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2月2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举办媒体见面会,围绕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等内容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成立22年来,牢牢守住服务粮食安全这块主阵地,全力保障粮棉油政策性收储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市场化收购有效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户、收购企业、地方政府和农发行“四满意”的大好局面。图为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清(右二)在夏粮收购期间深入粮食企业调研粮食收购情况。
2018年4月9日到13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青(左二)陪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左三)一行,先后赴商洛市、铜川市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乡村振兴产业链条项目推进情况。
宝鸡大水川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投放2亿元信贷支持的重点扶贫项目,该项目以“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采取“生态+旅游+扶贫”方式,项目建成后已辐射附近5个乡镇84个自然村,间接带动了30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史斌 王英 文/图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新态势、宏观调整新变化、“三农”发展新任务,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支持“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累计发放贷款194.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各项贷款余额867.5亿元,较年初增加96亿元,增幅12.5%。
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治国兴邦的大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行始终坚持把粮食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重中之重,积极顺应粮食收储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求,主动作为,立足陕西粮食产销平衡区实际,牢牢守住服务粮食安全这块“主阵地”。一是全力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需求。加强与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和各级储备粮油收储企业的协调配合,累放储备粮油贷款3.34亿元,确保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增储、轮换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各级储备粮油库存和资金监管,确保库贷挂钩,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二是积极支持市场化收购。主动适应粮棉油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市场化收购工作,重点支持粮油储备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等优质战略性客户入市收购,为夏粮收购工作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收购旺季延长服务时间,全力确保收购资金供应。累放粮油收储贷款24.8亿元,支持企业收储粮食19.66亿斤,没有出现“卖粮难”“打白条”问题,实现了农户、收购企业、地方政府和农发行“四满意”。三是有效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支持粮棉油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企业发展,因地制宜支持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行业带动力强、就业吸纳力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投向涉及面粉、油脂、棉纺深加工、小杂粮购销、白酒酿造等领域。累计投放龙头加工企业粮食流动资金贷款3.5亿元,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四是着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着力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比如贷款2000万元支持渭南市澄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全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树立典范。
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我省56个国定贫困县和11个深度贫困县,坚持扶贫统揽业务发展,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的同时,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支持贫困村提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和网络扶贫,积极推动“万企帮万村”等精准扶贫行动,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的主力、先锋和模范作用。近几年,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和专项基金近350亿元,支持服务全省贫困人口近300万人次。一是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按照《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和基金137.4亿元,支持全省2265个安置点28.49万套安置房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全省9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项目贷款104.8亿元,支持全省35个县区201个安置点的安置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帮助全省10余万同步搬迁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二是支持基础设施改善“换穷貌”。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支持了留坝县贫困村提升、子长县城中村改造建设、扶风县七星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52个项目,发挥了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对贫困地区补短板、惠民生的促进作用。目前,基础设施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0亿元。比如投放1.07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国定深度贫困县留坝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为该贫困县摘帽提供帮助和支持。三是支持产业扶贫“改穷业”。支持深度贫困县市开展产业扶贫,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约1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2万人次。比如发放1.4亿产业扶贫过桥贷款支持山阳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搭建了政、银、企、农“四位一体”的扶贫产业平台,形成了具有山阳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贫困户”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县18个镇(办)237个行政村(区)6606户贫困户和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再比如以“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向宝鸡大水川旅游景区审批投放了旅游扶贫贷款2亿元,项目的实施辐射附近5个乡镇84个自然村,间接带动30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支持教育、健康扶贫“拔穷根”。积极实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累计投放教育类扶贫贷款6.54亿元,支持5个国定贫困县10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楼、校舍、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惠及学生5万人,间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余万人。积极支持全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累计投放健康类扶贫贷款4.17亿元,支持镇安、陇县、镇巴、勉县4个国定贫困县县域医院,服务县域内贫困人口19.18万人。
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补短板”的突出作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是大力支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围绕省政府三年棚改计划,紧密跟进城中村棚改需求,积极宣传我行棚改政策,做好项目对接,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落地。累计投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09亿元,切实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二是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主动对接省政府“三提升”工程、“四好农村路”、重大水利工程、重点示范镇、示范县城建设等部署,积极支持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等民生工程,推进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比如投放贷款0.74亿元支持周至县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极大改善了河道沿岸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510.33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水利建设等民生领域。三是切实提高办贷质效。积极对接地方规划编制、项目计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探索利用“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土地增减挂钩”等资源带动中长期贷款有效投放,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PPP、公司自营、银团贷款等支持模式,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现场办贷,优化办贷流程,提升办贷质效。
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兴旺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加销、农业多功能拓展,有效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一是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支持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地区发展果业、畜牧业、中药、茶叶等特色产业及精深加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累计投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49亿元,有效支持了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陕西红果贸易有限公司、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等21户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以西安、杨凌为突破口,支持优质农产品示范市场、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物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引导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连锁配送和冷链物流。累计投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36亿元,支持陕西美林都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西安国家陆港保税物流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陕西新丝路猕猴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市国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三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力度。高度重视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累计投放旅游扶贫贷款1.54亿元,支持延川乾坤湾自然景观旅游、泾阳郑国渠旅游风景区等6个项目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围绕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以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为抓手,助力乡村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发放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中长期贷款2亿元,用于支持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为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新需要,我行进一步坚定“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职责定位,在全辖范围内先后多次开展了服务乡村振兴大调研,组织各分支机构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及“三农”发展状况、金融需求,进一步找准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下一步,我行将聚焦“突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领域,以“围绕粮食保根基,围绕产业做特色,围绕土地做文章,围绕客户做产品,围绕现金流做项目”为抓手,争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全力打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品牌形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成立22年来,牢牢守住服务粮食安全这块主阵地,全力保障粮棉油政策性收储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市场化收购有效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户、收购企业、地方政府和农发行“四满意”的大好局面。图为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清(右二)在夏粮收购期间深入粮食企业调研粮食收购情况。
