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车轮滚滚奔小康


三原 杨波
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汽车有头、有脸、有鼻、有眼,我们都笑了,其实那时候我还没有见过汽车。父亲为我找了几张汽车的宣传画,说车的故事,没想到后来我竟和车成了亲密的朋友。
来村上的第一辆汽车是军用吉普,车是部队服役的王团长探亲开回来的。全村男女老少都去看,场面比农村过喜事都热闹。车停在场畔,绿色的外衣,黑色的轮胎比板凳面子还宽,车灯比我家的电灯泡大多了,车屁股上还挂了一个轮胎,很是威风。我钻进人群,趴在车窗上,驾驶室让我眼花缭乱。我闻到一种上瘾的清香,大人们说,这车是喝汽油跑路,第一次喜欢上了汽油的味道。
我喜欢车。父亲卖了家里的老黄牛,我又东拼西凑,终于开回一辆二手手扶拖拉机,人称“坏坏腰”。我没有驾驶技术,卖车的人简单的给说了几句,车就被我开回了家。“坏坏腰”不好开,驾驶的时候动作幅度大,时间长了胳膊疼,一次拐弯不小心,车的长臂把我打下了车。冬天发动车,摇手柄能把人累得半死。农忙的时候,我就去犁地,拉庄稼,农闲的时候,就跑运输。
“坏坏腰”经常出问题,村上懂得人又不多,我找来初中的教科书,学发动机原理,到城里买了几本汽车修理的书,约上村里几个爱车的发小,组成了土专家修车队。几个人先拆卸,骑自行车到县城购买新零件,再组装,整个过程全靠大家大脑记。这期间,我学会不少柴油发电机修理知识,也成了懂技术的能人,邻村的姑娘还和我订了婚,她也喜欢汽油的味道。
后来,我卖掉“坏坏腰”,对象用礼金、信用社的贷款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齿轮拖拉机。有了新车,我的干劲更大了,扎场、辗麦、拉建材,不管寒冬腊月,只要地上没有落雪,车轮基本都在奔跑。
有一年冬天,我去外地拉货,去的时候天气挺好,回来的时候,刮起大风,气温下降很快。我开着车,没有任何装备,风把我吹个凉透,感觉鼻子耳朵都不是自己的了。远处就看见路边垃圾堆上扔了一个帽子,一个空档,一脚刹车,我跳到垃圾堆旁,捡起帽子拍打一下,扣在脑袋上,这是我这一生戴的最温暖的帽子。
一年后,我开车把媳妇娶回家,幸福的小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我俩开始搞运输,最辛苦的是拉砖,半夜就起身,天还没有亮就开始排队,冬天冷了就在破窑洞里烤火,夏天晒得我褪了一层皮,村人戏称“黑人”。经过努力,我家盖起村上第一座小洋楼。小时候的梦想“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没想到在我的奋斗下实现。
周围村里的人看我买车致富,大家请我支招,他们买车都请我。一年来,我接过20多辆车,成了运输队长。
一天晚上,我干完活回家,路上遇到拉架子车的一家人风风火火赶路,车上好像一个孕妇快要生了,痛苦地呻吟着。我二话没说停下车,询问了情况,就把孕妇送到三十里外的县城医院,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二点。过了几日,一帮人敲锣打鼓来到我家,给我披红挂彩。原来,孕妇难产,迟去10分钟母子就有生命危险。他家人多方打听,才知道是我做的好事。
农村修上了水泥路,村上的农用机动车开始普及,我也把齿轮换成客货车,带领大家把家乡的土特产运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