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为什么?百姓永远记着民政人
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左)与贫困户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召开脱贫攻坚研判会。
张宏 本报记者 武强 文/图
“过去在家没营生,一年忙到头才收入几千元。现在发展木耳、养猪产业,加上入股分红,年固定收入在6万元以上。”记者采访时,山阳县中村镇洪河寺村一组贫困户刘黑娃刚从县人社局参加完创业培训。他高兴地说:“10天时间吃住行没有花自己一分钱,全部由政府包揽,还学到了不少技术。”
像刘黑娃这样的残疾贫困户,从条件缺失到具备发展能力,从贫困生活到踏入致富大门,这样的人日益增多。
据了解,该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8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8户155人、低保贫困户38户112人、五保户11户14人。在脱贫攻坚“四支力量”和县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大力帮扶下,村委会紧紧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总目标,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措施,紧盯“57”退出指标,重点开展了精准帮扶“红黄绿”动态管理,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劳动技能培训促就业、两房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扶贫工作,计划2018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产业开启群众增收大门
洪河寺村位于中村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84户1060人,村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7亩,属边远高寒贫困村。当地立地条件差,群众生活的贫困状态如何打破,一直是一个难题。
自民政局包扶以来,驻村工作队经过无数次入户调查研究,为村上制定出长、中、短产业发展规划。在“四支力量”共同发力下,全村已发展丹参300亩,贫困户生态养殖黑猪130头。驻村工作队还帮助贫困户发展良种核桃、板栗、山萸、天南星和土养蜂养殖增收产业,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和增收机会。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继续探求增收项目,根据洪河寺村椴木资源丰富的实际,规划建成占地面积19.57亩、年产值达20余万元的2000余架木耳种植和2万袋袋料木耳基地。据介绍,基地已完成了碾压整平、600米围栏安装、周边建筑物清理、遮阴网搭建、椴木材料收购、木耳棒截放、打眼下种、翻棒晾晒等环节工作,即将面临修畦搭架、发耳管理、采摘包装。
该村一组66岁的贫困户米竹引,儿子42岁残疾未成家,母子生活十分艰难。在工作队的帮扶下,2016年米竹引养猪5头,2017年民政局免费发放猪崽15头,今年她家养猪达19头,每头猪民政局给补贴300元。记者看到,米竹引家的场院里晾晒满了饲料,猪舍里肥头大耳的黑猪相互追逐,狂欢乱蹦。米竹引说:“我们母子俩沾了政府的光,仅政府给我的猪崽和补贴就1万多元呢!”
创新探索途径,机制催生效能。在落实脱贫责任上,山阳县民政局创新实施“红黄绿”动态管理制度。为了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每户脱贫,科学整合“四支力量”,村上成立了“红黄绿”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四支力量”分片分户包抓工作,严格按照“57”退出标准,通过对标入户核实,准确研判标注。截至目前,按照“红黄绿”研判标注,洪河寺村93户贫困户,将在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参合情况、义务教育上学情况、扶贫收入5项指标上,结合“红黄绿”动态管理台账,制定包扶干部责任清单,交由包扶干部限期办理。
合作参股实现互利共赢
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但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而今,农民摇身变股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走上了参股经营分红的增收大道。
记者注意到,除了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外,该村的参股经营模式风生水起,群众与村集体抱团抵御风险意识日益增强,互利共赢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介绍,洪河寺村已建成丹参基地合作社1个,采取贫困户田间除草、施肥、浇水等出工不出钱的方式,占三成股份;村集体统一租地,统一管理,占七成股份的合作模式。目前,中药材种植合作社34户34股,带动50户贫困户分红(每户比例不等);在苏陕合作项目中,村上建成木耳基地1个,群众自建木耳1500架,村集体建500架,由工作队联系农业部门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以14元价格保底价回收,每架年效益可达700元,带动贫困户60户群众脱贫。入股中村新欣扶贫开发公司移民新村门面房72户89股,以每股2000元资金认购,镇政府补贴1000元,贫困户实际出资1000元参股,实现门面房收益分红;陕西威伏能源有限公司在中村移民新村楼顶,开发建设40千瓦光伏电站,吸引贫困户20户入股,除去运行成本和费用,贫困户按90%比例分红。
村支部书记彭朝军告诉记者,民政局设计的脱贫方案科学合理,彻底解决了群众长效脱贫问题。他说:“集体经济积累一直是处于空白状态,现在群众能从多渠道参股收益,村集体也有了稳固的收入保障,仅屋顶光伏电站一项,村集体10%股份年可分红4.2万元。”
“我们帮扶困难群众不说虚话,目的就是让群众脱贫后,永远记得帮扶干部给大家办了大好事。”洪河寺驻村“第一书记”范存江语重心长。
