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志智双扶添动力 德法并举扬正气
——柞水县破解精神贫困难题的积极实践

  张小平 本报记者 刘成 文/图
  在脱贫攻坚中,柞水县坚持经济硬手段和精神软措施“两手抓”,按照“智随心走、志以智强”的思路,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法相结合,深入开展扶贫扶志“六大行动”、积极培育“六型农民”,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扶志强信心 激发“想脱贫”的干劲
  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须先扶“心”。该县始终把扶志摆在精神脱贫的突出位置,注重“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实施“教育引导”行动,培育“自强励志型”农民。
  注重教育引导扶思想。只有精神“断奶”,才能拔掉“穷根”。该县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精神脱贫的突破口,在全县79个村建立“新农民讲习所”,选拔优秀“第一书记”、法律工作者、本土乡贤等各类讲师,采取集中讲、分散讲、专题讲等方式,累计开展讲习活动312场次,帮助贫困群众熟悉扶贫政策、了解发展潜力、展望美好未来,从思想层面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要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文化引领扶观念。贫困群众有“等靠要”的思想,很大程度在于对“给钱给物”输血式扶贫的心理依赖。为此,该县充分发挥文化的塑形作用,选拔63名干部组建5支精神文化脱贫巡讲团,通过小品、相声、渔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巡回贫困村巡讲73场次、分散宣讲962场次,绘制脱贫文化墙800面,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精神状态。
  注重典型引扶信心。身边人身边事最具有说服力。该县坚持从脱贫户中树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脱贫户与贫困户“两户见面会”500余次,评选“脱贫示范户”20人,让脱贫户“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让贫困群众看到出路、增加希望、迸发热情,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斗志。
  扶智富脑袋 增强“会脱贫”的能力
  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在于缺少脱贫思路、缺欠致富门路、缺乏发展技能。该县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加注重授之以渔,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解决贫困群众能力不足的问题。
  扶知识启发智力。该县坚持“致贫先治愚”,通过开展“扶贫日”活动,让包扶干部面对面传授贫困群众自立脱贫的产业知识、专业知识、健康知识,实现了由“口袋扶贫”向“脑袋扶贫”的转变。围绕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全面落实全学段资助政策,重点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累计为3228名贫困学生发放补助、减免学费287万元,为78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560万元,让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扶技术增强本领。让贫困群众真正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该县积极整合人社、农业、职业教育等培训教育资源,累计组织举办种植养殖、烹饪家政、电商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66期8347人次,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身无长技“不会脱贫”的问题。
  扶思路提升底气。思路决定出路。为了破解贫困群众在发展机遇面前思维窄、目光短、创造力不足的问题,该县坚持逐户会诊、驻村研判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贫困群众、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谈心交流,面对面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确定脱贫思路、寻找致富路径,帮助贫困群众规划未来。
  扶德正风气 营造“争脱贫”的氛围
  以村规民约立德。该县坚持以村规民约作为立德之本,大力开展“规范约束”行动,积极培育“诚实守信型”农民,结合各村实际,修订完善了全县81个村村规民约,建立起稳定的村民价值评判标尺,促进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建立了“诚信红黑榜”,通过红榜鼓励先进,黑榜鞭策后进,引导群众知荣辱、争先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建设,向社会传导“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正确价值取向。
  以文明新风润德。该县坚持以道德评议树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积极培育“文明有礼型”农民,通过“学典型”“讲道德”“推先进”,评出先进典型1200余人,贫困群众人心思进的新风尚悄然形成;开展家风家训评选活动,推动优秀家风家训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以家风建设正德树人、淳化民风;在全县81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婚事新风,下茬结决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决杜绝乱倒乱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改变农民卫生陋习,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公益行动育德。该县在脱贫攻坚中,大力开展“公益救助”行动,培育“互助友爱型”农民,在全县79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社区),通过爱心捐赠,建起“爱心超市”,贫困群众通过道德表现赢积分、兑商品,架起爱心人士与贫困群众的“连心桥”;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社区)预算2000元、每个镇(办)预算10000元设立孝德养老基金,通过镇村两级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群众孝老敬老;建立村级邻里互助金奖补政策,动员农村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照顾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生活起居,同步解决“脱贫”和“解困”难题。
  扶法优环境 厚植“真脱贫”的基础
  营造法治氛围。该县将精准扶贫与“送法下乡”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编制、赠送法治书刊、宣传册、口袋书3万余册。
  加强农村治理。该县以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依法选出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农村带头人,选优配强基层“两委”班子,为推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村霸、沙霸和农村宗族恶势力,依法查处扶贫领域各类腐败问题,凡是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的人和事,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健全服务体系。该县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县81个村(社区)配齐了法律顾问,采取“地毯式”排查、“促膝式”调解、“公益式”服务等手段,对农民工、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