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学业特长助脱贫
杜远东(左)在农户家里了解中药材收成情况。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忙完手头工作,已经是中午时分,杜远东刚端上饭碗,又有一位老人找他问事,因为要着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他便端着饭碗跟老人聊了起来。
12月5日中午12时许,记者赶到宁强县汉源街道办谢家沟村委会,还没有与“第一书记”杜远东正式见面,先在村委会门上见到眼前这一幕。
“你说的事情,我已经到劳保所去查询过,你的养老金都打到折子上了,也问到了存折号。”杜远东对老人说,到银行取钱,都有严格规定,钱不会丢,也不会被人冒取。他劝老人回家再找一找,如果真的找不到了,他陪老人到银行去挂失补办。得到满意答复,老人高兴地离开。
原来,老人名叫袁国清,今年62岁,大字不识一个。他的养老金存折找不见了,担心钱被人冒取。
今年32岁的杜远东,201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汉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杜远东先是被选派到略阳县的一个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5月,他再次被选派到宁强县谢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谢家沟村位于宁强县城以北20公里处,山大沟深,属扶贫重点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01户12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97人,脱贫任务艰巨。
走进杜远东在村委会的宿舍,只见角落处,堆放着一些中药材和土壤标本。办公桌上,除一台笔记本电脑外,还放了几撂农业实用技术和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
“我在别的地方当过‘第一书记’了,比较有经验,我一到这个村,就很快熟悉了工作。”杜远东认为,做好扶贫工作,先要建强支部,他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选齐配强了村上班子。
“基础设施建设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杜远东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累计修通10个组的通组路和产业路,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和饮水困难问题。
“农民要脱贫,没有产业不行,群众没收益,他对你是不认可的。”杜远东初到谢家沟村,便被这里丰富的林地资源深深吸引,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发挥自己学业特长,为群众打开致富门路。
他在调研中发现,这里的人有种天麻、淫羊藿、柴胡等中药材的传统,但由于缺技术和销路,没有形成规模,一直小打小闹。
于是,他把土壤、水样及野生药材样本带回单位检测分析,探索发展中药材种植。今年初,发动贫困户种植天麻3500窝、柴胡120亩、淫羊藿150亩。同时,建成占地42亩的食用菌产业园1个,栽培袋料香菇30万袋,带动50余户贫困户。引进羌鑫源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30多亩、林地2100亩,发展林下经济,带动32户贫困户入园务工。
据了解,谢家沟村与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购销合同,目前已收购天麻5000余斤,均价6元,群众收入3万多元。
当天下午,记者陪同杜远东走访贫困户时,在六组郑洪满家院坝坎上,晾晒了一些当归,正准备销售。老郑还种了些天麻、柴胡、魔芋和香椿等,留够种子外,单这一项预计收入三四千元。
谢家沟村常有野猪出没,老百姓种的玉米,还没等到收获,就被野猪糟蹋。“那家伙糟害人,我们又不敢打。”老郑嘟囔着。
“少种些庄稼,改种中药材,我们单位免费提供种子,负责技术指导,而且收入高,还有产业补助资金。”杜远东劝说道。
“那把明年的项目也给我报上,我想种1亩当归,再栽30窝天麻。”杜远东答复说:“没问题,只要搞产业,我们都会支持。”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忙完手头工作,已经是中午时分,杜远东刚端上饭碗,又有一位老人找他问事,因为要着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他便端着饭碗跟老人聊了起来。
12月5日中午12时许,记者赶到宁强县汉源街道办谢家沟村委会,还没有与“第一书记”杜远东正式见面,先在村委会门上见到眼前这一幕。
“你说的事情,我已经到劳保所去查询过,你的养老金都打到折子上了,也问到了存折号。”杜远东对老人说,到银行取钱,都有严格规定,钱不会丢,也不会被人冒取。他劝老人回家再找一找,如果真的找不到了,他陪老人到银行去挂失补办。得到满意答复,老人高兴地离开。
原来,老人名叫袁国清,今年62岁,大字不识一个。他的养老金存折找不见了,担心钱被人冒取。
今年32岁的杜远东,201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汉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杜远东先是被选派到略阳县的一个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5月,他再次被选派到宁强县谢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谢家沟村位于宁强县城以北20公里处,山大沟深,属扶贫重点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01户12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97人,脱贫任务艰巨。
走进杜远东在村委会的宿舍,只见角落处,堆放着一些中药材和土壤标本。办公桌上,除一台笔记本电脑外,还放了几撂农业实用技术和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
“我在别的地方当过‘第一书记’了,比较有经验,我一到这个村,就很快熟悉了工作。”杜远东认为,做好扶贫工作,先要建强支部,他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选齐配强了村上班子。
“基础设施建设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杜远东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累计修通10个组的通组路和产业路,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和饮水困难问题。
“农民要脱贫,没有产业不行,群众没收益,他对你是不认可的。”杜远东初到谢家沟村,便被这里丰富的林地资源深深吸引,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发挥自己学业特长,为群众打开致富门路。
他在调研中发现,这里的人有种天麻、淫羊藿、柴胡等中药材的传统,但由于缺技术和销路,没有形成规模,一直小打小闹。
于是,他把土壤、水样及野生药材样本带回单位检测分析,探索发展中药材种植。今年初,发动贫困户种植天麻3500窝、柴胡120亩、淫羊藿150亩。同时,建成占地42亩的食用菌产业园1个,栽培袋料香菇30万袋,带动50余户贫困户。引进羌鑫源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30多亩、林地2100亩,发展林下经济,带动32户贫困户入园务工。
据了解,谢家沟村与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购销合同,目前已收购天麻5000余斤,均价6元,群众收入3万多元。
当天下午,记者陪同杜远东走访贫困户时,在六组郑洪满家院坝坎上,晾晒了一些当归,正准备销售。老郑还种了些天麻、柴胡、魔芋和香椿等,留够种子外,单这一项预计收入三四千元。
谢家沟村常有野猪出没,老百姓种的玉米,还没等到收获,就被野猪糟蹋。“那家伙糟害人,我们又不敢打。”老郑嘟囔着。
“少种些庄稼,改种中药材,我们单位免费提供种子,负责技术指导,而且收入高,还有产业补助资金。”杜远东劝说道。
“那把明年的项目也给我报上,我想种1亩当归,再栽30窝天麻。”杜远东答复说:“没问题,只要搞产业,我们都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