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丹凤产业脱贫“换挡提速”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72
通讯员 樊利仁 记者 武强
霜降时节,丹凤县蟒岭山区的天气日渐寒冷起来。
10月23日,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48岁的低保贫困户石太林正忙活着采挖今年种植的3000窝天麻。石太林高兴地说:“我今年的天麻收成大概在四五千斤,每斤收入8块多钱,今年大概收入四万元左右,脱贫不成问题……”
中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文告诉记者:“像石太林一样,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131户贫困户几乎家家都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这个产业带动,确保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关键。丹凤县紧扣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抓手,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带一批、新型主体帮一批、农村改革促一批、自主创业脱一批”的脱贫方略,持续深化“三联三带三创”产业脱贫模式,下大力气助推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农村改革和配套服务等重点工作,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做好规划 脱贫产业活力迸发
丹凤县在优势产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和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等因素,选定“肉鸡、核桃、中药材、食用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农业、电子商务”五大特色及新兴业态进行重点培植,科学编制《丹凤县2018-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和2018年产业脱贫春季攻势、夏季行动、秋季冲刺等工作方案,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县政府加大了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产业资金647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5个980万元、产业化项目21个640万元、产业到户项目12个3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34个1700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奠定了资金保障。
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的思路,丹凤县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均取得了新的进展,肉鸡产业基地遍布12个镇(办),饲养量达到3500万只,袋料香菇突破3000万袋,新建双孢菇大棚415个,茶园1100亩、优质葡萄基地1000亩,建成标准化核桃园1万亩、草本中药成基地5.2万亩,优质天麻2100万窝,新建天猫优品旗舰店2个,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长短结合、种养并举、三产融合、齐头并进良好态势。
积极探索脱贫模式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丹凤县在推进产业脱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信息库,先后形成了壮大龙头、链接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三变”推动、三产融合、景村共建的现代园区承载型的“棣花模式”,财政补助、土地入股、联股联营的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支部引领、股份合作、共赢分红的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
华茂公司以推进产业化精准扶贫为出发点,采取“订单模式”实行“八统四免一保”服务方式帮助贫困户建设养殖棚,发展肉鸡产业。在贫困户居住集中的龙驹寨街道办赵沟村流转323户林地,成立散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211户贫困户以每股2000元入社,让贫困户变为合作社的股东。
棣花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在陈家沟、许家塬、巩家河3个村坡塬地带建成了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和千亩葡萄园。以打造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千亩葡萄三个主题公园为目标,引导企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栽花种草美化靓化,形成了生态田园景观,实现了园区变景区。
万湾村牵头注册成立了丹凤县万湾山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资金变股金”量化到69户贫困户名下,镇村拿出5亩黄金地段土地作价作为集体的股本金,同时发动和引导本村大场大户投资入股,形成了一个村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旅游公司。
毛坪村党支部发挥在村级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股分红、入园打工、茶叶收购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贫困户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为全县产业脱贫工作积累了经验。
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助推产业规模壮大
丹凤县发扬民营企业家和非公经济组织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丹凤民乐集团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围绕“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参与产业等途径,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该企业已带动周边3个镇的635户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上发展,安置劳动力务工450人,其中帮扶贫困人口110人、残疾人就业50人。近年来该公司被先后命名为“全省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全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全县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并纳入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非公经济组织共计138家,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58个,投入帮扶资金7457.57万元,受益贫困村74个,帮扶贫困人口达到4736人。全县重点非公企业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新发展肉鸡养殖58万只、生猪2900头,新增核桃、板栗等经济林2600亩,新增中药材种植9800亩,新栽植树形金银花3200亩、茶叶960亩,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信心和依靠产业稳定脱贫能力。
通讯员 樊利仁 记者 武强
霜降时节,丹凤县蟒岭山区的天气日渐寒冷起来。
10月23日,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48岁的低保贫困户石太林正忙活着采挖今年种植的3000窝天麻。石太林高兴地说:“我今年的天麻收成大概在四五千斤,每斤收入8块多钱,今年大概收入四万元左右,脱贫不成问题……”
中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文告诉记者:“像石太林一样,在丹凤县峦庄镇中南村,131户贫困户几乎家家都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这个产业带动,确保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关键。丹凤县紧扣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抓手,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带一批、新型主体帮一批、农村改革促一批、自主创业脱一批”的脱贫方略,持续深化“三联三带三创”产业脱贫模式,下大力气助推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农村改革和配套服务等重点工作,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做好规划 脱贫产业活力迸发
丹凤县在优势产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和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等因素,选定“肉鸡、核桃、中药材、食用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农业、电子商务”五大特色及新兴业态进行重点培植,科学编制《丹凤县2018-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和2018年产业脱贫春季攻势、夏季行动、秋季冲刺等工作方案,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县政府加大了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产业资金647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5个980万元、产业化项目21个640万元、产业到户项目12个3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34个1700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奠定了资金保障。
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的思路,丹凤县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均取得了新的进展,肉鸡产业基地遍布12个镇(办),饲养量达到3500万只,袋料香菇突破3000万袋,新建双孢菇大棚415个,茶园1100亩、优质葡萄基地1000亩,建成标准化核桃园1万亩、草本中药成基地5.2万亩,优质天麻2100万窝,新建天猫优品旗舰店2个,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长短结合、种养并举、三产融合、齐头并进良好态势。
积极探索脱贫模式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丹凤县在推进产业脱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信息库,先后形成了壮大龙头、链接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三变”推动、三产融合、景村共建的现代园区承载型的“棣花模式”,财政补助、土地入股、联股联营的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支部引领、股份合作、共赢分红的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
华茂公司以推进产业化精准扶贫为出发点,采取“订单模式”实行“八统四免一保”服务方式帮助贫困户建设养殖棚,发展肉鸡产业。在贫困户居住集中的龙驹寨街道办赵沟村流转323户林地,成立散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211户贫困户以每股2000元入社,让贫困户变为合作社的股东。
棣花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在陈家沟、许家塬、巩家河3个村坡塬地带建成了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和千亩葡萄园。以打造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千亩葡萄三个主题公园为目标,引导企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栽花种草美化靓化,形成了生态田园景观,实现了园区变景区。
万湾村牵头注册成立了丹凤县万湾山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资金变股金”量化到69户贫困户名下,镇村拿出5亩黄金地段土地作价作为集体的股本金,同时发动和引导本村大场大户投资入股,形成了一个村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旅游公司。
毛坪村党支部发挥在村级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股分红、入园打工、茶叶收购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贫困户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为全县产业脱贫工作积累了经验。
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助推产业规模壮大
丹凤县发扬民营企业家和非公经济组织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丹凤民乐集团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围绕“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参与产业等途径,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该企业已带动周边3个镇的635户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上发展,安置劳动力务工450人,其中帮扶贫困人口110人、残疾人就业50人。近年来该公司被先后命名为“全省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全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全县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并纳入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非公经济组织共计138家,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58个,投入帮扶资金7457.57万元,受益贫困村74个,帮扶贫困人口达到4736人。全县重点非公企业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新发展肉鸡养殖58万只、生猪2900头,新增核桃、板栗等经济林2600亩,新增中药材种植9800亩,新栽植树形金银花3200亩、茶叶960亩,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信心和依靠产业稳定脱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