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船至中流 奋楫者先
——千阳县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20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干净的县城街道、整齐的绿化树木、统一的门头牌匾……7月的千阳县,处处繁花似锦,空气也显得格外清爽。而这个有着“宝鸡后花园”之称的美丽县城,当初却因“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地形地貌始终阻碍着当地产业及经济发展,导致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低、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被确定为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今,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千阳县不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有97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派最硬的人干最硬的事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2016年初,在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不久,千阳县便在宝鸡市率先组建7个驻镇工作队、76个驻村工作组,从干部中选精兵,从精兵中选强将,下沉一线,驻村帮扶。并制定《县级领导脱贫攻坚责任分工办法》,全体县级领导带头联镇包村,牵头抓总,靠前指挥,一线作战。两年来,共召回干部6名,今年初又对驻村干部进行了调整,76个村全部由副科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为4个深度贫困村选派正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力量充实,干部热情高涨,推动更加有力。
  “侯家坡村一天不脱贫,我坚决不撤走。”在去年年底的一次述职大会上,城关镇侯家坡村“第一书记”张炜乾掷地有声地说。诚恳的言语和信心百倍的工作劲头,让在场的村民代表深受感动。
  高崖镇店沟村距千阳县县城50多公里,地处北部深山区,是一个地广人稀、文化落后、条件艰苦的贫困村。按照全县脱贫攻坚统一部署,2016年2月,千阳县人社局市场管理所副所长尚元华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
  “只有干出成绩,让群众看到变化,大伙的心才能拢起来,脱贫干劲才能激发出来。”进村伊始,面对路途遥远、挑水做饭、生活艰苦等诸多困难,尚元华不仅没有退缩,他还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帮助群众断穷根、走富路。两年来,从争取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40余万元、拓宽硬化道路、架起生产桥,到重新选址深挖水源、铺设供水管网2000多米、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尚元华和乡亲们的关系越来越亲。
  从贫困户变为致富状元
  千阳县张家塬镇老庄沟村一组的王德虎,因缺劳力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朴实勤劳的王德虎一直想着怎样才能摆脱贫穷。当千阳县畜产局及驻村工作组在村里宣传,山区可以利用良好的蜜源植被养殖土蜂,且投资不大,效益好时,老王就立即采取行动,利用自家院落发展土蜂养殖。2017年养殖土蜂80箱,产蜜560公斤,收入了2.8万元,同时,还享受到畜牧养殖补贴资金5000元。仅一年时间,老王全家就实现了脱贫,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被宝鸡市农业局表彰为“脱贫致富状元”。
  面对“状元”荣誉,56岁的王德虎特别高兴,同时,他带动周围15户群众一起发展土蜂养殖,从事这份“甜蜜”事业,共同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目前千阳县已实现了1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279户15678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2.3%下降到8.6%。据了解,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达96.2%。
  多举措破解精准脱贫难题
  在实施脱贫攻坚中,千阳县创新建立脱贫攻坚“项目超市”,把贫困户的脱贫需求物化为一个个脱贫项目,进入“超市”成为“商品”,通过和扶贫政策实行双向有效对接,实现了扶贫项目、资金、资源等要素的有机对接和高效整合,破解了精准脱贫的难题。
  千阳县将贫困人口按照有无劳力、技术、资金分为三类,采取“帮、扶、托”的办法,通过流转土地、注入资金、托管建园、园区务工学艺等方式将贫困户搭载到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合作社的产业链上,依据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获取入股分红、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增加贫困户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该县为76个贫困村各成立一个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每个贫困户扶持2-3万元的标准,将财政扶贫资金切块下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选择投资项目。既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搭载贫困户增收,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助推贫困村“三变”改革,为全县整体推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2018年1月8日,省委书记胡和平批示肯定:千阳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5月9日,县财政扶贫资金公开公示经验在全国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同一天,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在千阳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对该县项目超市、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镇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陕西省2017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A级县,2016、2017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优秀单位。”面对获得的这些殊荣,千阳县县长张新科表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推动了千阳县发展的机遇,未来两年,千阳县将坚持绿色种植、养殖、制造和品质、品牌、品种“三绿三品”思路,突出现代苹果、蔬菜干杂、畜牧养殖三个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千万亿”工程,大力培育脱贫致富产业,帮助群众“干”出一番新天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