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小资金撬动大产业
——宁陕县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侧记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22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针对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贷款难等问题,宁陕县自2009年启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先后通过抓关键促落实、抓建章促规范、抓项目促产业,不仅使扶贫互助资金成为了政府推动扶贫工作有效抓手、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帮手,而且还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政府推动建协会
  “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是咱‘农民自己身边的银行’。如今,我们贷款足不出村,办理手续也很简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贫困户廖柏成说,去年他通过村上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贷到了1万元,种植了7.5亩生态水稻,当年纯收入就达到1.7万元。
  为了确保扶贫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宁陕县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深入贫困村实地验收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拨款一个”。
  该县还采取票选制,把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有能力、会办事、懂经营的村民任命为协会会长、会计和监事会成员候选人,并坚持每年开展2至3次县级培训。同时,宁陕县还制定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十贷十不贷”等管理及考核相关制度办法,引导贫困村制定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宁陕县累计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协会43个,组建互助联保小组892个,入会会员3569户,其中贫困户会员2915户,实现了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全覆盖。
  发展产业有帮手
  宁陕县金川镇老庄村雨淋坝组贫困户饶丰兴,因缺资金致贫,2016年贷脱贫贷5万元种植中药材天麻和猪苓。2018年为扩大规模,于5月贷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2018年,新发展天麻3000窝、猪苓1000窝,成为当地产业种植大户。
  近年来,宁陕县通过县财政局投入专项资金,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吸纳贫困户及村民成为会员,并按照每个会员交100元的互助基准金,贷款1万元交600元占用费的比例,实现“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滚动式发展。
  在扶贫互助资金使用上,该县坚持将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生产性项目,重点发展“果、畜、药、菌”四大特色产业。
  同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发展有保障”的原则,由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项目评估小组对贷款农户进行项目评估,对有项目的贫困户优先借款,签订产业扶持协议。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放扶贫互助资金5026万元,其中扶持种植业2240万元、养殖业2382万元、“三产”等404万元,累计带动3454户贫困群众发展林果、药、菌等有机种植和特色养殖等产业。
  集体经济在壮大
  去年,南京坪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把县上和村民投入的50万元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分散贷给42户贫困户,再由贫困户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来寻找实力企业,用保底分红的方式,通过盘活扶贫互助资金,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减低资金风险,我们与南京坪村签订了3年合同,采取保底分红收益15%的模式,每年对贫困群众进行两次分红。”陕西荣和公司董事长张斌说。陕西荣和公司按照每户贫困户1万元股金计算,每户每年的保底分红就是1500元。
  南京坪村贫困户汪兴鹏给记者算了笔账,除了3年4500元的保底分红收入外,他现在还在陕西荣和公司打工,月工资3600元,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近年来,宁陕县探索建立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宁陕模式”,即:建立了扶贫互助资金拨付权、使用权、管理权、监督权和考核权“五权”制度,实现了办公地点、协会牌子、协会人员、协会制度、协会档案、协会经费“六有”目标,规范了借款申请、联保协议、借款合同、借款审批、项目审核、借款公示、还款计划“七项”流程,做到了机构人员、业务培训、注册登记、章程制定、工作责任、资金配套、跟踪指导、考核奖惩“八个”到位,确保了现金日记、银行贷款、借出资金、业务支出、处理资金、拨入资金、其他资金、业务收入、其他收入“九项”平衡,杜绝了挤占挪用、逾期借款、非会员借款、非项目借款、未评估借款、超标准借款、呆账死账、未担保贷款、白条冲账、捐赠资金流失“十类”问题。
  目前,宁陕县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到2482.5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53万元,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