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如何理解“产业兴旺”?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总要求明确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排在首位的“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产业兴旺应以农业为基础
产业振兴,不仅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要产业融合、百业兴旺。不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区域和现实情况看,产业兴旺应主要定位于农业,依托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并促进产业之间深度融合。
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础产业。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虽然在不同时期每种贡献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变。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发展水平高低的制约。此外,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如果农业得不到加强,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农业是缩减相对贫困的重要工具。当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由于农业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收入,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对贫困问题。短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支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缓解贫困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贫困人口获益主要归功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缓解贫困工作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城市地区经济增长还要重要。在转型中国家,虽然农业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占GDP比重比较低,但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滞留在农村,农业发展是减贫的重要手段。
农业具有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农业生产既受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自然环境,既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管理良好的农业,同时具有提供生态系统支持和提供生态农产品的功能。以水稻种植为例,从生态保护角度看,水稻田是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污水、抗旱抗涝以及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此外,管理良好的农业还能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如当前流行于欧美的CSA(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农场,这种食物消费体系体现了发达国家居民“回归自然、吃在当季、吃在当地”的价值观,而农业使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得到满足。
农业产业兴旺具有多维特征
产业内容多样,产业结构优。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横向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自身从低级向高级的纵向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需求拉动、政策推动等因素,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结构优的产业往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经济资源优势,并能够与地域生态环境相适应,表现出较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产业兴旺要求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的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从而推进该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的前提是产业的多样性。单一生产不能用兴旺来形容,因为兴旺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是通过多种产业的此消彼长或竞相发展体现和表达。产业的多样性有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有助于实现有机循环经济,有助于分散化解风险,更符合乡村特点和农民需要。
产业关联度高,波及效应显著。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续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纽带可以是产品劳务、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投资就业等联系;产业关联的方式可以是单向或多向联系、顺向或逆向联系、直接或间接联系。产业关联度高体现在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广度和深度上。以该产业为波及源,其产业发展变化通过一定的产业波及线路对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如果波及的其他产业越多,说明产业联系的广度越大,如果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越深,说明产业联系的深度越深,产业波及的效果显著。产业兴旺要求产业关联度高,即要建立要素分配合理,各产业联系紧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协调性好的产业体系。如水稻,米可以直接食用,加工产生的糠可作为畜禽饲料,秸秆可以用作饲料、燃料或手工艺品原料,与文化旅游结合还可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还可为禽畜的排泄物提供消化空间,实现种养业有机循环。
产业组织完善,要素整体性强。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主体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产业内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现为:产业主体具有多样性(种类和规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规模和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其资源配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产业组织协调性强,各主体分工协作、协调发展,通过实施纵向专业化协作和横向联合化生产能够增强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同时,市场关系是有效竞争性市场。市场行为规范,没有价格和产品的共谋,也没有对竞争对手的压制政策;市场绩效良好,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在农业产业中,就是要促进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作用。小农户是最基本单位,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端发挥基础作用,大户和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合作社在产购销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工销售等领域发挥带动作用。产业各主体之间利益联结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市场环境良好、竞争有序。
产业布局科学,集群效应明显。产业布局是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科学的产业布局要求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规划等各种因素,实现产业的最优组合和最优区位,并利用产业集聚带来的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分工与产业间协作,推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科学布局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能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可以共用各种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市场网络、生产性辅助企业等,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加快经营管理理念转变等。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给整个产业和区域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区域品牌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群、浙江安吉竹产业集群等。这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使农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农民日报)
产业兴旺应以农业为基础
产业振兴,不仅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要产业融合、百业兴旺。不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区域和现实情况看,产业兴旺应主要定位于农业,依托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并促进产业之间深度融合。
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础产业。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虽然在不同时期每种贡献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变。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发展水平高低的制约。此外,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如果农业得不到加强,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农业是缩减相对贫困的重要工具。当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由于农业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收入,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对贫困问题。短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支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缓解贫困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贫困人口获益主要归功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缓解贫困工作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城市地区经济增长还要重要。在转型中国家,虽然农业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占GDP比重比较低,但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滞留在农村,农业发展是减贫的重要手段。
农业具有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农业生产既受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自然环境,既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管理良好的农业,同时具有提供生态系统支持和提供生态农产品的功能。以水稻种植为例,从生态保护角度看,水稻田是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污水、抗旱抗涝以及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此外,管理良好的农业还能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如当前流行于欧美的CSA(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农场,这种食物消费体系体现了发达国家居民“回归自然、吃在当季、吃在当地”的价值观,而农业使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得到满足。
农业产业兴旺具有多维特征
产业内容多样,产业结构优。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横向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自身从低级向高级的纵向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需求拉动、政策推动等因素,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结构优的产业往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经济资源优势,并能够与地域生态环境相适应,表现出较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产业兴旺要求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的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从而推进该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的前提是产业的多样性。单一生产不能用兴旺来形容,因为兴旺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是通过多种产业的此消彼长或竞相发展体现和表达。产业的多样性有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有助于实现有机循环经济,有助于分散化解风险,更符合乡村特点和农民需要。
产业关联度高,波及效应显著。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续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纽带可以是产品劳务、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投资就业等联系;产业关联的方式可以是单向或多向联系、顺向或逆向联系、直接或间接联系。产业关联度高体现在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广度和深度上。以该产业为波及源,其产业发展变化通过一定的产业波及线路对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如果波及的其他产业越多,说明产业联系的广度越大,如果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越深,说明产业联系的深度越深,产业波及的效果显著。产业兴旺要求产业关联度高,即要建立要素分配合理,各产业联系紧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协调性好的产业体系。如水稻,米可以直接食用,加工产生的糠可作为畜禽饲料,秸秆可以用作饲料、燃料或手工艺品原料,与文化旅游结合还可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还可为禽畜的排泄物提供消化空间,实现种养业有机循环。
产业组织完善,要素整体性强。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主体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产业内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现为:产业主体具有多样性(种类和规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规模和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其资源配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产业组织协调性强,各主体分工协作、协调发展,通过实施纵向专业化协作和横向联合化生产能够增强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同时,市场关系是有效竞争性市场。市场行为规范,没有价格和产品的共谋,也没有对竞争对手的压制政策;市场绩效良好,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在农业产业中,就是要促进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作用。小农户是最基本单位,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端发挥基础作用,大户和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合作社在产购销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工销售等领域发挥带动作用。产业各主体之间利益联结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市场环境良好、竞争有序。
产业布局科学,集群效应明显。产业布局是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科学的产业布局要求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规划等各种因素,实现产业的最优组合和最优区位,并利用产业集聚带来的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分工与产业间协作,推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科学布局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能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可以共用各种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市场网络、生产性辅助企业等,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加快经营管理理念转变等。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给整个产业和区域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区域品牌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群、浙江安吉竹产业集群等。这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使农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