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探索“三变”改革 助推脱贫攻坚
——访安康市汉滨区牛蹄镇党委书记杨运杰
    快乐的采茶女悠扬动听的茶歌在山中回荡。

    林本富硒肉养殖合作社养殖厂。
    泰胜(红豆沙)盆栽种植成功。
    牛蹄镇茶园。
    蜿蜒盘旋在山间的致富路。
  本报记者 谭亮 文/图
  牛蹄镇位于安康市汉滨区西南边陲,距城区87公里。全镇总面积47.4平方公里,其中荒山林地面积4.1万亩,耕地总面积2.039万亩。全镇辖三村一社区23个村民小组、1795户、7288人,其中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1491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多年来该镇群众一直以传统的小农经营为主,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由于种地不赚钱,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民居“空巢”,是典型的穷乡僻壤贫困镇。
  近年来,牛蹄镇紧紧抓住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充分激活闲置的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破解深度贫困山区发展瓶颈,让贫穷落后的牛蹄镇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牛蹄镇党委书记杨运杰。
  记者:杨书记,牛蹄镇的贫困户由2015年745户2189人递减到2017年550户1491人,在“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请您谈一下具体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杨运杰:牛蹄镇的出路在于“三变”。2013年,镇党委、政府根据所处的地形地貌,将三条流域上的三村一社区规划出三个产业带,并努力说服牛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引进京康集团、阳晨集团回乡创业盘活土地资源,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帮助扶持家乡群众脱贫致富。通过近5年的艰辛努力,目前,牛蹄镇京康现代农业园区茶旅产业带已基本形成,朝天河名贵花卉生态观光带加紧实施,林本河核桃畜牧种养带初具规模。
  资源变资产。我们将土地集约管理,规模化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引进的京康、阳晨两大公司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在土地上做文章,仅京康公司流转612户农户土地共计3071.52亩,年兑付土地流转费953035.2元。在公司的引领下,该镇涌现了一批能人志士回乡创业,截至目前形成了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魔芋、核桃种植大户两个,且核桃连片种植近2000亩。全镇园区、合作社共流转土地6991余亩,年土地流转带来209.73万元的租金收益。
  资金变股金。为支持产业发展,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鼓励贫困户主动积极参与脱贫致富,我们一是启动了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省供销集团与京康农业公司合作,注入资金27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400万,带动全镇550户贫困户固化分红120万元。2016年当年脱贫村的127户贫困户,户分红6026元,其他年度摘帽的贫困户户分红620元。二是根据扶贫贷“5321”政策,按照“分户贷款、集中使用、贫困户收益”的思路,动员贫困户贷款加入公司合作建园,仅京康农业园区就有42户贫困户将174万元投入其中,以年10%的固化收益兑现给贫困户,每年至少有3000至5000的收益。三是鼓励群众、贫困户将土地流转预期兑付(最长为10年的流转费)的资金折换成股金,每股为2000元,贫困户降低为500元,合作社另配股1500元,每股按照1~3%收益兑付给股民。
  农民变股民。为使广大农民都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我们从2015年起广泛宣传,以“贫富携手、同步小康”为目标,只要是镇内村民都可以依土地、务工等变为股本金入股京康园区合作社,目前以每股2000元入股的股民共有71户。在此基础上,为使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输血与造血并进,2016年京康园区把全镇656户1649人的贫困户列为收益对象,全年分红120万元,实现了点对点帮扶,让贫困户变为园区的股东,让广大村民深刻理解支持园区建设就是支持自身发展,形成与产业发展共荣辱的意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京康园区下的土坪茶叶合作社荣获“2016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殊荣。我镇在园区的引领下,通过多产业同步叠加发展,提供管理、技术岗位50余个,培养产业工人450人,季节临时用工解决岗位1000余人。
  记者:据了解,牛蹄镇在2016年全区年终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并评为安康市“创业就业”示范镇,可以说通过“三变”改革变出了“牛蹄特色”,请杨书记围绕着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这三方面,谈谈该镇是如何实施的?
  杨运杰:在总体规划上实现了“全域发展”。目前,我们按照全域发展思路,制定了牛蹄2014——2025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提升、产业发展规划。京康公司、阳晨公司在全域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总体布局于2016年、2017年出巨资邀请了世界500强设计公司——北京达沃斯以及上海、台湾著名设计公司,对其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使牛蹄的社区、园区、景区做到三区相互融合,做牢做强产业园区建设,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发家致富。
  在基础设施上实现了“三化同步”。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为此,我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全镇累计投入8000万元实现了“水、电、路”设施“三化同步”。全镇建成3个水厂,95%的农户实现安全饮水质量化;农网升级改造130杆公里,98%农户实现了安全用电智能化;新修、改造道路70.6公里,实现了镇、村、组、户交通网络人性化,全镇范围内实现“半小时经济圈”。
  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目前,产业已形成以富硒茶叶示范园为主导,花卉、核桃、魔芋、畜牧养殖等产业为辅助的多产叠加新模式,2个园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50户贫困户,形成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态势,由政府输血到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京康公司产业精准扶贫促使本镇656户贫困户、1649贫困人口增收193.67万元,户均增收2956.76元,人均增收739.19元,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123户收入20.5万元,66户园区务工收入32.25万元,合作建园42户固化收益17.4元,656户股权收益分红109.33万元,656户资金补助6.55万元。2017年上半年,有45户贫困户劳务工资性收入11.51元,人均2557.33元。
  记者:近年来,牛蹄镇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接下来,该镇将如何深入推进和切实完善“三变”改革工作,真正让“三变”改革成为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确保全镇如期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杨运杰: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具体实施:
  首先,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行动上来,巩固“三变”改革成果,继续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支持、帮扶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扩大产业规模,拓宽产业扶贫辐射面,提升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脱贫的能力和质量,解决群众就近就业,确保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有持续性稳定收入同步脱贫致富。
  其次,盘活现有资源。一是鼓励动员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产业,继续对闲置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存量利用,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个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产业。二是大力支持和推进凤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结合我镇主导产业,全面打造“国家级茶旅特色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三变”改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金融组织融合发展,让“死资源”变“活资源”、“存量资源”变“增量资源”,让农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扶贫潜能。
  最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全镇三村一社区组建成立社区工厂,对原生态农副业产品深加工,按照“支部+社区工厂+企业+农户”的模式,以村为单位对集体和农户的土地、林地、土房以及现金进行资源整合,折算成股金入股,并参与管理和经营。组织农户按照传统的品种、传统的种植生产土特产,由社区工厂对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京康、阳晨公司按照“订单协议”负责收购。最终,从产品种植到加工销售突出生态特色,从农户个人到村支部集体形成经济效益链,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更好地在产业平台上创业就业。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产业脱贫,壮大集体经济,使全镇摆脱贫困,如期脱贫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