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斗绽放幸福花
——我省基层一线12位村干部畅谈新年新愿望
    韩龙

    郝宪考
    李正军
    任让席
    薛建奎
    尚保军
    高俊岗
    周汉平
    冯晓勇
    潘枭
    王小红
    师志峰
  编者按: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以乡村振兴为起点,城乡关系进入新阶段。我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0亿元,增长30.4%,其中对深度贫困县投入增长50.5%。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刚刚出炉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省将在土地流转、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两房”建设、易地搬迁等方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56.5万人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
  一行行扶贫足迹穿梭在农村,一个个“政策礼包”送往农村,一项项振兴举措落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是基层干部。近日,记者奔赴全省各地基层一线,采访了“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主任,请他们讲述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感悟,畅谈新的一年的抱负和期待。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陈艳妮 本报记者 刘晓林
  美原镇八联村位于富平县城东北30公里处,现有贫困户14户53人、低保户2户5人,耕地4400亩,主导产业为温室大棚。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099元,5户21人实现稳步脱贫。
  自2017年初被选派到美原镇八联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韩龙多次到县上跑项目,筹措资金500余万元,水泥硬化巷道8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他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为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和发展小产业,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八联村已实现42户贫困户脱贫,
  八联村和陕西星元包装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建设富平玖和包装厂,该厂现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并与八联村党支部合作,吸纳贫困户就业,形成了“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解决了周边90余户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2019年,韩龙将继续带领全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花椒、柿子、圣女果、西瓜、奶山羊、肉牛等种养殖业,推动八联村全面发展。
  韩龙希望通过突出产业兴旺、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另外,还要积极吸引在外乡贤返乡投资,共同建设家乡。以项目为支撑,通过“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带领八联村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扶产业 送健康
  本报记者 鱼玉军
  “2018年,村里有2户4人脱贫。至此,有443户1514人的水掌村已经全部脱贫。”过去的一年,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水掌村“第一书记”郝宪考对该村的工作满怀成就感。
  水掌村是一个传统的种植、养殖大村。近几年,村里建设了光伏扶贫电站,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政府和企业注资设立扶贫基金,发展起了稳定的扶贫产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尤其是新改造的2500亩的高标准宽幅梯田,有力地推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
  郝宪考介绍,去年省人民医院协调项目资金20万元,帮助改造或新建羊舍、草棚28户,并投资5万元提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18万元采购横山羊肉、小米、土豆、绿豆各类土特产共计7000公斤,帮助村民解决土特产销售难的问题。
  另外,驻村工作队协调华能集团公司投入20万元,以合作社代持股的方式与养殖大户合作,产生的利润分配给贫困户;帮助有生产能力的5户贫困户申请3年期产业扶贫无息贷款2万元,扶持发展白绒羊养殖。
  “新的一年,我们在抓产业、搞建设的同时,将继续发挥医疗优势,抓好健康帮扶。”郝宪考说,“工作队将帮助水掌村修建高标准农田100亩,打机井1口,为村里购买粉碎机等生产设备,并做好义诊、医药用品捐助、医疗技术培训等工作。”
  新征程谱写新辉煌
  刘春荣 本报记者 武强
  作为丹凤县卫计局下派的武关镇枣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带领群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发展产业?枣园村“第一书记”李正军心中已经描绘好蓝图。
  在新的一年,枣园村将整合“四支队伍”,全面提升精准扶贫,让集体经济顺利盈利运转,产业继续壮大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到位。让72户异地搬迁户全部领到钥匙,90户贫困户每户发展1~2项长、短期产业,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实现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全村脱贫摘帽出列。
  为了实现目标,下一步枣园村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提升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施移民安置点美化亮化改造工程,提高安置点群众生活质量。
  继续做大做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依托“三变”改革,对流转的120亩土地加快翻耕速度,及时种植上艾草,推进集体经济运转步伐。加大劳务输出步伐,今年组织动员全村富余劳力劳务输出450人以上。
  同时,邀请县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原有1500亩核桃园进行涂白、扩盘、防虫,提高核桃园的产量,再发展300亩优质核桃园。制定出台养殖业优惠政策,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养猪、养羊、散养鸡等重点致富产业,使全村的养殖产业比去年增加20%以上。
  多渠道拓宽致富路
