贫电站采用万农生态光伏设计方案,将光伏支架整体提高到距离地面3米以上,光伏组件单排排列,柱间距南北为10米、东西为5米,透光率超过75%。这种布局既满足了机械化耕作的要求,也为农业种植和养殖留出必要的空间,能适用各种类型农业生产,可实现“光伏+农业”的多重效益。
米脂县将在保证光伏发电效益最优的基础上,在光伏农田里种植远志、黄芩、柴胡等中药材,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发展“农光互补”的高效现代农业。
四重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米脂县的“农光互补”项目,除了能让贫困户享受电费分红、普通农户收取土地租赁费外,还能为米脂县带来四重效益。
经济效益。种一亩黄芪,5年时间收4次种子,总计收种子60公斤,每公斤售120元,仅种子一项5年可收入7200元。一亩地5年后可收鲜黄芪500公斤,每公斤售价25元,鲜黄芪可收入1.25万元。一亩黄芪5年毛收入1.97万元,扣除5700元的采挖、管护费用,5年纯收入1.4万元,一亩黄芪年均纯收入2800元。
景观效益。“农光互补”项目位于米脂县城郊、榆绥高速和210国道两侧,种植四季金银花、芍药花等产品,打造规模化的中药材基地景观带,将推动种植业与旅游产业、养生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生态效益。在光伏农田里,种植中药材,能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效果,在夏季也能降低光伏板区域的温度,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耐阴中药材植物,根系发达,产生的根瘤菌能固氮,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同时,通过种植中药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护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能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对今后打造高效农业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米脂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策划:贺小巍 由文光
统筹:陈强 鱼玉军
全媒体:牛向阳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