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路路通 通四方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安康 张朝林
  安康籍著名作家李春平的长篇小说《盐道》,写的就是巴山盐夫悲欢离合的背盐生活,也是爷爷那一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那时候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安康只有一条汉白公路,也叫316国道。那时候爷爷去西安挑盐,走的是悬崖峭壁,一来一往得走一个月时间,有盐夫的歌谣为证:
  盐夫挑盐去长安,
  草鞋要挎一大串。
  一周才过王莽山,
  遥望西京路遥远。
  悬崖峭壁是盐道,
  马铃声声人心寒。
  风餐露宿向谁喊,
  望断天涯何时还?
  听爷爷讲,他们盐帮去西安挑盐,顺安康汉滨的付家河上,跨过高耸的王莽山,朝西行,要带上30双草鞋。去时,挑的是当地的土特产茶叶,回来时挑的是盐巴,用当地的歇后语说“七里沟的驴子——来回驮”。每次“家里人”去挑盐,让妻子儿女们愁断肝肠、望穿双眼。
  汉子出门去挑盐,
  儿女天天心打颤。
  可怜妻子泪成行,
  村口立盼盐夫还。
  欲眼望断南飞雁,
  雁声远去惹人烦。
  一旦盐夫现村口,
  一家老少尽开颜。
  后来,穿越秦岭山脉的公路通了。上世纪70年代,阳安线穿越了家乡安康,盐夫们告别了盐道,吃盐火车拉,盐价比米便宜。可是,从安康去西安的火车,要行驶满满当当的一天时间,还要翻越大秦岭。
  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
  先说家乡路。家乡在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南山鲤鱼山,北山牛山,两山夹一川,月河川边绕,隔断南北山。两山无大道,羊肠小道林中过,两山走亲戚,时间要半天,苦了老百姓。后来,当地政府多方筹资,修建了月河大桥,南北变通途。群众深刻认识到:无路不得富,无路寸步难。政府号召群众集资修路,一时间,南北二山的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涨,让地的让地、出钱的出钱、出劳的出劳,钢钎火星四溅,山谷炮声隆隆。群众“铺好底子”,政府“罩好面子”,分别打通了南北两山通村公路12条300多公里,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
  山村公路条条通,
  南北天堑变通途。
  摩托飞驰山间道,
  一路山歌一路风。
  老汉要想走亲戚,
  门口招手大巴停。
  丰收山果不用愁,
  带着露珠超市走。
  乐坏南北两山民,
  感谢党的大恩情。
  再说国道。一条316国道远远满足不了出行,国家修建了“西康”高速公路和“十天”高速公路,“西康”铁路也通了。在大型机械的施工中,不知不觉,桥架了,路铺了,车通了。厉害了,我的祖国。遥想当年人海战修“阳安线”,家乡的壮劳力都去抢修“阳安线”了,在修家乡村前的“斩断梁”时,人山人海、红旗飘飞、号声四起,人力车推的、肩挑的、手拿的,人影攒动,一个月时间才拿下“斩断梁”工程。现在从西安坐高速客车,两个多小时就到,用安康人的话说:“买一碗西安羊肉泡馍回安康,还是热的。”
  高速公路家乡绕,
  绕出富裕金光道。
  出行旅游最方便,
  大千世界都变小。
  早晨还在西安逛,
  晚上住店在青岛。
  我的祖国了不起,
  人民永远跟党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