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贫困户和检察长的“三变”故事
陈猛(右)在给胡培明(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
胡培明家的两层新楼房。
通讯员 方亮 郑军 文/图
人的进步总是始于一次次关键性的转变。对平利县大贵镇广兴寨村贫困户胡培明来讲,发生在他和平利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猛之间的“三变”故事,总让他念念不忘……
危房变新房
胡培明家有5口人,兄弟和儿子患有先天性残疾,妻子虽然勤劳,但因慢性疾病也要常年吃药,女儿年幼还在上小学,唯一的家庭来源就是靠自己打点零工,沉重的负担就像胡家桥的大石墩一样,压着这个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子难以喘气。
2016年4月,平利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猛走进这个位于半山腰的贫困家庭,正式与这家人结下“远亲”。胡培明的家是一处不大的破旧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屋里到处都在漏水,冬天更是度日如年,冷风吹进来,让人瘆得慌。
陈猛给胡培明支招,可以通过贴息贷款5万元,来解决建房的资金问题,鼓励他既然想要改变,就要去试着做,任何变化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这次,胡培明没再犹豫。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半年后,他在安置点的两层新房建起来了。新房很气派,对农村人来说更实用,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应有尽有。
走访变走心
对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是脆弱的,尤其是对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心理就更脆弱。陈猛知道,对胡培明的家庭除了常规的帮扶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心贴心交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坚定脱贫决心。
陈猛走访中发生的两件小事,至今让胡培明津津乐道。一件就是给胡培明的兄弟过生日。“那天下午不到三点,陈猛过来了,我们算是老熟人了,坐下来就拉家常,他问我们最近过的怎么样,还有哪些事需要他解决。临走的时候,他得知我兄弟过生日,便掏出200元放在我兄弟的手上,祝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胡培明告诉笔者,他兄弟是先天残疾,说话有障碍,平时少言寡语,但那次高兴极了,嘴巴说的虽然不清楚,但心里可比吃了蜜还甜呢。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胡培明女儿开学前的几天。一个周末,陈猛自己开车,带着妻子来到胡培明的家里,给胡培明的女儿送来了书包、本子、钢笔等学习用品。他的妻子还精心选购了几件新衣裳,说小女孩长的乖巧,学习刻苦,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胡培明说:“陈猛的爱人和他一样,和我们有说有笑,感觉很亲切,就像自家亲戚一样,没有一点距离感。”
荒地变宝地
陈猛根据胡培明家的情况对症下药,给他开出了三个增收“药方”:一是养猪;二是烤苞谷酒;三是发展食用菌。前两个好办,胡培明自己都能解决。唯独食用菌面临两个问题:一来胡培明没有多余的钱,无法起步;二来没有合适的位置。
种食用菌是个细心活,每天需要人照看,大棚不能建远了。陈猛为胡培明先垫上2000元,作为一个激励。即使赔钱了,自己也跟着一块儿赔,发展好了赚的钱,又可以作为对胡培明发展其他产业的帮扶资金。在离胡培明家不远的山坡边,有一处堆砌杂物、长满杂草的荒地,虽然地块不大,也不起眼,陈猛认为收拾出来,肯定是个好地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培明的辛勤和汗水并没有白费。今年,他养猪12头,种苞谷4亩,建食用菌大棚1个。今年中秋节这天,胡培民宰了一头猪,由于都是纯粮食喂养,很快就被乡亲们一抢而空。胡培明的妻子尽管身体不太好,但有一手烤酒的好手艺,两口子把丰收的苞谷用来烤酒,前后加起来又挣了4000多元。
胡培明用这两年攒下来的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告诉笔者,今年蘑菇的销量好,但在本村本组价格卖不上去。儿子虽有残疾,但懂点电脑,会用微信,可以在网上做推销。自己每天早上采摘后,用三轮摩托车把蘑菇拉到集镇去卖,新鲜的每斤能多收1到2块钱,比待在家里等客上门收购划算多了。
笔者听着就笑道,“胡培明,你这一不小心,就走上了F2C模式啊!”胡培明则说:“啥模式我不懂,但荒地变宝地,危房变新房,温饱变小康,这些变化是发生在我身上真真实实的事情。作为庄稼人,有人帮要感恩,关键还要靠自己,等是等不来幸福生活的。”
