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韩城电商“智囊团”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张建超 李维欣 报道)“我在龙门大街卖花椒二十多年了,我们公司在桑树坪镇有专业的生产基地,特别是这两年加入电子商务后,省时、省力、省费用,花椒销量成培增长,且供不应求。”1月6日,看着一包包发往全国各地的花椒,韩城市万里花椒有限公司经理薛会英高兴地告诉笔者。
  韩城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与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的交汇地带,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丘陵地形是优质“大红袍”花椒的优生区和主产区。韩城大红袍花椒以“粒大肉丰、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纯正”而久负盛誉。2018年花椒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产值达到27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韩城,还有苹果、菊花、香菇等优质农产品存在多多少少的卖难问题。
  为彻底解决优质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去年2月刚刚成立的韩城市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围绕韩城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黄河沿岸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部署,邀请电子商务专业导师,优秀电商企业大咖韩城国际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城国际农业公司组成“智囊团”,专门研究电子商务创新优化和农副产品卖难买难问题。该公司先后举办各类电商扶贫培训11期,培训电商创业人员7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114人。
  该公司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和韩城品牌优势,打造特色优质产业线上销售渠道,构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并与各镇办加强合作,大力推广“互联网+实体店”形式,整合土特产、文化旅游、非遗、手工编织等900余种产品,开启钱上交易及线下展销中心运营项目。与此同时,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各镇办、驻村工作队、包联干部建立电子商务扶贫信息网络,积极发挥电子商务优越性,主动采购芝川镇北陈村贫困户陈存雷的红把笤帚,积极推销龙门镇上白帆村残疾人王新龙木艺雕刻及手工编织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据薛江奇介绍,韩城国际电子商务公司有效整合了全市农业产品资源,选定花椒、核挑、苹果、苗木等进行培育发展。建成了单品平台20多个,销售网站270个。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格局。2018年,全市各类产品交易达到3500多万元。另外,该公司还在京东平台上建立了京东韩城扶贫馆,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今后,我们将致力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更多的电商人员,为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做好‘加油站’,当好‘智囊团’。”说到今后的打算,薛江奇信心满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