数据统计,该村“八个一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业创业外出务工59户95人。易地搬迁计划56户,已分房48户,待分房8户。危房改造30户,全部改造到位。教育扶贫31户43人。健康扶贫27户,报销医疗费用35.92万元。生态扶贫选聘生态护林员4人、保洁员3人,享受生态补偿资金81户65918元。兜底保障12户17人。
志智双扶催生脱贫动能
人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样,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山阳县民政局更不能让贫困群众输在致富基础上。
驻村以来,该局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起来,分期分批推进洪河寺村路网讯改造、安全饮水、改厕改圈、村庄绿化、墙体美化等专项行动,铺设供水管道4500米,修补去年水毁河堤6处178米,补修掉根河堤6处370米。修建通村路3公里,新建两座便民桥,修建移动信号基站1座,实现电力农网改造全覆盖。在开展民居环境综合治理,经常性检查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全面清理“五堆”现象,进一步对厕所圈舍进行修缮、涂白,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随着环境改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纷纷“借船出海”、创业致富。帮扶单位民政局借势发力,大力开展扶志扶智工作,迅速建立爱心超市,出台了评价体系各类管理制度,以爱心超市为载体,通过道德模范评选、好人好事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以文化会演的形式讲政策、暖民心、弘扬正气,强力推进新风建设,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致富的希望之火被点燃。夫妻均残疾的贫困户刘黑娃一家,积极参加县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去年民政局给他家免费发放了15头猪崽,毛收入3.6万余元。今年,他家留了1头能繁母猪,养殖肉猪20头,同时运用所学的技术发展木耳130架。
该村三组42岁的贫困户万建荣,因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他家原先的4间土屋破败不堪、经常漏雨,民政局共花了8000余元对其房屋进行改造。去年冬季,江忠庭给两个孩子买了棉袄和棉鞋,并帮助万建荣协调,在中村街道解决了118平方米住房,以及两个孩子的上学难题。另外,在民政局的帮扶下,万建荣连续3年共养猪9头,收入近2万元,加上政策性兑现1.2万余元,他家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江局长给我说,政府给的低保只能吃饱,要想吃好还要自己努力奋斗。”万建荣激动地说,“我记住江局长这句话,人残志不残,如果今年摘不了‘穷帽’,都对不起党,对不起民政局为贫困户付出的心血!”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山阳县民政局在洪河寺村召开脱贫攻坚研判会。
张宏 本报记者 武强 文/图
“过去在家没营生,一年忙到头才收入几千元。现在发展木耳、养猪产业,加上入股分红,年固定收入在6万元以上。”记者采访时,山阳县中村镇洪河寺村一组贫困户刘黑娃刚从县人社局参加完创业培训。他高兴地说:“10天时间吃住行没有花自己一分钱,全部由政府包揽,还学到了不少技术。”
像刘黑娃这样的残疾贫困户,从条件缺失到具备发展能力,从贫困生活到踏入致富大门,这样的人日益增多。
据了解,该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8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8户155人、低保贫困户38户112人、五保户11户14人。在脱贫攻坚“四支力量”和县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大力帮扶下,村委会紧紧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总目标,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措施,紧盯“57”退出指标,重点开展了精准帮扶“红黄绿”动态管理,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劳动技能培训促就业、两房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扶贫工作,计划2018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产业开启群众增收大门
洪河寺村位于中村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84户1060人,村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7亩,属边远高寒贫困村。当地立地条件差,群众生活的贫困状态如何打破,一直是一个难题。
自民政局包扶以来,驻村工作队经过无数次入户调查研究,为村上制定出长、中、短产业发展规划。在“四支力量”共同发力下,全村已发展丹参300亩,贫困户生态养殖黑猪130头。驻村工作队还帮助贫困户发展良种核桃、板栗、山萸、天南星和土养蜂养殖增收产业,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和增收机会。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继续探求增收项目,根据洪河寺村椴木资源丰富的实际,规划建成占地面积19.57亩、年产值达20余万元的2000余架木耳种植和2万袋袋料木耳基地。据介绍,基地已完成了碾压整平、600米围栏安装、周边建筑物清理、遮阴网搭建、椴木材料收购、木耳棒截放、打眼下种、翻棒晾晒等环节工作,即将面临修畦搭架、发耳管理、采摘包装。
该村一组66岁的贫困户米竹引,儿子42岁残疾未成家,母子生活十分艰难。在工作队的帮扶下,2016年米竹引养猪5头,2017年民政局免费发放猪崽15头,今年她家养猪达19头,每头猪民政局给补贴300元。记者看到,米竹引家的场院里晾晒满了饲料,猪舍里肥头大耳的黑猪相互追逐,狂欢乱蹦。米竹引说:“我们母子俩沾了政府的光,仅政府给我的猪崽和补贴就1万多元呢!”
