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合阳打造渭北旱塬“好江南”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李茹 吉宏伟 记者 吴武刚
合阳县,一个曾经因为生态退化而被打上贫困烙印的地方,现在已经是一城绿树半城园林,水渠涝池星罗棋布,湿地湖泊点缀其间……枕在黄河母亲臂弯里的合阳县已成为渭北旱塬上的“好江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一样,是一场硬仗。”10月24日,刚下乡回来的县委书记李县平说,“落实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合阳还需要久久为功,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绿色红利’。”
一城绿树满城荫
“这是合阳的‘绿色长城’。”10月25日清晨,合阳县林业局干部乔军涛摩挲着挺拔的雪松对记者说。在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茂密丛林,时不时有阵阵清风吹过,为炎炎夏日平添了几许清凉。
乔军涛眼里的“绿色长城”,是合阳县历时两年建成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总长度26公里、占地2万亩的生态林带,已经成为合阳重要的生态屏障。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城的绿树是合阳县咬紧牙关栽下的。
合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并不宽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县域人居环境,该县不仅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还拿出专项资金保障省级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合阳县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古老的渭北旱塬重披绿装。
目前,合阳县的森林覆盖率达35.6%,活立木蓄积量53.2万立方米,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荒地全绿化的立体格局已初步形成。
有一组数据可以显示合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2017年,合阳县空气优良天数222天,稳居渭南市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合阳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关中县(市、区)中排名第五位,达标天数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都位居渭南首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算清长远账。”合阳县县长邓宽社说,“合阳的生态文明建设还要朝着群众认可的方向不懈努力。”
粼粼碧水润心田
冉玉平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和家人居然在合阳过了一回“江南瘾”。
10月23日上午,冉玉平一家来到暑期旅行的最后一站——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在千顷芦苇荡里穿行,在处女泉中戏水,在万亩荷塘边赏景……烈阳当头,置身于粼粼碧水之中,既凉爽又惬意。“本来打算去乌镇的,现在不去了,这里就是水乡。”冉玉平赞叹道。
在合阳,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全省,合阳县第一个设立县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第一个成立县级湿地保护管理稽查大队,第一个出台县级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第一个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合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
最新数据显示,合阳县已累计恢复湿地面积1.6万余亩,湿地总面积已超过193平方公里,湿地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已增至222种。
为了留住绿水青山,合阳县还下大力气推进县域水系建设。在城区,以合阳湖、九龙湖、太姒湖等为主体的环城水系已见雏形。在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保障,145座涝池得以修整维护,总长近2500公里的渠道行水顺畅。
眼下,合阳县已初步实现了“城内有湖、城边有库、城周有渠、镇街有景、村社有池”的水系格局,一个“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串联相通”的渭北水乡正在崛起。
奋斗换得“金山银山”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家的生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洽川镇王村,经营着农家乐的农民杨海云开心地说。王村紧邻着洽川风景名胜区,今年6月,村里开始打造“铁锅渔村”,食材就取自洽川湿地。“现在刚起步,知名度还不高,我每天就有近500元的收入。看来好环境真的能致富。”杨海云喜不自胜。她告诉记者,仅两个月,村里已经新开了7家铁锅鱼庄,每月收入均过万元。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以及渭南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合阳县加快打造生态经济体系,加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带领群众用奋斗书写绿色篇章。
在王村镇北蔡村,贫困群众张财富正在万亩油用牡丹基地里忙着除草。今年以来,他和几名贫困群众几乎每天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收入2000元。“这些牡丹可是‘摇钱树’,今年我肯定能脱贫。”张财富显得很有信心。今年,合阳县新增杂果经济林1.12万亩。大红袍、狮子头等品种的优质花椒,香玲、鲁光等品种的丰产核桃等,已经成为助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
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今年上半年,合阳县已发放生态补偿金192.98万元,流转868户贫困户土地5010亩,为201名贫困群众设立了生态护林员岗位,经济林业已带动8700户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