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土蜂养殖 拓宽群众致富路
本报讯(记者 姚远 通讯员 杨国涛)12月4日,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30户贫困户,再次拿到了合作社户均3000元的土蜂分红。“你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土蜂,脱贫路上它可是帮了我的大忙啊!”贫困户范振波接过分红款后激动地说。
八里关村位于秦岭深处,山高林密。近年来,该村结合地域特点和产业传统,引导群众发展土蜂养殖。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蜂业合作社对30户贫困户600箱土蜂进行托管代养,有效解决了群众管养缺技术、风险大等难题。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向群众分红18万元。
洋县积极探索政策引领、协会提供技术支撑、村集体筹资承建、贫困户参与务工、蜂业企业兜底回收、村集体或贫困户量化分红,鼓励群众把土蜂养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土蜂养殖扶贫带动能力。
今年69岁的李照如是八里关镇龙溪村贫困户,因腿脚不便生活艰难。2016年,他和其他30多户群众加入了土蜂养殖合作社。入社后,他对原有蜂箱进行升级改造,并学习新的养蜂技术,所养土蜂由原来的8箱发展到现在的50箱。“现在每箱蜂可产蜜15至20斤,都是合作社按每斤40元的协议价收走了。”谈到土蜂带来4万元收入,老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在茅坪镇朝阳村,村上及时成立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了4个标准化养蜂基地,集中养殖土蜂300余箱,为每户贫困户代养4箱,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并按市场价收购,利润60%归贫困户,40%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去年,该村产销土蜂蜜11吨,为群众创收80多万元,今年该村土蜂规模由原来2000箱发展到3200多箱。
目前,像八里关村、龙溪村、朝阳村这样通过发展土蜂养殖走上致富道路的贫困村,在该县已有20余个,全县土蜂养殖数量从2016年的3500群发展到现在的2万群,饲养方式也由原来的“棒棒桶”土法懒养转变到科学化活框饲养,土蜂养殖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八里关村位于秦岭深处,山高林密。近年来,该村结合地域特点和产业传统,引导群众发展土蜂养殖。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蜂业合作社对30户贫困户600箱土蜂进行托管代养,有效解决了群众管养缺技术、风险大等难题。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向群众分红18万元。
洋县积极探索政策引领、协会提供技术支撑、村集体筹资承建、贫困户参与务工、蜂业企业兜底回收、村集体或贫困户量化分红,鼓励群众把土蜂养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土蜂养殖扶贫带动能力。
今年69岁的李照如是八里关镇龙溪村贫困户,因腿脚不便生活艰难。2016年,他和其他30多户群众加入了土蜂养殖合作社。入社后,他对原有蜂箱进行升级改造,并学习新的养蜂技术,所养土蜂由原来的8箱发展到现在的50箱。“现在每箱蜂可产蜜15至20斤,都是合作社按每斤40元的协议价收走了。”谈到土蜂带来4万元收入,老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在茅坪镇朝阳村,村上及时成立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了4个标准化养蜂基地,集中养殖土蜂300余箱,为每户贫困户代养4箱,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并按市场价收购,利润60%归贫困户,40%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去年,该村产销土蜂蜜11吨,为群众创收80多万元,今年该村土蜂规模由原来2000箱发展到3200多箱。
目前,像八里关村、龙溪村、朝阳村这样通过发展土蜂养殖走上致富道路的贫困村,在该县已有20余个,全县土蜂养殖数量从2016年的3500群发展到现在的2万群,饲养方式也由原来的“棒棒桶”土法懒养转变到科学化活框饲养,土蜂养殖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