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宁陕“垃圾超市” 换回净美山村
竹山村“垃圾超市”管理员林平到村民家中收垃圾,并现场登记分值。
◀宁陕美丽乡村。 通讯员 杨宁 摄
编者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求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同全国广袤乡村一样,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8年,我省出台了《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省8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7%。全省累计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42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5个。
在此行动中,我省不少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从垃圾分类、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方面发力,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成绩显著的宁陕、高陵、横山三地,挖掘可供借鉴的经验。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三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陈新涛 张晓强 文/图
3月19日,位于秦岭深处的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春意渐浓。
林平像往常一样,开着车来到村民金贤兰家,将她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按照相应的分值登记入册后,装车拉回村里的“垃圾超市”。
40岁的林平,是村里“垃圾超市”的管理员,从这家特殊的超市开张至今,上门收垃圾、登记分值和兑换商品,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
“垃圾超市”积分换商品
2018年6月,竹山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办起“垃圾超市”,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兑换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模式,和“爱心超市”有机结合起来。
“自从建起‘垃圾超市’,村民把堆积在房前屋后几十年的酒瓶、塑料和废纸都清理出来,换成积分,然后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提起村容村貌的改变,竹山村村主任安明建侃侃而谈,“自家的垃圾清理完后,有些村民还将河道里的塑料和酒瓶捡拾回来,延续了几十年的脏乱差环境在我们这里彻底翻篇了!”
在竹山村的“垃圾超市”大门两边,分别张贴着村民积分排行榜和兑换分值表。十几平方米的厂房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饮料瓶、纸箱子和废旧金属等。林平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垃圾回收员”,他会定期上门收集,按照纸品、塑料、金属、玻璃等不同分类,对垃圾进行登记和换算积分。
提及建立“垃圾超市”的初衷,还得从竹山村的情况说起。
竹山村地处秦岭深处,山大沟深,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是宁陕县最大的贫困村。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酒瓶、塑料制品、废铁等没人上门收购,村民出去卖废品又不方便,导致生产生活垃圾在房前屋后常年积压,实在无法处理,就扔到河道山沟和田间地头。
村风村貌改善又提升
垃圾如何处置,一直困扰着镇村干部,也一直影响着村容村貌。江口镇副镇长、竹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祝辉,参与了竹山村“垃圾超市”建成并运行的全过程。
“这几年,县上助力脱贫攻坚,群众的院坝硬化了,屋里屋外的墙面粉刷了,堆放的垃圾就显得大煞风景,以前的办法是焚烧或填埋,成本高,还影响环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去年6月,我们就在村里建起这个‘垃圾超市’。可以说,这个模式运行很有成效,村民得到实惠,村风得到改善,村貌得到提升。”祝辉说。
“以前大会小会都在强调环境卫生,但是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就是改不了。”提及“垃圾超市”带来的改变,包联竹山村的干部马慧感触颇深,“仅村民魏荣富就送来5000多个啤酒瓶,其中3000多个是他家积攒下来的,还有2000多个是他和当保洁员的儿子魏正华,在村子内外的路边、河道捡回来的。”
70岁的魏荣富老人捡拾废品的积极性颇高。他反对乱扔垃圾:“碎玻璃渣子不但容易划伤村民,连牲口也会因此受伤。我把它们捡回来送到‘垃圾超市’,可以兑换积分,再换成商品,一举两得。”
“爱心超市”延伸再推广
祝辉介绍,镇上决定将“爱心超市”延伸到“垃圾超市”,覆盖所有非贫困户,目前先在竹山村进行试点,等运行成熟再向全镇推广。
竹山村的“爱心超市”,距“垃圾超市”不足一公里。记者看到,“爱心超市”里摆放着五六十种商品,积分区有5分、10分、15分和20分四个等级。村民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的商品,也可以进行累计,换取更值钱的商品。
“上缴的废品越多,积分就越多。参加村上的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学习,遵守乡规民约,都会有积分。”村民储著华把兑换的一袋米、两桶油绑在摩托车上,绳子上还挂着替邻居兑换的一把锄头。他告诉记者,他家还有积分没有用,“换的东西越多,说明咱的觉悟越高。”
村民主动搞卫生讲文明不吃亏,村上的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如今,在竹山村,捡拾垃圾、兑换积分,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手记
小超市 大能量
■陈新涛 张晓强
