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洋县“八大行动”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讯(杨林成 报道)今年以来,洋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以“五个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路径,聚焦“八项行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提质行动”,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今年围绕产业脱贫“五大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现代畜牧业、特色果业、中药材、食用菌、林特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20万亩以上优质稻米、100万头生猪、10万亩中药材、15万亩特色果业基地,突出有机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县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达30万亩,有机认证达15万亩、品种80个以上,新增有机企业40户,打造“三标一品”农产品100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10个以上。
该县大力实施“基础提升行动”,补齐农村设施短板。有序推进水电讯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标准农田6.25万亩,新建、改善灌溉面积4.07万亩,到2020年,所有建制村“三通”、安全饮水、4G网络、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922户。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抓好农村绿化亮化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绿化村庄120个、道路80公里、河流5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00亩,四旁植树600万株。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69.55%,卫生厕所普及率85%,建成80个生态乡村、30个幸福乡村、10个魅力乡村,高标准建成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清洁乡村全覆盖。大力实施“文化引领行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针对乡村文化生活匮乏,通过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措施,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到2020年实现镇村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90%以上村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大力实施“基层治理行动”,推进乡村治理有效。针对基层组织“三力”不强、乡村治理亟须加强,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措施,实现乡村全面治理有效。
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针对民生领域欠账多,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健康洋县建设等措施,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到2020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750元。大力实施“稳定脱贫行动”,巩固脱贫成果。针对贫困面大程度深,通过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夯实扶贫工作责任等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2020年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6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脱贫摘帽。大力实施“教育培训行动”,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农村发展要素流失严重,通过集中开展农民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劳动大军。
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提质行动”,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今年围绕产业脱贫“五大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现代畜牧业、特色果业、中药材、食用菌、林特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20万亩以上优质稻米、100万头生猪、10万亩中药材、15万亩特色果业基地,突出有机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县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达30万亩,有机认证达15万亩、品种80个以上,新增有机企业40户,打造“三标一品”农产品100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10个以上。
该县大力实施“基础提升行动”,补齐农村设施短板。有序推进水电讯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标准农田6.25万亩,新建、改善灌溉面积4.07万亩,到2020年,所有建制村“三通”、安全饮水、4G网络、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922户。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抓好农村绿化亮化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绿化村庄120个、道路80公里、河流5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00亩,四旁植树600万株。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69.55%,卫生厕所普及率85%,建成80个生态乡村、30个幸福乡村、10个魅力乡村,高标准建成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清洁乡村全覆盖。大力实施“文化引领行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针对乡村文化生活匮乏,通过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措施,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到2020年实现镇村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90%以上村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大力实施“基层治理行动”,推进乡村治理有效。针对基层组织“三力”不强、乡村治理亟须加强,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措施,实现乡村全面治理有效。
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针对民生领域欠账多,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健康洋县建设等措施,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到2020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750元。大力实施“稳定脱贫行动”,巩固脱贫成果。针对贫困面大程度深,通过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夯实扶贫工作责任等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2020年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6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脱贫摘帽。大力实施“教育培训行动”,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农村发展要素流失严重,通过集中开展农民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劳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