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深入农村 脚沾泥土 关注民生 服务“三农”
参会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挂牌仪式结束后,副县长许新选(左三)接受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的现场采访。
陕西农村报采编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政(左一)为采访基地授旗。
陕西农村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陈强(左)为陕西农村网富县“线下活动基地”授牌。
王晓鹏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8月22日上午,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农村报富县采访基地、“陕西农村网”网友线下基地挂牌仪式在富县农业局隆重举行,标志着报社与地方政府携手发展进入新的高度。这是我报第35个记者采访基地,富县农口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农业局全体干部、陕西农村报编委会成员以及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
挂牌仪式由报社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执行总编吴武刚主持。富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若鸿在致辞中介绍了富县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苹果产业、农特产品情况。陕西农村报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姚骏骊宣读了富县采访基地成立的文件。陕西农村报采编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政为“富县记者采访基地”授牌,并向采访基地授旗。编辑出版中心主任陈强为陕西农村网富县“线下活动基地”授牌。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辜希静宣读了王宏海为基地主任、杨磊为基地记者的任命文件。行政中心副主任杨萍宣读了富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袁治平为基地政治委员文件。副县长许新选对富县“三农”工作做了全面介绍。
基地政治委员袁治平、基地主任王宏海做了表态发言,陕西农村报社长、总编辑焦永兴在总结讲话中,对基地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走、转、改”,服务基层,写出带露水、冒热气、贴近百姓的好稿件,写出高质量、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让富县在“三农”工作中好的做法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挂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参观了“辣子酱”生产线,听取了负责人吉志超的情况介绍。在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目睹了技术人员检测苹果农药残留全过程,通过观察屏幕,实时观看了苹果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情况,做到了有记录、可追溯,确保苹果全过程绿色、无污染。在富县融媒体中央厨房大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演示,介绍了新闻采访、制作、发布的全过程。
富县古称鄜州,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连接地带,总面积4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其中农业人口11.5万,是典型的农业县。苹果面积达36.7万亩,粮食、蔬菜、烤烟12.3万亩,年饲养牛3万头、猪10万头、鸡40万只,中蜂养殖6000余箱,基本形成了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主导产业规模的饱和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入了瓶颈期。为了走出困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富县举全县之力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确立了“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为载体,以“三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为抓手,改善农业发展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形成了“七个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
组织保障体系。组建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组也成立了对应机构,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实机制,做到了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财力保障落实。
生态治理体系。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启动了陕北首家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推行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度,建成农膜再利用果框加工厂12个,果树枝条和秸秆生物质发电厂1个,田间地头废弃物回收台1200余座,实现了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沼结合、种养循环,建成有机肥加工厂4个,沼气池1.5万座,年产有机肥40万吨以上;推行豆菜轮茬、测土配肥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连续5年实现了化肥和化学农药负增长。制定了《富县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推行县乡村三级配送、三级监管、全过程技术服务的管理模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实现了农资采购、标识、配送、管理和全程服务“五统一”,全县农业生产使用农资配送比例达到75%以上。
标准化生产体系。组建“富县农业技术专家团”,制定了《富县良好农业规范(GAP)操作规程》和《富县苹果周年管理技术》,全面推行“三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大力实施苹果“382”优果工程(亩留果树30株,施有机肥8000斤,苹果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和高效农田建设,开展品比试验,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水肥一体化等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和技术措施落地生根。目前,全县认证有机农产品1.26万亩、绿色食品1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7万亩、良好农业规范25.5万亩,地理标志产品1个,占到总耕地面积49万亩的91%。
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建成了农产品检测大楼,成立了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和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1个企业自律性监测室,与陕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共建富县工作站,实现了从产地到市场全覆盖。2016年完成农产品定量、定性检测11000多次,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数字化管理体系。开发了“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了主要农资网上管理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可查验,为“富县农产品”定制了“身份证”。推动电子商务与数字管理平台生产数据互联共享,探索网络销售、定制、众筹等新型营销模式。2016年全县网络销售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多元。
产业化经营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了一大批农资生产、物流运输、冷藏包装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建成了苹果汁、苹果干、直罗贡米、鄜州油糕、凉粉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县资产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达到16家,苹果储藏能力达到25万吨。
改革创新体系。鼓励以贫困户为主的果农将苹果园或苹果产品入股合作社(企业),由合作社(企业)与果农一起抱团经营、利润分成,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另外,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企业),开辟了稳定增收渠道。果农和贫困户既是股东又是产业工人,既可利润分红又可以赚取劳务费。同时,通过统一分拣分级销售,一方面提升了苹果附加值,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反向倒逼提升生产水平,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项目区亩均节约果园投资成本260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同时,富县还同步启动了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创建。目前,各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先后被农业部授予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国家认监委命名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这些荣誉成为富县最响亮的名片,“富县农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2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创建前的6981元增长到12380元,翻了一番,带动4558户14542人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的76.8%。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更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时代担当。富县农业不但走出了一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绿色生产带动产业扶贫之路,使富县农业跨上新的起点。富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富县农业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挂牌仪式结束后,副县长许新选(左三)接受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的现场采访。
