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科技引领 示范带动
——延川县设施农业呈现由点到面发展势头
    陈家飞介绍园区。

    技术员为贫困户进行指导。
    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康彩英在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打工。
    关庄镇今年部分新建大棚。
  通讯员 李鹏 文/图
  寒冬时节,木叶枯黄。在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50米长的大棚里,各类作物整齐分布,长势喜人。西红柿挂在缠有钢丝的茎叶上,覆着地膜的土壤里种着一人高的辣椒树……滴灌管道贯穿田垄间,大棚被“棉被”捂得严严实实,走进棚内,绿色气息扑面而来。
  科技引领 增收有了新“武器”
  “这里以前是荒山和村民的旧大棚。”延川县关庄镇镇长樊宝宁说,水资源短缺,地里长不出东西来,不少农民只能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017年6月,政府投资1893万元对二八甲25座自然大棚进行整合改造,修建后的42座标准大棚整齐排列。同时,政府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提供了钢架、自动卷帘机。
  通过示范引领、技术员定期培训,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菜-沼-蓄”循环农业建设,以及自动卷帘、滴灌设施、旋耕机、黄板诱杀、遮阳网等设备的普及使用,农民的双手得到了解放。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管理。
  50岁的冯满军就是这样一名“新式农民”,他的日常工作与当年自己的父辈们相比大有不同。如今,锄头和铁锹不再常用,手机却成了他的新帮手。
  每天早上,他都要查看大棚里西红柿和辣椒的长势,记录数据,包括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根据天气状况,他可以使用手机中的云服务软件,点击“升帘”选项控制棚外的机械臂自动升帘,也可以点击“自动”选项,让云服务软件自动控制大棚放风、升降帘等,并且还可以实时监控、检测大棚内的各项数据。
  日常工作多由机器“代劳”,他坦言:“比以前轻松多了,而且收入也翻了倍,一个棚一年就能收入六七万!”
  “效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回乡创业,走起了大棚致富的路子。”二八甲第一书记杨世林介绍,二八甲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优先免费种植,其他农户施行租赁种植,9户贫困户因此受益成功脱贫,改造后的大棚每年共计能为村民增加150万元的收入。
  荒山变粮仓,设施农业技术化发展不仅改变了这里的贫穷旧貌,也让农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新“武器”。
  技术指导 脱贫路上信心足
  今年45岁的周彩芳是贾家坪镇刘马家圪塔村的贫困户。2013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两个子女,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她一个人的头上。经过三年的零散打工,生活勉强维持,但靠打工依然无法继续供孩子上学。
  2016年9月,国家核电有限公司与延川县政府共同出资在刘马家圪塔村的废弃砖厂填埋59.9亩土地,建设了36座“95型”标准大棚,产权为村集体所有。
  “政府修建的大棚我们免费用,众人也帮了很多忙,给了我很大信心,当时心里就感觉我不再是一个人了。”作为贫困户,周彩芳向村委会申请了一座大棚。对于当时没经验、没技术的周彩芳来说,种植大棚蔬菜可是一个难题。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村里便来了技术员专门指导他们种植大棚。
  “我们组建了蔬菜技术服务队,从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茬口安排、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实地指导、现场培训,提高农户棚栽技术,确保了技术服务村不漏棚、棚不漏户、户不漏人。”县蔬菜办技术员高永思介绍,政府聘请了全国茄果类专家杨进绪和多名高级技术员累计集中为农户培训135场次,组织省内大型培训班4次,三年来累计培训达到13827人次。
  “大棚去年一年就让我赚了4万多元,新房的装修钱都快攒够了。”已经在永坪镇有了搬迁住房的周彩芳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为了孩子的新房装修努力奋斗已经成了这位坚强女人最幸福的脱贫路。
  示范带动 设施农业发展快
  位于文安驿镇的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家市级示范园,“科技引领、示范带动、种养结合、服务三农”四句话写在园区门口巨大的广告牌上。
  “目前全县所有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及露天种植户所需的幼苗均由园区供应。”园区负责人陈家飞介绍,为农户提供各类幼苗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农户还可以来这里打工,既能赚到工资,还可以学到技术。
  “来这里打工已经4年多了,工作很少很轻松,技术也没少学哩。”今年58岁的康彩英高兴地说,工资是按天计算的,每天能挣100元,家里有农活的时候也不耽误,学到的技术已经让自己成了种植大棚的“好手”。
  据了解,延川县以现代园区为引领,建设蔬菜产业创新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建成了10个蔬菜“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文安驿川、永坪川、关庄川三大专业化蔬菜种植区域。同时,还新建了关庄镇大张村、关庄镇达则坪、大禹街道办肖家沟等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延川县以各类农产品博览会、交流会、洽谈会为窗口,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四项、新技术两项;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石灰氮改良土壤4800余棚,累计发放石灰氮31吨;实施太阳能消毒,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产量,使贫困户收入得到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延川县经过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出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势头。”县农业局局长冯文利告诉记者,各级各类园区的建设,设施蔬菜专业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逐渐发挥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经营,逐渐形成了“公司+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农户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2017年,全县蔬菜产业投资1.94亿元,建成新型日光温室1010座、大拱棚1281座,改造旧棚500座。2018年共计投资7300万元,完成新建日光温室500座,拱棚1000座。目前,延川建成1个省级示范园区、3个市级示范园区、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4个设施蔬菜分级包装点,蔬菜产量逐年递增,年产量达5.6万吨,年产值达3.1亿元,有效带动贫困户505户2567人种植设施蔬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