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田文君和他的花椒采摘机
寻找农民发明家
开栏语
“发明改变生活、智慧创造财富”。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一不与发明创造有关。
为展现新时代农民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鼓励更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明创造,解放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今日起,陕西农村报推出“寻找农民发明家”栏目,讲述我省农民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民创新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本报记者 师霞 黄敏 赖雅芬 文/图
“现在有两种花椒采摘机,一种是6伏电瓶带动,适合采摘4毫米以下红花椒,另一种是12伏电瓶带动,适合采摘7毫米以下青花椒,采摘速度是人工采摘的3倍。我发明的花椒采摘机5月份开始大批量生产。”近日,白水县西固镇扶蒙村农民发明家田文君高兴地对记者说。
74岁的田文君身体还算硬朗,做了半辈子木匠的他心灵手巧,平时喜欢捣鼓农具。起初老田做过果树修剪锯,销量还不错。2007年,田文君去参加杨凌农高会,和四川做调料生意的游客闲聊时,得知每年花椒采摘季都雇不到人来摘椒。因为花椒有刺,摘的时候经常会扎到手,时间久了手发会麻,特别难受。如果能发明个花椒采摘机,让人少受罪,一定有很大的前景,也可以解决采摘花椒难题。
田文君说,那次从农高会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琢磨、构思,一次次画图,反复试验。历经5年多的钻研,老田终于在2012年11月研发出电动花椒采摘机,并申请到国家专利。
由于老田发明的花椒采摘机采摘速度比人工快2到3倍,深受椒农欢迎,咨询订购电话络绎不绝。但随着市场的考验,问题出现了:电动花椒采摘机使用时间长手柄就发热。无奈之下,田文君只得把所有的货品暂停销售。
随后,田文君就开始研究解决手柄发热的问题。他发现超负荷是手柄发热的原因,最后加大电瓶,经过多次实验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改良中,老田还发现输出轴前端主动伞齿轮,用久了会松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四处请教师傅,最后通过激光焊接,让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年时间,田文君对花椒采摘机进行了9次改良,每一次的失败都要花掉好几万元。面对40多万的欠债,田文君说:“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一定会成功,市场需求这么大,我一定要研发出一款便捷实用、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花椒采摘机。现在的产品都是经过反复测试,才会大量生产,一定要保证质量。目前样品手柄式轻便、易携带,动力大、使用时间长,我很满意。”
在生产车间,田文君当场拿来树枝示范,筷子粗的树枝瞬间被采摘机割断。在角落的柜子上,10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映入记者眼帘,这是田文君十几年的心血和成果。
开栏语
“发明改变生活、智慧创造财富”。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一不与发明创造有关。
为展现新时代农民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鼓励更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明创造,解放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今日起,陕西农村报推出“寻找农民发明家”栏目,讲述我省农民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民创新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本报记者 师霞 黄敏 赖雅芬 文/图
“现在有两种花椒采摘机,一种是6伏电瓶带动,适合采摘4毫米以下红花椒,另一种是12伏电瓶带动,适合采摘7毫米以下青花椒,采摘速度是人工采摘的3倍。我发明的花椒采摘机5月份开始大批量生产。”近日,白水县西固镇扶蒙村农民发明家田文君高兴地对记者说。
74岁的田文君身体还算硬朗,做了半辈子木匠的他心灵手巧,平时喜欢捣鼓农具。起初老田做过果树修剪锯,销量还不错。2007年,田文君去参加杨凌农高会,和四川做调料生意的游客闲聊时,得知每年花椒采摘季都雇不到人来摘椒。因为花椒有刺,摘的时候经常会扎到手,时间久了手发会麻,特别难受。如果能发明个花椒采摘机,让人少受罪,一定有很大的前景,也可以解决采摘花椒难题。
田文君说,那次从农高会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琢磨、构思,一次次画图,反复试验。历经5年多的钻研,老田终于在2012年11月研发出电动花椒采摘机,并申请到国家专利。
由于老田发明的花椒采摘机采摘速度比人工快2到3倍,深受椒农欢迎,咨询订购电话络绎不绝。但随着市场的考验,问题出现了:电动花椒采摘机使用时间长手柄就发热。无奈之下,田文君只得把所有的货品暂停销售。
随后,田文君就开始研究解决手柄发热的问题。他发现超负荷是手柄发热的原因,最后加大电瓶,经过多次实验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改良中,老田还发现输出轴前端主动伞齿轮,用久了会松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四处请教师傅,最后通过激光焊接,让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年时间,田文君对花椒采摘机进行了9次改良,每一次的失败都要花掉好几万元。面对40多万的欠债,田文君说:“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一定会成功,市场需求这么大,我一定要研发出一款便捷实用、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花椒采摘机。现在的产品都是经过反复测试,才会大量生产,一定要保证质量。目前样品手柄式轻便、易携带,动力大、使用时间长,我很满意。”
在生产车间,田文君当场拿来树枝示范,筷子粗的树枝瞬间被采摘机割断。在角落的柜子上,10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映入记者眼帘,这是田文君十几年的心血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