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好,实在是好!
——富县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夏蓓蓓 袁红丽 记者 王宏海
  秋收时节,富县的川道平塬上,一台台大型秸秆粉碎机驰骋田野,反光膜打包机连续作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果园废弃反光膜集中清理回收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
  连日来,富县统筹安排,多措并举,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打响环境保护的攻坚战。
  秸秆还田,生命的“回归”
  从富县县城往东驱车15公里,在牛武镇的安子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地头忙活的杨利军,一位有着10年农业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
  “秋收后,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然后均匀抛洒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杨利军向记者介绍道,不到20天时间,牛武镇已经还田4700亩,深翻1100亩,完成了100%。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大形势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意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牛武镇王家沟村民苏建勤就尝到了甜头。“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机再翻压,就像给土地又施了一次肥。县上每亩地还补贴10元,省钱、省力还环保。”说话间,苏建勤发动深耕机出发了,按他的进度,一天可以深翻7亩地。
  “全县秸秆还田3万亩,秸秆综合利用3万亩,还田率100%。”富县农业局局长贾宝森说,“秸秆还田,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大大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变废为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废物利用,解除大“膜”咒
  “以前,果园的反光膜都是焚烧、掩埋,或者直接扔到沟里。风一刮,漫天飞舞,一旦挂到高压线上,极易引起跳闸停电。”富县能源办工作人员王鹏说。
  在富县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后,大“膜”咒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
  “10月份,家里苹果刚摘完,村上就派人挨家挨户回收反光膜,集中收集后,又转运到镇上的集中打包点。”羊泉镇陈超村村支书孙春升介绍道,“县上一公斤反光膜给补贴4毛钱,村民不用费多大劲,既清理了自家果园,还得了实惠。”
  在陈超村打包点,记者看到打包机将反光膜吸入,送出后就成了方方正正、长宽50厘米左右的膜块,每天一台打包机能打50包左右。打包后的反光膜都被洛川县金亿来农资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拉运,二次利用后,制成发泡网、丝带、胶带等物品。
  据了解,富县果园面积36.7万亩,每年反光膜的总量约1500吨,目前全县设有20个反光膜集中打包点,力争回收全覆盖,预计回收率可达98%。
  “在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挑战时,富县探索着适合自身情况的绿色发展道路,关于秸秆还田和防治农膜污染的尝试,为营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向着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绿色生态的方向迈进。”富县县长李彦侠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