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鱼红飞:在大厦里“穿针引线”
    鱼红飞在工作。

  本报记者 鱼玉军 文/图
  十五层的住宅,一个单元穿线1.5万米;几百公斤重的电缆,在地下室穿梭不断头。有这样一群人,在高楼大厦里为建筑疏通经脉。他们工作平凡却点亮我们的生活,他们就是建筑工队里默默无闻的电工。鱼红飞,就是这样一位在高楼大厦里“穿针引线”的人。
  4月8日下午,一阵大风刮得天色变暗,榆林城东一处工地正在修筑楼房主体,一位工人站在梯子上,一会儿手持电锤在墙上打眼,一会儿又托着配电箱安装。听到记者的喊声,快步走出来,他正是电工鱼红飞。
  37岁的鱼红飞是绥德县枣林坪镇金水湾村人,来榆林从事建筑电工行业20多年。去年9月开始,他和4名工友承包了这一栋楼的电工业务,跟着主体工程进度干活。
  “我们是小工种,但是要成为多能手。”鱼红飞笑着总结了这个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工地上,电工和其他工种比起来,人数较少。建一栋小住宅楼,只需四五个电工。可这里的电工,除了要懂电路知识,还要会开槽、会焊接、抹泥浆、使用电锤等,干的活杂。
  干电工一点也不轻松,在主体施工阶段,有时钢筋作业下午完工,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浇筑混凝土,电工经常要熬夜铺好PVC管子。在穿线阶段,两个人一天穿1500米铜芯线。在地下室,顶部桥架里穿进去的主电缆总计有四五千公斤重,常常是一根电缆几百公斤重,却又四五百米不断头。
  “到那个阶段,一整天下来,累得胳膊都抬不起。”鱼红飞说。
  干电工,有辛苦,也有危险。“1999年,刚来榆林当学徒。那时在水泥墙上挖槽,就用一把铁锤、一根钢錾敲打。刚开始铁锤打不准、钢錾把不稳,左手常被铁锤打得肿胀。”刚入行时的情景,鱼红飞仍记忆犹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锤簪开槽早已被绞磨机、开槽机替代。这些机器着实省力,可工作中仍要时刻警惕危险。
  鱼红飞介绍,曾有一名电工,因电路短路,配电箱放出电弧把面部烧伤。他自己也遇到过设备漏电,两只胳膊连电,直至跌倒才断开,背疼得像针刺,当时全身发软坐在地上起不来。
  自从到榆林市做电工以来,鱼红飞把周边20多名村民带入这个行业,月工资六七千元。现在,别人欠他的工钱还有五六十万元。有好几处项目,最后留有一两万元的押金,因找不到工队负责人,无法收回。
  “咱农村人做一点儿小活,不习惯和人签合同,都是口头承诺。”鱼红飞说。尽管全家搬迁榆林市,有房有车,可他依然保留着真诚、朴素的性格,把活干好就是他坚守的工作原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