胡培明家的两层新楼房。
通讯员 方亮 郑军 文/图
人的进步总是始于一次次关键性的转变。对平利县大贵镇广兴寨村贫困户胡培明来讲,发生在他和平利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猛之间的“三变”故事,总让他念念不忘……
危房变新房
胡培明家有5口人,兄弟和儿子患有先天性残疾,妻子虽然勤劳,但因慢性疾病也要常年吃药,女儿年幼还在上小学,唯一的家庭来源就是靠自己打点零工,沉重的负担就像胡家桥的大石墩一样,压着这个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子难以喘气。
2016年4月,平利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猛走进这个位于半山腰的贫困家庭,正式与这家人结下“远亲”。胡培明的家是一处不大的破旧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屋里到处都在漏水,冬天更是度日如年,冷风吹进来,让人瘆得慌。
陈猛给胡培明支招,可以通过贴息贷款5万元,来解决建房的资金问题,鼓励他既然想要改变,就要去试着做,任何变化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这次,胡培明没再犹豫。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半年后,他在安置点的两层新房建起来了。新房很气派,对农村人来说更实用,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应有尽有。
走访变走心
对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是脆弱的,尤其是对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心理就更脆弱。陈猛知道,对胡培明的家庭除了常规的帮扶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心贴心交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坚定脱贫决心。
陈猛走访中发生的两件小事,至今让胡培明津津乐道。一件就是给胡培明的兄弟过生日。“那天下午不到三点,陈猛过来了,我们算是老熟人了,坐下来就拉家常,他问我们最近过的怎么样,还有哪些事需要他解决。临走的时候,他得知我兄弟过生日,便掏出200元放在我兄弟的手上,祝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胡培明告诉笔者,他兄弟是先天残疾,说话有障碍,平时少言寡语,但那次高兴极了,嘴巴说的虽然不清楚,但心里可比吃了蜜还甜呢。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胡培明女儿开学前的几天。一个周末,陈猛自己开车,带着妻子来到胡培明的家里,给胡培明的女儿送来了书包、本子、钢笔等学习用品。他的妻子还精心选购了几件新衣裳,说小女孩长的乖巧,学习刻苦,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胡培明说:“陈猛的爱人和他一样,和我们有说有笑,感觉很亲切,就像自家亲戚一样,没有一点距离感。”
荒地变宝地
陈猛根据胡培明家的情况对症下药,给他开出了三个增收“药方”:一是养猪;二是烤苞谷酒;三是发展食用菌。前两个好办,胡培明自己都能解决。唯独食用菌面临两个问题:一来胡培明没有多余的钱,无法起步;二来没有合适的位置。
种食用菌是个细心活,每天需要人照看,大棚不能建远了。陈猛为胡培明先垫上2000元,作为一个激励。即使赔钱了,自己也跟着一块儿赔,发展好了赚的钱,又可以作为对胡培明发展其他产业的帮扶资金。在离胡培明家不远的山坡边,有一处堆砌杂物、长满杂草的荒地,虽然地块不大,也不起眼,陈猛认为收拾出来,肯定是个好地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培明的辛勤和汗水并没有白费。今年,他养猪12头,种苞谷4亩,建食用菌大棚1个。今年中秋节这天,胡培民宰了一头猪,由于都是纯粮食喂养,很快就被乡亲们一抢而空。胡培明的妻子尽管身体不太好,但有一手烤酒的好手艺,两口子把丰收的苞谷用来烤酒,前后加起来又挣了4000多元。
胡培明用这两年攒下来的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告诉笔者,今年蘑菇的销量好,但在本村本组价格卖不上去。儿子虽有残疾,但懂点电脑,会用微信,可以在网上做推销。自己每天早上采摘后,用三轮摩托车把蘑菇拉到集镇去卖,新鲜的每斤能多收1到2块钱,比待在家里等客上门收购划算多了。
笔者听着就笑道,“胡培明,你这一不小心,就走上了F2C模式啊!”胡培明则说:“啥模式我不懂,但荒地变宝地,危房变新房,温饱变小康,这些变化是发生在我身上真真实实的事情。作为庄稼人,有人帮要感恩,关键还要靠自己,等是等不来幸福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