  彭佳涛 本报记者 王平
  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斜上村把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亮点纷呈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前我们村的猕猴桃都是在地头上叫卖,销售不太行,群众的收入也微乎其微,这几年在区政府的引导和西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再加上我们村党支部的引导、带动,我们村已发展猕猴桃产业800多亩,同时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和网上销售平台,因为村里猕猴桃品质好,每年销售火爆,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谈起村里的产业变化,村书记任让席自豪地说。
  2019年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方面,斜上村又有哪些新打算?任让席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已经改造了38户厕所、污水排放问题,每家每户都有蹲、坐便器,还有洗澡间。今年年底,剩下的282户也将全面改造完成。产业发展方面,村党支部想在网络销售平台和互联网这一块扩大规模,多渠道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实现脱贫摘帽。
  建设旅游示范村
  本报记者 程立忠
  韩城市桑树坪镇王峰村打造优质苗木基地,已种槙苗木3万株,今年春秋植树就可供苗见效,并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必须以村集体产业为依托,才能持续发展与振兴。同时,筑牢乡风文明基础,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王峰村村支书兼村主任薛建奎说,通过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2018年12月已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新的一年,王峰村将从哪些方面进行乡村振兴?
  薛建奎向记者介绍:首先配强村三委会班子和红白理事会队伍,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其次,通过创新开展道德评议,加强文化扶贫;大力开展新民风建设,推进村民自治能力,不断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三是发挥“爱心超市”作用,鼓励贫困群众主动作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四是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利用好“黑红榜”,树立内生动力正反两方面典型,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并激励贫困户振奋精神,实现就业、创业,自主脱贫。
  薛建奎希望以“产业发展促品质,旅游发展促就业,光伏发展促保障”,形成多种产业互相包容促进,融合发展的生态,把王峰村建成一个生态宜居、环境舒适的旅游示范村。
  打造学习型党支部
  本报记者 王宏海
  2018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麻塔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全村3860亩苹果园果花免受冻灾,苹果产量2900吨,产值2000万元。村民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2万元,收入大幅度提升,日子越过越好。
  麻塔村党支部书记尚保军向记者介绍,2019年该村要以打造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党员学习教育和村干部队伍管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将发展重心放在集体产业发展上。
  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实现村集体资产的增值和村民收入的增加。围绕服务群众、提升群众幸福感,把麻塔村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新样本。
  贫困村变身旅游村
  本报记者 崔福红
  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三庙村东西长10里,南北长10里,故称十里庄湾。村上共241户945人,五保户3户,贫困户18户52人。该村几年来由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帮扶,村上修了路,发展了产业,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2018年脱贫摘帽了。
  贫困户脱贫了,村干部因该说是松了一口气了,可是作为“第一书记”的高俊岗反而更忙了,因为他有更大的梦想。三庙村的名木古树引人注目,市政府挂牌保护名木古树就有12棵。其中1棵皂角树、黄连木、国槐,是西安市古树名木一级保护。这里林木茂密,植被丰富,适合发展休闲养生、乡村旅游。
  高俊岗想立足三庙村地理气候优势,依托千亩花海和名木古树,辅之以“槐林氧吧”“坡地观光”“沟道纳凉”“古树禅茶”“休闲垂钓”“农家小院”等资源,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利用老房旧屋,大力发展民宿。对村集体移民搬迁之后的老房子以及闲置房屋资源整合,加固修缮和重新利用,乡村道路进行全面绿荫工程,发展避暑休闲养生,打造美丽乡村。
  “我们咬紧牙关负重前行,但又足够幸运,可以用自己的奋斗,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高俊岗一谈到要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建设美丽宜居的三庙村,带动康养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时,心情特别地激动。
  大力深化农旅融合
  本报记者 李冀安
  2018年,汉阴县漩涡镇茨沟村积极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舆论氛围,建设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激活“扶志扶智”脱贫模式,加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竭力解决精神贫困和“造血功能”这个根本性问题,确保贫困户积极主动脱贫,不因思想问题而返贫。2018年茨沟村顺利通过廉政建设示范村验收。
  驻村“第一书记”周汉平告诉记者:“2019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茨沟村将深化农旅融合,抓住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廉政文化建设基地,市级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等多点融合契机,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按照茨沟村产业发展布局,支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种植脆李800亩,拐枣200亩,花椒100亩,板栗100亩,生态养猪1000头,富硒粮油1000亩。”
