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黄龙:以“搬、脱、管、服、腾”助推易地扶贫搬迁
    搬迁户安置小区。

  黄龙县移民搬迁工作以“三精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精准搬迁、精准脱贫、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宅基腾退”五位一体新模式,形成了以搬兴业、以产促脱、以管稳搬、以腾助搬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005户2857人已全部入住,其中,敬老院安置140户144人,实际入住率和旧宅基地腾退率均为100%。
  筑牢群众“乐”于搬的基础
  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均等、人口聚集、宜居宜业的原则,围绕“千户安置片区”建设目标,依托已建成的水磨坊、香格里拉、碧水湾等小区,将吉家河、水磨坊2个安置点纳入商业、医疗、教育、文化“500米公共服务圈”,配套实施了行知实验学校、全民健身运动中心、老年公寓、双语幼儿园、仿古商业街等,让搬迁群众共享城市优质资源。成立了2个综合型管理社区,扎实开展法治管理、创业致富、文化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保障为重点的“五星社区”创建。按照搬迁对象致贫原因、家庭成员组成,建立了物业管理网格化跟踪服务机制,免收3年物业管理费用和天然气材料费,及时跟进解决群众就业创业、生产生活等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好。
  拓宽群众“富”起来的渠道
  配建商铺夯实创业基础。2个安置点配建144套商铺,通过免除3年租金的方式,优先保障有创业意向和经营能力的搬迁群众发展三产服务业,其他商铺对外租赁,租金收益分红反哺搬迁群众。
  产业配套筑牢收入底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非五保搬迁群众全部嵌入县扶贫产业开发公司,配套建成了9个中蜂产业扶贫基地,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搬迁户入股分红,年底固定收益5000元以上。在落实好31.6MW光伏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将已建成的5家没有扶贫任务的风电、光伏企业,纳入新能源扶贫范围,按照1MW扶持5户扶贫户,每户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缴纳新能源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做到了产业扶贫户全覆盖。
  开发岗位拓宽收入渠道。依托安置点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就业岗位搜集发布、协调安置机制,截至目前,新增公益性岗位、特设公岗、公益专岗共计400余个,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41人,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在稳定搬迁群众农村土地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商铺配套、产业配套、就业配套等机制,确保搬迁群众收入只增不减,消除群众搬得出、稳不住的顾虑。
  落实群众“争”着搬的措施
  统一装修降成本。针对搬迁群众装修设计难、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在多方论证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了《黄龙县移民搬迁房屋装修方案》,对安置房进行统一装修,将搬迁群众旧宅基地腾退奖励性资金用于装修费用,从根本上避免举债搬迁现象发生。
  优惠政策重激励。为了激发搬迁群众入住积极性,分别于今年3月份、9月份开展了集中入住“暖房日”惠民活动,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优先安排就业,并进行电磁灶、电饼铛等实物奖励,特别是针对顶楼住户搬迁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出台了每户奖励1台32寸电视机的政策,从而使“要你搬”变成“我要搬”。
  把握群众主动“腾”的节点
  以“分房到户”为节点,做好基础保障。成立了旧宅基地腾退拆除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黄龙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拆除复垦工作。“分房到户”后,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测绘公司,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旧宅基地进行实地测绘,详细测量旧宅基地面积与位置坐标,建立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台账,编制腾退复垦规划,为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交钥匙”为节点,做好政策保障“达到入住条件并交钥匙”后,在督促搬迁户实际入住的同时,制定了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实施管理办法、旧宅基地腾退奖励资金使用办法,实行“六个不予”,即,不腾退危旧宅基地的不动产登记不予办理、中蜂养殖产业收益不予兑付、光伏扶贫项目固定收益不予分红、商铺经营不予免租金、物业管理不予免费、天然气材料费不予免除,为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提供了政策保障。
  以“实际入住”为节点,做好后续保障。搬迁对象“实际入住”后,根据《黄龙县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方案》,按照“村收回、户腾空、镇(乡)复垦、县验收”的步骤进行复垦,复垦土地经营使用权属不变,并给予每户100斤化肥奖励,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与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黄龙县在搬迁对象实际入住和旧宅基地腾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今后,该县将以“三问三解三促”为抓手,在强化社区管理、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增加收入上下功夫,帮助搬迁群众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接受城市文明、融入城市发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黄龙县移民办供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