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美丽乡村建设“好”字当头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12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单庆华
近年来,城固县围绕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风新”文明幸福家园目标,坚持把整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谋划、同部署,相关部门聚焦重点、联动发力,整合涉农项目212个、资金1.82亿元,投入县级专项资金1678万元,桔乡大地处处呈现“乡村净美民风淳、人心思进奔小康”的喜人景象。
抓环境重整治,打造生态美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宁静、洁净五大工程,抓实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节能减排政策落实,全力推进覆盖8个镇56个村的北丘桔园古镇、汉水生态农业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力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生态红利人人共享,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创新实施“路长”包抓责任制,全县17条国、县道和270条乡村道路“路长”实现全覆盖。
该县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场革命,清理垃圾1.93万余方,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管网2万多米。落实环境整治项目169个、资金4751.47万元,57个村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污染治理“五个规范化”。
抓示范彰显特色,构建人居美
该县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生态观光、产业富民、社区综合、城郊依托、绿色家园、移民搬迁、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八型村庄”创建,打造风格各异、独具魅力的乡村。
用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扮靓美丽乡村,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实现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全覆盖,建成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157处,设置文化宣传牌匾5100余面,文化墙2.6万平方米。打造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格局,柳林镇草坝岭村、董家营镇金星村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带动其他乡村立足特色打造亮点,示范效应发挥明显。
抓产业提质效,实现生活美
该县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发展,围绕粮、果、猪、药、菜、茶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着力壮大美丽乡村产业支撑。每个镇办确定2~3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确定1~2个主导产业、每户保证有1个增收项目,全力组织发动广大群众联产联股、联业联营,确保村村有产兴业,户户有业增收。
同时,该县深度挖掘张骞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大力发展民宿体验、乡村休闲、户外康养等新型旅游业态,精心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经济,12个贫困村在同步建设美丽乡村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单庆华
近年来,城固县围绕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风新”文明幸福家园目标,坚持把整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谋划、同部署,相关部门聚焦重点、联动发力,整合涉农项目212个、资金1.82亿元,投入县级专项资金1678万元,桔乡大地处处呈现“乡村净美民风淳、人心思进奔小康”的喜人景象。
抓环境重整治,打造生态美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宁静、洁净五大工程,抓实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节能减排政策落实,全力推进覆盖8个镇56个村的北丘桔园古镇、汉水生态农业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力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生态红利人人共享,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创新实施“路长”包抓责任制,全县17条国、县道和270条乡村道路“路长”实现全覆盖。
该县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场革命,清理垃圾1.93万余方,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管网2万多米。落实环境整治项目169个、资金4751.47万元,57个村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污染治理“五个规范化”。
抓示范彰显特色,构建人居美
该县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生态观光、产业富民、社区综合、城郊依托、绿色家园、移民搬迁、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八型村庄”创建,打造风格各异、独具魅力的乡村。
用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扮靓美丽乡村,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实现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全覆盖,建成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157处,设置文化宣传牌匾5100余面,文化墙2.6万平方米。打造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格局,柳林镇草坝岭村、董家营镇金星村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带动其他乡村立足特色打造亮点,示范效应发挥明显。
抓产业提质效,实现生活美
该县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发展,围绕粮、果、猪、药、菜、茶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着力壮大美丽乡村产业支撑。每个镇办确定2~3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确定1~2个主导产业、每户保证有1个增收项目,全力组织发动广大群众联产联股、联业联营,确保村村有产兴业,户户有业增收。
同时,该县深度挖掘张骞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大力发展民宿体验、乡村休闲、户外康养等新型旅游业态,精心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经济,12个贫困村在同步建设美丽乡村中实现了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