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在葡萄产业里收获“真金白银”
——请看来自渭南经开区的报道
果实累累的葡萄园。

    戴小丽察看葡萄的生长和着色情况。
    韩东来提着刚摘的葡萄乐得合不上嘴。
    果农在装箱。
    戴小丽获得奖项。
    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牛向阳 文/图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心儿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情歌传递出了爱国之情与纯洁爱情交织成的浓浓深情。现实生活中,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群众在丰收的喜悦中,唱响了一曲葡萄富农的壮美之歌。
  秋日的清晨略带点凉意,晶莹的露珠顺着叶面轻轻滑落,或洒落在葡萄茎蔓上,或摔落在土壤里,滋润着、堆积着能量。透过晨曦,布王村西一组的戴小丽轻轻打开一颗葡萄的套袋查看生长和着色情况,这样的动作她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做,让客户拿到最优质的渭北葡萄是她最大的心愿。
  今年57岁的戴小丽,从1996年开始就一直在村上任职,始终想着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念让她干啥事都能兢兢业业,格外用心。当葡萄产业在渭北平原悄然兴起时,她就不失时机的在自家的耕地里插上葡萄苗,并潜心钻研葡萄种植管护技术,慢慢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成功经验。
  为了保证葡萄能健康生长,多出优果。一向好学的戴小丽走出家门,到户县、长安、杨凌等地“取经”,同时,她还经常深入渭北葡萄园区聆听葡萄专家的指导讲座。她的种植经验还得到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北京农学院教授晁无疾的肯定,也为她做好精品葡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种植的葡萄多次获得国家和省上的奖励。
  在长期的作务中,戴小丽日积月累,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她提倡为葡萄施用有机肥料,并将这一经验传授给村民和附近的葡萄种植户,但高额的有机肥成本让多数果农放弃了使用。当果农们看到戴小丽家厚实碧绿的葡萄叶片、粗壮的茎蔓和饱满葡萄颗粒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在戴小丽的带动下,目前给葡萄施有机肥已成为布王村乃至周边群众的最佳选择。
  卖剩下的劣质果和落果随意倾倒是果农的一个不良习惯。戴小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通过请教西北农学院教授和上网查资料,正在进行有益菌培养,等时机成熟时将大面积推广。到时不但能改善果农乱倒烂果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废物变宝,让烂果产生有益菌,变成有机肥料,更好的改良土壤,促进葡萄更健康生长。
  致富不忘乡里。身为职业农民的戴小丽时刻把“帮扶”两字放在心上,充分发挥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2017年6月,她被渭南市委组织部授予“农村致富领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家住楼子张村的韩东来,今年65岁。论种植葡萄属于后起之秀,当过生产队长的他对粮食作物有着独有的热衷。一开始村里有人种植葡萄,在他眼里那就是论弹琴,这种只有新疆那地方可以种植的东西,在渭北盐碱地根本就不能种。随着渭北葡萄的连年丰收,让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看到了希望,把自家的粮田全部种上了葡萄。
  9月7日,正是韩东来家收获葡萄的日子,一大早他就请来了10几个人为自己帮忙摘葡萄、装箱、装车。当问到今年葡萄产量和收益时,韩东来提起一串刚摘下来的葡萄高兴地说,估计今年产量也在万斤以上,收入也比种粮高出了好几倍。
  谈到政府的支持时,戴小丽说:“葡萄产业能发展到今天,办事处领导没少操心。从办事处党委书记、镇长,到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包村干部,经常会出现在田间地头,问这问那,把群众的事时常挂在心上。并时刻提醒我要带好头,做好示范。”
  据了解,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办事处位于渭南市区渭河北岸,这里土地平坦易于耕作,水力资源优越,是农作物生产优势区域,下辖17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9876户43180人,耕地面积5.7万余亩,单葡萄种植面积已近万亩。辖区经济主导产业为粮食种植、葡萄杂果、服务业和劳务输出等,截至2017年底,全镇人均纯收入11830元。
  特别鸣谢
  陕西文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西安信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秦歌第一人十三狼
  洛南企业家赵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