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小拐枣打开贫困户增收大门
——旬阳县拐枣产业发展调查
  本报记者 黄河
  在脱贫攻坚战中,旬阳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当地区域特色的拐枣、油用牡丹等小种产业,同时引进企业对群众的产品予以收购,让群众和贫困户在产业链开发中稳定增收。
  拐枣,俗称“拐角”,别名鸡爪子、龙爪、弯捞捞等,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在我省商洛、安康、汉中等秦岭山地,当地群众种植历史悠久,食用和药用价值十分丰富。
  近日,记者来到铜钱关镇闵家河村,看到贫困户刘焕敏正在地里忙着移栽拐枣苗子。他说:“现在正是拐枣移栽的关键时期,今年在合作社的扶持下,我种了10多亩拐枣苗,1亩地能收入两三千元,10亩地收入两三万元,对我们这些贫困户来说,这就可以啦!”
  刘焕敏说的合作社就是当地的“硒谷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原来,合作社将贫困户组织起来,统一种植作务拐枣苗子,长大后由合作社销售给需要栽植的农户。刘焕敏跟别的贫困户,就是这个产业链中的“一环”。
  硒谷生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军说:“当地农户一直有用拐枣酿酒的传统,在精准脱贫中,发展这个产业,贫困户的收入也比较稳定。”
  据了解,旬阳县从年去年开始,就决定把拐枣、油用牡丹等小种产业提档升级,确立为脱贫的主导产业在整县推进。种植拐枣除享受补助外,还对产业大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奖补,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优先规划和支持的重点。县上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和肥料,验收合格后每亩还要奖补100元,连续补助3年。为了解决销路问题,县上引进了4家企业,研发生产拐枣浓缩果汁、饮料、醋、酒等系列产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陈世军是铜钱关镇天宝寨贫困户,有了政策支持,他去年种植拐枣10亩,今年流转土地8亩,计划全都栽上拐枣。
  据旬阳县太极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群军讲,企业没有入驻以前,当地拐枣的收购价每公斤1块钱左右。企业收购后,现在最低收购价是每公2.4元左右,去年达到了1公斤6块钱的价格。
  截至去年底,旬阳县拐枣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亩均效益已达3000元,油用牡丹6万亩,均居全省首位。以拐枣、油用牡丹等长效产业为主,烤烟、生猪、魔芋等短线产业互补的新型区域特色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全县13781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部拥有了能够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
  目前,旬阳县正在和韩国合作,利用拐枣开发研究出一种具有保肝护肝、降转氨酶指数的药品,前景十分看好。估计到时全县拐枣的种植面积将要突破30万亩,产值由现在的两亿元,要增加到5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