2018年4月9日到13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青(左二)陪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左三)一行,先后赴商洛市、铜川市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乡村振兴产业链条项目推进情况。
宝鸡大水川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投放2亿元信贷支持的重点扶贫项目,该项目以“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采取“生态+旅游+扶贫”方式,项目建成后已辐射附近5个乡镇84个自然村,间接带动了30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史斌 王英 文/图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新态势、宏观调整新变化、“三农”发展新任务,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支持“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累计发放贷款194.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各项贷款余额867.5亿元,较年初增加96亿元,增幅12.5%。
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治国兴邦的大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行始终坚持把粮食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重中之重,积极顺应粮食收储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求,主动作为,立足陕西粮食产销平衡区实际,牢牢守住服务粮食安全这块“主阵地”。一是全力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需求。加强与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和各级储备粮油收储企业的协调配合,累放储备粮油贷款3.34亿元,确保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增储、轮换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各级储备粮油库存和资金监管,确保库贷挂钩,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二是积极支持市场化收购。主动适应粮棉油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市场化收购工作,重点支持粮油储备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等优质战略性客户入市收购,为夏粮收购工作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收购旺季延长服务时间,全力确保收购资金供应。累放粮油收储贷款24.8亿元,支持企业收储粮食19.66亿斤,没有出现“卖粮难”“打白条”问题,实现了农户、收购企业、地方政府和农发行“四满意”。三是有效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支持粮棉油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企业发展,因地制宜支持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行业带动力强、就业吸纳力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投向涉及面粉、油脂、棉纺深加工、小杂粮购销、白酒酿造等领域。累计投放龙头加工企业粮食流动资金贷款3.5亿元,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四是着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着力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比如贷款2000万元支持渭南市澄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全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树立典范。
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我省56个国定贫困县和11个深度贫困县,坚持扶贫统揽业务发展,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的同时,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支持贫困村提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和网络扶贫,积极推动“万企帮万村”等精准扶贫行动,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的主力、先锋和模范作用。近几年,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和专项基金近350亿元,支持服务全省贫困人口近300万人次。一是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按照《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和基金137.4亿元,支持全省2265个安置点28.49万套安置房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全省9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项目贷款104.8亿元,支持全省35个县区201个安置点的安置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帮助全省10余万同步搬迁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二是支持基础设施改善“换穷貌”。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支持了留坝县贫困村提升、子长县城中村改造建设、扶风县七星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52个项目,发挥了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对贫困地区补短板、惠民生的促进作用。目前,基础设施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0亿元。比如投放1.07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国定深度贫困县留坝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为该贫困县摘帽提供帮助和支持。三是支持产业扶贫“改穷业”。支持深度贫困县市开展产业扶贫,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约1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2万人次。比如发放1.4亿产业扶贫过桥贷款支持山阳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搭建了政、银、企、农“四位一体”的扶贫产业平台,形成了具有山阳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贫困户”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县18个镇(办)237个行政村(区)6606户贫困户和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再比如以“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向宝鸡大水川旅游景区审批投放了旅游扶贫贷款2亿元,项目的实施辐射附近5个乡镇84个自然村,间接带动30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支持教育、健康扶贫“拔穷根”。积极实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累计投放教育类扶贫贷款6.54亿元,支持5个国定贫困县10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楼、校舍、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惠及学生5万人,间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余万人。积极支持全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累计投放健康类扶贫贷款4.17亿元,支持镇安、陇县、镇巴、勉县4个国定贫困县县域医院,服务县域内贫困人口19.18万人。
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补短板”的突出作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是大力支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围绕省政府三年棚改计划,紧密跟进城中村棚改需求,积极宣传我行棚改政策,做好项目对接,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落地。累计投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09亿元,切实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二是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主动对接省政府“三提升”工程、“四好农村路”、重大水利工程、重点示范镇、示范县城建设等部署,积极支持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等民生工程,推进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比如投放贷款0.74亿元支持周至县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极大改善了河道沿岸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510.33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水利建设等民生领域。三是切实提高办贷质效。积极对接地方规划编制、项目计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探索利用“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土地增减挂钩”等资源带动中长期贷款有效投放,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PPP、公司自营、银团贷款等支持模式,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现场办贷,优化办贷流程,提升办贷质效。
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兴旺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加销、农业多功能拓展,有效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一是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支持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地区发展果业、畜牧业、中药、茶叶等特色产业及精深加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累计投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49亿元,有效支持了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陕西红果贸易有限公司、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等21户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以西安、杨凌为突破口,支持优质农产品示范市场、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物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引导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连锁配送和冷链物流。累计投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36亿元,支持陕西美林都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西安国家陆港保税物流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陕西新丝路猕猴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市国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三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力度。高度重视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累计投放旅游扶贫贷款1.54亿元,支持延川乾坤湾自然景观旅游、泾阳郑国渠旅游风景区等6个项目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围绕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以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为抓手,助力乡村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发放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中长期贷款2亿元,用于支持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为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新需要,我行进一步坚定“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职责定位,在全辖范围内先后多次开展了服务乡村振兴大调研,组织各分支机构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及“三农”发展状况、金融需求,进一步找准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下一步,我行将聚焦“突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领域,以“围绕粮食保根基,围绕产业做特色,围绕土地做文章,围绕客户做产品,围绕现金流做项目”为抓手,争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全力打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