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她用做手术的钱建了特殊学校
张小侠给学生上课。
张小侠给学生过生日。
本报记者 王军锋 刘晓林 文/图
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的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更像个全托的幼儿园。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小侠,作为学校负责人,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全天候照料学生的生活起居。20多年来,无数学生从这所特殊学校踏入社会,完成了人生中的蜕变。
心愿 帮助聋哑人接受良好教育
1973年,张小侠出生在临渭区阳郭镇古范村,家中有姊妹7个,她排行老六。1994年,她进入阳郭高中当了一名聋哑教师。当初为何会选择这个工作,她说:“家中四姐因小时候高烧,成了聋哑人,受当时教育条件限制,没能上学,长大后没有任何技能,更谈不上出去工作。我从事这个工作,希望能帮助像四姐一样的聋哑人接受良好教育。”
1996年,在渭南市临渭区,张小侠创办了曙光特殊教育学校,当年只有23名学生。现在,学校有98名学生,教职工由最初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12人。张小侠除了要给学生上课,还要教授学生技能,如刺绣、乐器、绘画、按摩等。
学校开办20多年来,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3名被北京隐形翅膀艺术团录取,2名成了省级运动员,4名学生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残疾人艺术作品会展中获奖。
行动 拿出手术钱建特殊学校
自从张小侠决定投身特殊教育事业,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来没有退缩过。1998年,张小侠时常感到身体不适,腰腿发疼,后来被医院确诊为胸椎部髓内肿瘤。当时医生提醒张小侠,不抓紧做手术,最多活不过三年。
2000年,张小侠在西安做了手术,但身体三分之二瘫痪,只能坐轮椅。2011年,曙光特殊教育学校租住地房租上涨,费用过高学校无力承担,张小侠有了自己建学校的想法。经测算,建一所学校需要6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2011年底,张小侠家人凑了60多万元,准备次年让她做第二次手术。
“当时没办法,就拿家人为我筹的60多万元做手术的钱,建了现在的曙光特殊教育学校,2012年3月开工,当年7月完工。当看到两层教学楼建成,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学生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张小侠说。
张小侠的善行义举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出资粉刷了教学楼外墙,配送了电脑,企事业单位送来取暖炉、校服等,爱心团体也时常来学校献爱心。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社会关爱。
成果 孩子掌握技能放飞梦想
张小侠从培养孩子的技能入手,让孩子们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点燃希望,放飞梦想。全校有8名教师,个个都兼职,每人都当几个人用。
语音教学是聋哑儿童教育最难的一项工作。张小侠动员家长给孩子买助听器,可一副要4000元,很多人买不起。张小侠决定给学校购买一台语训机——十几名孩子同时戴上耳机,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这比光看口型学得快多了。一台语训机1.8万元,张小侠购买了语训机,又成立了语训部,还开设20人的学前儿童语训班。“这仪器好多公办聋哑学校都没有,就冲着你对残疾儿童的这份爱心,这钱省残联出了。”省残联理事长洪康在参加聋儿语训部成立仪式上做出了承诺。
小静是一名聋哑学生,患有心脏病,手术费需要6万元,可小静家是贫困家庭,实在无力承担。张小侠争取到妇联、民政各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帮助,为小静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如今,21岁的小静留在学校工作。
张小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用阳光培育着孤残儿童的心灵,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特殊事业”。曙光特教学校成为陕西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让我们祝福张小侠和她的孩子们,明天更美好。
张小侠给学生过生日。
本报记者 王军锋 刘晓林 文/图
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的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更像个全托的幼儿园。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小侠,作为学校负责人,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全天候照料学生的生活起居。20多年来,无数学生从这所特殊学校踏入社会,完成了人生中的蜕变。
心愿 帮助聋哑人接受良好教育
1973年,张小侠出生在临渭区阳郭镇古范村,家中有姊妹7个,她排行老六。1994年,她进入阳郭高中当了一名聋哑教师。当初为何会选择这个工作,她说:“家中四姐因小时候高烧,成了聋哑人,受当时教育条件限制,没能上学,长大后没有任何技能,更谈不上出去工作。我从事这个工作,希望能帮助像四姐一样的聋哑人接受良好教育。”
1996年,在渭南市临渭区,张小侠创办了曙光特殊教育学校,当年只有23名学生。现在,学校有98名学生,教职工由最初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12人。张小侠除了要给学生上课,还要教授学生技能,如刺绣、乐器、绘画、按摩等。
学校开办20多年来,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3名被北京隐形翅膀艺术团录取,2名成了省级运动员,4名学生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残疾人艺术作品会展中获奖。
行动 拿出手术钱建特殊学校
自从张小侠决定投身特殊教育事业,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来没有退缩过。1998年,张小侠时常感到身体不适,腰腿发疼,后来被医院确诊为胸椎部髓内肿瘤。当时医生提醒张小侠,不抓紧做手术,最多活不过三年。
2000年,张小侠在西安做了手术,但身体三分之二瘫痪,只能坐轮椅。2011年,曙光特殊教育学校租住地房租上涨,费用过高学校无力承担,张小侠有了自己建学校的想法。经测算,建一所学校需要6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2011年底,张小侠家人凑了60多万元,准备次年让她做第二次手术。
“当时没办法,就拿家人为我筹的60多万元做手术的钱,建了现在的曙光特殊教育学校,2012年3月开工,当年7月完工。当看到两层教学楼建成,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学生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张小侠说。
张小侠的善行义举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出资粉刷了教学楼外墙,配送了电脑,企事业单位送来取暖炉、校服等,爱心团体也时常来学校献爱心。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社会关爱。
成果 孩子掌握技能放飞梦想
张小侠从培养孩子的技能入手,让孩子们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点燃希望,放飞梦想。全校有8名教师,个个都兼职,每人都当几个人用。
语音教学是聋哑儿童教育最难的一项工作。张小侠动员家长给孩子买助听器,可一副要4000元,很多人买不起。张小侠决定给学校购买一台语训机——十几名孩子同时戴上耳机,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这比光看口型学得快多了。一台语训机1.8万元,张小侠购买了语训机,又成立了语训部,还开设20人的学前儿童语训班。“这仪器好多公办聋哑学校都没有,就冲着你对残疾儿童的这份爱心,这钱省残联出了。”省残联理事长洪康在参加聋儿语训部成立仪式上做出了承诺。
小静是一名聋哑学生,患有心脏病,手术费需要6万元,可小静家是贫困家庭,实在无力承担。张小侠争取到妇联、民政各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帮助,为小静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如今,21岁的小静留在学校工作。
张小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用阳光培育着孤残儿童的心灵,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特殊事业”。曙光特教学校成为陕西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让我们祝福张小侠和她的孩子们,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