  另外,茨沟村将与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点项目有机结合,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以“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韩小珍
  原峪村据扶风县城7公里,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力脱贫的主引擎,牢固树立抓产业摘帽子的信心和决心,着力产业全覆盖,不断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强化脱贫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贫困村顺利脱贫奔小康。
  “今年,我们原峪村将按照本村‘两园三基地’的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长期产业规模,做强短期产业,发展蔬菜拱棚,带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冯晓勇2018年初被选为扶风县城关街道原峪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了解和学习,他深知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经过一年努力,该村的食用菌产业园、三德利菁香园,元宝枫苗木基地、蝴蝶兰基地和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已初具雏形。目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2017年的7900元,增长到了8300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致富之路,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强化乡风培育,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打牢基础。”谈起原峪村今后的发展,冯书记充满信心。
  建设美丽平溪沟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贾军
  平溪沟,是洋县龙亭镇一般贫困村。截至目前,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还剩23户43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91%。
  “我们通过考察论证,依托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平台,确定了长效油用牡丹和短效特种玉米、火锅辣椒、袋料香菇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洋县龙亭镇平溪沟村“第一书记”潘枭介绍,近年来,全村共发展油用牡丹200亩,特种玉米200亩,火锅辣椒100亩,袋料香菇5万袋,贫困户户均增收600元。
  同时,村上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吸引陕西果业集团来村投资,流转土地300亩发展柑橘、猕猴桃,安置40余户贫困户就业。
  “2019年,是整村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做好四个方面工作。”潘枭说,一是在原有200亩油用牡丹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积极与陕西果业公司合作再流转300亩土地,实现土地租金收入;二是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扶贫模式,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实现订单农业,免除群众销售难题;三是计划向陕西果业公司入股30万产业发展资金,通过扶贫资金收益分红,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四是依托油用牡丹园区、杂果园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80名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
  “2019年,我们努力再把环境整治、扶志扶智、乡风文明方面的工作抓一抓。”潘枭心里描绘了平溪沟的蓝图,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钟灵毓秀地,美丽平溪沟”的美好愿景。
  做乡村振兴有梦人
  本报记者 王根平
  移村距铜川新区1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淳朴。在新的一年,移村将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村主任王小红接受记者采访,畅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培养一批有党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致富带头人队伍,引领和带动农民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发展。
  其次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移村成立集体组织旅游公司,依靠“红色照金大景区”和本村自然环境资源,融入农耕、居住、饮食、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生产健康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导向,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王小红认为,还要组织培训一个有党性、有思想的文化文艺宣传队伍,使农民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提高,有积极、健康、长远的发展理念。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关键环节。要让农田能观光,果园变公园,牧场能游乐,房前屋后变花园。农村生活环境优美,村民的幸福感才是满满的。王小红坚信,实现乡村振兴,要有崇高思想,更要有实干精神,咬定目标,务实肯干,目标就会实现。
  树立“一盘棋”思想
  本报记者 王琦
  东街村位于乾县县城东大门,享有“占坤聚阳”之美誉。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723户3342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商贸流通业为主,人均纯收入10300元,村组集体固定资产达800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小康村先进党组织”、“陕西省模范村民委员会”。
  2018年,东街村紧紧围绕兴工活商、强村富民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村域特色经济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师志峰接受采访时说:“2019年,东街村将围绕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做好重点项目的住户拆迁、土地征用、土地流转工作任务。在南环路南侧、东新街延伸中段、西兰路十字东北角,建设商业门店2万平方米、‘乾州四宝城’和乾县花卉市场‘世纪商贸园’三大项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