陕西农村报采编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政(左一)为采访基地授旗。
陕西农村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陈强(左)为陕西农村网富县“线下活动基地”授牌。
王晓鹏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8月22日上午,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农村报富县采访基地、“陕西农村网”网友线下基地挂牌仪式在富县农业局隆重举行,标志着报社与地方政府携手发展进入新的高度。这是我报第35个记者采访基地,富县农口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农业局全体干部、陕西农村报编委会成员以及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
挂牌仪式由报社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执行总编吴武刚主持。富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若鸿在致辞中介绍了富县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苹果产业、农特产品情况。陕西农村报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姚骏骊宣读了富县采访基地成立的文件。陕西农村报采编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政为“富县记者采访基地”授牌,并向采访基地授旗。编辑出版中心主任陈强为陕西农村网富县“线下活动基地”授牌。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辜希静宣读了王宏海为基地主任、杨磊为基地记者的任命文件。行政中心副主任杨萍宣读了富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袁治平为基地政治委员文件。副县长许新选对富县“三农”工作做了全面介绍。
基地政治委员袁治平、基地主任王宏海做了表态发言,陕西农村报社长、总编辑焦永兴在总结讲话中,对基地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走、转、改”,服务基层,写出带露水、冒热气、贴近百姓的好稿件,写出高质量、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让富县在“三农”工作中好的做法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挂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参观了“辣子酱”生产线,听取了负责人吉志超的情况介绍。在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目睹了技术人员检测苹果农药残留全过程,通过观察屏幕,实时观看了苹果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情况,做到了有记录、可追溯,确保苹果全过程绿色、无污染。在富县融媒体中央厨房大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演示,介绍了新闻采访、制作、发布的全过程。
富县古称鄜州,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连接地带,总面积4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其中农业人口11.5万,是典型的农业县。苹果面积达36.7万亩,粮食、蔬菜、烤烟12.3万亩,年饲养牛3万头、猪10万头、鸡40万只,中蜂养殖6000余箱,基本形成了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主导产业规模的饱和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入了瓶颈期。为了走出困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富县举全县之力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确立了“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为载体,以“三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为抓手,改善农业发展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形成了“七个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
组织保障体系。组建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组也成立了对应机构,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实机制,做到了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财力保障落实。
生态治理体系。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启动了陕北首家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推行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度,建成农膜再利用果框加工厂12个,果树枝条和秸秆生物质发电厂1个,田间地头废弃物回收台1200余座,实现了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沼结合、种养循环,建成有机肥加工厂4个,沼气池1.5万座,年产有机肥40万吨以上;推行豆菜轮茬、测土配肥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连续5年实现了化肥和化学农药负增长。制定了《富县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推行县乡村三级配送、三级监管、全过程技术服务的管理模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实现了农资采购、标识、配送、管理和全程服务“五统一”,全县农业生产使用农资配送比例达到75%以上。
标准化生产体系。组建“富县农业技术专家团”,制定了《富县良好农业规范(GAP)操作规程》和《富县苹果周年管理技术》,全面推行“三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大力实施苹果“382”优果工程(亩留果树30株,施有机肥8000斤,苹果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和高效农田建设,开展品比试验,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水肥一体化等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和技术措施落地生根。目前,全县认证有机农产品1.26万亩、绿色食品1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7万亩、良好农业规范25.5万亩,地理标志产品1个,占到总耕地面积49万亩的91%。
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建成了农产品检测大楼,成立了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和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1个企业自律性监测室,与陕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共建富县工作站,实现了从产地到市场全覆盖。2016年完成农产品定量、定性检测11000多次,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数字化管理体系。开发了“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了主要农资网上管理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可查验,为“富县农产品”定制了“身份证”。推动电子商务与数字管理平台生产数据互联共享,探索网络销售、定制、众筹等新型营销模式。2016年全县网络销售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多元。
产业化经营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了一大批农资生产、物流运输、冷藏包装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建成了苹果汁、苹果干、直罗贡米、鄜州油糕、凉粉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县资产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达到16家,苹果储藏能力达到25万吨。
改革创新体系。鼓励以贫困户为主的果农将苹果园或苹果产品入股合作社(企业),由合作社(企业)与果农一起抱团经营、利润分成,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另外,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企业),开辟了稳定增收渠道。果农和贫困户既是股东又是产业工人,既可利润分红又可以赚取劳务费。同时,通过统一分拣分级销售,一方面提升了苹果附加值,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反向倒逼提升生产水平,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项目区亩均节约果园投资成本260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同时,富县还同步启动了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创建。目前,各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先后被农业部授予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国家认监委命名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这些荣誉成为富县最响亮的名片,“富县农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2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创建前的6981元增长到12380元,翻了一番,带动4558户14542人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的76.8%。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更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时代担当。富县农业不但走出了一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绿色生产带动产业扶贫之路,使富县农业跨上新的起点。富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富县农业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