垃圾问题,一直是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依托“爱心超市”,延展出“垃圾超市”,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问题,让村民从中得到实惠,开拓了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径。
小超市,催生出大能量。在竹山村试点“垃圾超市”之后,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扭转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了。久而久之,爱护村容村貌、守护绿水青山的风气深入人心。地处秦岭腹地的一个小山村,能有如此大的改观,让人不得不为当地干部的创新精神点赞。
当然,美丽乡村的建成,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级政府参与,还需要更多有实力、有爱心的社会力量加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家形成合力,一起探索更多的好经验、好办法,将乡村真正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链接
浙江等地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下杨村:从2017年7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态银行”活动以来,发动农户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从源头上进行分拣,并为农户制作“绿色存折”。村“生态银行”办公室安排工作人员,每周一和每周五14时定期定点对农户分类的垃圾进行称重,再根据称重的垃圾按兑换标准进行“银行积分”。村“生态银行”办公室每月底对农户积存的“绿色存折”的积分,按兑换标准,进行礼品兑换,让农户在垃圾分类中真正得到实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少村庄垃圾产生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茶店子镇三溪口村:为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垃圾围屋”等问题,村委会通过建立生态环保积分兑奖等机制,让村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共建美丽乡村。每个村都建立“生态环保储蓄所”,村民们只要将垃圾分类后带到“储蓄所”,就可以按照标准兑换奖品和积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西镇渠畔村:首创“垃圾兑换超市”,实行“镇出资、村管理”模式,通过“以物易物”,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对于“垃圾兑换超市”收集来的垃圾,渠畔村拓宽垃圾处理渠道,实现垃圾再生利用。
河南省汝州市庙下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垃圾分类回收与电商服务点相结合,在全市率先创新推出“垃圾分类回收+电商=垃圾兑换超市”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或保洁员主动将分拣后的有毒有害垃圾送往本村电商服务点,存积分,兑奖品,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和有毒有害物品污染,还让广大村民从中获得实惠。
◀宁陕美丽乡村。 通讯员 杨宁 摄
编者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求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同全国广袤乡村一样,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8年,我省出台了《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省8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7%。全省累计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42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5个。
在此行动中,我省不少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从垃圾分类、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方面发力,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成绩显著的宁陕、高陵、横山三地,挖掘可供借鉴的经验。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三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陈新涛 张晓强 文/图
3月19日,位于秦岭深处的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春意渐浓。
林平像往常一样,开着车来到村民金贤兰家,将她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按照相应的分值登记入册后,装车拉回村里的“垃圾超市”。
40岁的林平,是村里“垃圾超市”的管理员,从这家特殊的超市开张至今,上门收垃圾、登记分值和兑换商品,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
“垃圾超市”积分换商品
2018年6月,竹山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办起“垃圾超市”,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兑换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模式,和“爱心超市”有机结合起来。
“自从建起‘垃圾超市’,村民把堆积在房前屋后几十年的酒瓶、塑料和废纸都清理出来,换成积分,然后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提起村容村貌的改变,竹山村村主任安明建侃侃而谈,“自家的垃圾清理完后,有些村民还将河道里的塑料和酒瓶捡拾回来,延续了几十年的脏乱差环境在我们这里彻底翻篇了!”
