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脱贫攻坚看太白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70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一栋栋易地扶贫搬迁民居如期完工,一条条通组公路连接到家家户户,一座座农村卫生室提升达标……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太白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78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4.5个百分点,精准退出贫困户1539户。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发生深刻改变,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表彰为“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县”。
  “第一书记”挑起脱贫攻坚大任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离不开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挂钩部门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2017年4月,接到县委组织部和局党组选派通知的那天,在太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周长林有些不知所措。儿子刚满2岁,母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驻村后家里该怎么办?但是去咀头镇下白云村任“第一书记”是组织的安排,那里的群众也需要自己去献计出力。想到这些,和妻子商量后,周长林带着简单的行李,毅然来到了这个省级贫困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驻村当天开始,周长林便吃在农家,住在村里,和村组干部一道起早贪黑走门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交流,全面了解下白云村的产业发展现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长林便把全村的贫困家庭挨个走了一遍。为了不辱使命,周长林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最终确立了“强组织、建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和帮扶举措,为下白云村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多链条式发展,仅2018年7月28日、29日两天时间,下白云村农家乐、农家客栈以及土特产品销售收入近2万元。
  产业扶贫铺就群众致富小康路
  “太白县产业扶贫‘八带模式’,主动适应精准脱贫要求,为贫困户增收致富量身制定了方案,为全市产业扶贫创造了经验。”宝鸡市市委副书记尹清辽在太白调研产业扶贫时这样评价。
  太白县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坚持“政府配餐、群众选餐、干部送餐”的思路,推进稳菜、扩果、优畜、壮药“四项增收计划”,推行政策带、企业带、园区带、旅游带、电商带、光伏带、科技带、干部带的“八带模式”,搭建了“一主两副”产业扶贫路径,稳定脱贫路子更宽。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产业核心引领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蔬菜、食用菌和畜禽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太白县种植蔬菜10万亩、树莓蓝莓2500多亩,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杂果4万多亩,覆盖带动28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组建土蜂、土猪等养殖合作社50多个,覆盖贫困户800多户,2017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成立农村集体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吸纳社员6400多人,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太白县还加强与江苏省贾汪区对接联系,高效推进苏陕扶贫协作,投入协作资金595万元,一批扶贫项目落地见效。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太白人民将会奋力谱写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篇章。”太白县县委书记田来锁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