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现代农科城 绿色新杨凌
——写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1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杨耀军
  1997年7月29日,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宣告成立。
  21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年来,杨凌充分发挥省部共建的独特优势和农科教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形成了科技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体系、培育职业农民的新模式、土地流转支撑三产融合的新路径,为全国现代农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
  21年来,杨凌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果丰硕,仅在2017年,杨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8项,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2个。新增专利申报1381项,其中发明专利760项。康振生教授、邵明安研究员分别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21年来,杨凌扎实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打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最后一公里”做出了不懈努力。累计在全国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06个,2017年示范推广面积7186.98万亩,示范推广效益212.22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中受益。每年举办的“杨凌农高会”,区域品牌价值已由2016年的615.99亿元跃升到871.19亿元。“杨凌农科”品牌价值由2015年的661.9亿元攀升到818.58亿元。
  近年来,杨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紧紧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这一战略部署,把示范推广与科技扶贫紧密结合,使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75个贫困县区,实现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并为全国科技扶贫树立了新样板。
  高点站位,厚积薄发,一带一路大放异彩
  杨凌,以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建成中哈、中美、中俄等一批国际农业合作园区。随着杨凌国际“朋友圈”日益的扩大,近年来农高会参展国家和地区已达到55个。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了100期的援外培训,共有112个国家,24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载誉而归。
  此外,在示范区的推动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区内的两所大学已与国外15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如今,奋进中的杨凌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引领三产融合发展新示范 树立乡村振兴样板区
  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杨凌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杨凌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深耕农村改革的“发力点”,大胆突破,大力实施“一村一镇”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区。
  如今漫步杨凌各个乡村,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走进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通过大力推广的“3+2”设施农业新技术,为市场提供“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杨凌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省内外创业者的青睐。
  来到五泉镇蒋周李村社区和五泉镇新型社区,全域Wi-Fi、光纤入村、农村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全覆盖。进村有景观,出村有公交,村村都有幸福院,户户都有网格员。今年7月,国家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杨凌成功入选……
  您再瞧,一个个文化广场、水景观公园、星级公厕、美丽庭院的建成以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农村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服务。杨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养老、教育、社保等31项事关群众切身福祉的政策上实现城乡一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跃居全省第一。
  如今,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职业农民、不甘人后的铁娘子苗木嫁接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大江南北。还有不少像马新世、罗恩厚、王建人等人一样的当地农民育种“科学家”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一批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加速了“三产融合”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杨凌以现代农庄集群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30多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现代农庄集群,使他们不仅发挥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更成为杨凌区域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品牌,杨凌也因此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完善“金融支农扶企”新动能,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
  近年来,杨凌先后制定出台了《生物资产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管理办法》等30余项金融管理政策,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在经济发展中的“支点”作用。
  杨凌联合人保财险陕西分公司、华信期货有限公司又推出了陕西首单“玉米+期货”产品,实现了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共赢,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保险+期货”的空白,为金融支撑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今年6月,杨凌成功争取到国家金融支农试点项目,标志着杨凌金融支农工作又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近日,杨凌出台“新芽计划”,使计划上市挂牌的优势企业很快享受到了融资政策改革红利。
  同心同力,筑牢区校融合发展“连心桥”
  为加快“区校融合”步伐,更好的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核心支撑作用,今年4月,示范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把推动校区融合互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有力抓手,首站拜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共商区校融合发展大计。
  为进一步实施区校融合发展规划,示范区特别在土地审批、交通运输、校园治安、医疗服务等方面为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新举措,通过各部门一系列周到贴心的服务,有力的架起与区内高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充分彰显了示范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力度和决心。
  擦亮品牌,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全面发展“三个经济”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定的“十大行动方案”为抓手,启动了具有创新意义的“3631”方略,通过出实招、下硬茬,为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让陕西步长医药公司、陕西量维生物工程公司等一批企业真切感受到杨凌的新变化。
  杨凌自贸片区在建设项目审批中“三合两联”模式以及各部门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等改革创新成果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上半年,杨凌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47户,同比增长14.36%。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杨凌呈现出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西安第三届丝博会上,杨凌成功签约项目总金额达658.3亿元;杨凌“渭河天下”欢乐谷、杨凌博物馆小镇、杨凌康养运动特色小镇等28个项目签约资金总额共91亿元;近日,京东集团、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数字农业战略合作协议,让一批数字农业大单落户杨凌,加快推进了杨凌“校地企”三方融合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及新平台。
  搭建最优平台,
  争做国家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尖兵

  绿色、科技、生态、智慧、宜居是杨凌的特质,更是杨凌的魅力。作为农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近年来,杨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和“互联网+农业”,先后出台了28项政策措施,17项技术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对外开放,设立1000万元种子孵化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大学生倾斜支持力度。
  仅从2017年至今,示范区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78家,新增大学生企业111家、直接带动520多名大学生就业。截至目前,杨凌面向全国培训职业农民7.7万人,通过考核获取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2236人,240多名职业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
  如今的杨凌已经深深地吸引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资金加速聚集,特别是大学生、职业农民以及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等一批农业创客纷纷落户杨凌,促使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农业双创空前活跃。
  杨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正在朝着“建设全省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戮力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杨凌示范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考察杨凌时重要指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示范推广、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城乡统筹等工作,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履行好先行先试责任,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奋力谱写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