在竹山村的“垃圾超市”大门两边,分别张贴着村民积分排行榜和兑换分值表。十几平方米的厂房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饮料瓶、纸箱子和废旧金属等。林平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垃圾回收员”,他会定期上门收集,按照纸品、塑料、金属、玻璃等不同分类,对垃圾进行登记和换算积分。
提及建立“垃圾超市”的初衷,还得从竹山村的情况说起。
竹山村地处秦岭深处,山大沟深,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是宁陕县最大的贫困村。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酒瓶、塑料制品、废铁等没人上门收购,村民出去卖废品又不方便,导致生产生活垃圾在房前屋后常年积压,实在无法处理,就扔到河道山沟和田间地头。
村风村貌改善又提升
垃圾如何处置,一直困扰着镇村干部,也一直影响着村容村貌。江口镇副镇长、竹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祝辉,参与了竹山村“垃圾超市”建成并运行的全过程。
“这几年,县上助力脱贫攻坚,群众的院坝硬化了,屋里屋外的墙面粉刷了,堆放的垃圾就显得大煞风景,以前的办法是焚烧或填埋,成本高,还影响环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去年6月,我们就在村里建起这个‘垃圾超市’。可以说,这个模式运行很有成效,村民得到实惠,村风得到改善,村貌得到提升。”祝辉说。
“以前大会小会都在强调环境卫生,但是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就是改不了。”提及“垃圾超市”带来的改变,包联竹山村的干部马慧感触颇深,“仅村民魏荣富就送来5000多个啤酒瓶,其中3000多个是他家积攒下来的,还有2000多个是他和当保洁员的儿子魏正华,在村子内外的路边、河道捡回来的。”
70岁的魏荣富老人捡拾废品的积极性颇高。他反对乱扔垃圾:“碎玻璃渣子不但容易划伤村民,连牲口也会因此受伤。我把它们捡回来送到‘垃圾超市’,可以兑换积分,再换成商品,一举两得。”
“爱心超市”延伸再推广
祝辉介绍,镇上决定将“爱心超市”延伸到“垃圾超市”,覆盖所有非贫困户,目前先在竹山村进行试点,等运行成熟再向全镇推广。
竹山村的“爱心超市”,距“垃圾超市”不足一公里。记者看到,“爱心超市”里摆放着五六十种商品,积分区有5分、10分、15分和20分四个等级。村民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的商品,也可以进行累计,换取更值钱的商品。
“上缴的废品越多,积分就越多。参加村上的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学习,遵守乡规民约,都会有积分。”村民储著华把兑换的一袋米、两桶油绑在摩托车上,绳子上还挂着替邻居兑换的一把锄头。他告诉记者,他家还有积分没有用,“换的东西越多,说明咱的觉悟越高。”
村民主动搞卫生讲文明不吃亏,村上的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如今,在竹山村,捡拾垃圾、兑换积分,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手记
小超市 大能量
■陈新涛 张晓强
垃圾问题,一直是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依托“爱心超市”,延展出“垃圾超市”,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问题,让村民从中得到实惠,开拓了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径。
小超市,催生出大能量。在竹山村试点“垃圾超市”之后,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扭转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了。久而久之,爱护村容村貌、守护绿水青山的风气深入人心。地处秦岭腹地的一个小山村,能有如此大的改观,让人不得不为当地干部的创新精神点赞。
当然,美丽乡村的建成,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级政府参与,还需要更多有实力、有爱心的社会力量加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家形成合力,一起探索更多的好经验、好办法,将乡村真正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链接
浙江等地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下杨村:从2017年7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态银行”活动以来,发动农户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从源头上进行分拣,并为农户制作“绿色存折”。村“生态银行”办公室安排工作人员,每周一和每周五14时定期定点对农户分类的垃圾进行称重,再根据称重的垃圾按兑换标准进行“银行积分”。村“生态银行”办公室每月底对农户积存的“绿色存折”的积分,按兑换标准,进行礼品兑换,让农户在垃圾分类中真正得到实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少村庄垃圾产生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茶店子镇三溪口村:为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垃圾围屋”等问题,村委会通过建立生态环保积分兑奖等机制,让村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共建美丽乡村。每个村都建立“生态环保储蓄所”,村民们只要将垃圾分类后带到“储蓄所”,就可以按照标准兑换奖品和积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西镇渠畔村:首创“垃圾兑换超市”,实行“镇出资、村管理”模式,通过“以物易物”,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对于“垃圾兑换超市”收集来的垃圾,渠畔村拓宽垃圾处理渠道,实现垃圾再生利用。
河南省汝州市庙下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垃圾分类回收与电商服务点相结合,在全市率先创新推出“垃圾分类回收+电商=垃圾兑换超市”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或保洁员主动将分拣后的有毒有害垃圾送往本村电商服务点,存积分,兑奖品,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和有毒有害物品污染,还让广大村民从中获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