创新探索途径,机制催生效能。在落实脱贫责任上,山阳县民政局创新实施“红黄绿”动态管理制度。为了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每户脱贫,科学整合“四支力量”,村上成立了“红黄绿”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四支力量”分片分户包抓工作,严格按照“57”退出标准,通过对标入户核实,准确研判标注。截至目前,按照“红黄绿”研判标注,洪河寺村93户贫困户,将在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参合情况、义务教育上学情况、扶贫收入5项指标上,结合“红黄绿”动态管理台账,制定包扶干部责任清单,交由包扶干部限期办理。
合作参股实现互利共赢
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但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而今,农民摇身变股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走上了参股经营分红的增收大道。
记者注意到,除了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外,该村的参股经营模式风生水起,群众与村集体抱团抵御风险意识日益增强,互利共赢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介绍,洪河寺村已建成丹参基地合作社1个,采取贫困户田间除草、施肥、浇水等出工不出钱的方式,占三成股份;村集体统一租地,统一管理,占七成股份的合作模式。目前,中药材种植合作社34户34股,带动50户贫困户分红(每户比例不等);在苏陕合作项目中,村上建成木耳基地1个,群众自建木耳1500架,村集体建500架,由工作队联系农业部门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以14元价格保底价回收,每架年效益可达700元,带动贫困户60户群众脱贫。入股中村新欣扶贫开发公司移民新村门面房72户89股,以每股2000元资金认购,镇政府补贴1000元,贫困户实际出资1000元参股,实现门面房收益分红;陕西威伏能源有限公司在中村移民新村楼顶,开发建设40千瓦光伏电站,吸引贫困户20户入股,除去运行成本和费用,贫困户按90%比例分红。
村支部书记彭朝军告诉记者,民政局设计的脱贫方案科学合理,彻底解决了群众长效脱贫问题。他说:“集体经济积累一直是处于空白状态,现在群众能从多渠道参股收益,村集体也有了稳固的收入保障,仅屋顶光伏电站一项,村集体10%股份年可分红4.2万元。”
“我们帮扶困难群众不说虚话,目的就是让群众脱贫后,永远记得帮扶干部给大家办了大好事。”洪河寺驻村“第一书记”范存江语重心长。
数据统计,该村“八个一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业创业外出务工59户95人。易地搬迁计划56户,已分房48户,待分房8户。危房改造30户,全部改造到位。教育扶贫31户43人。健康扶贫27户,报销医疗费用35.92万元。生态扶贫选聘生态护林员4人、保洁员3人,享受生态补偿资金81户65918元。兜底保障12户17人。
志智双扶催生脱贫动能
人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样,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山阳县民政局更不能让贫困群众输在致富基础上。
驻村以来,该局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起来,分期分批推进洪河寺村路网讯改造、安全饮水、改厕改圈、村庄绿化、墙体美化等专项行动,铺设供水管道4500米,修补去年水毁河堤6处178米,补修掉根河堤6处370米。修建通村路3公里,新建两座便民桥,修建移动信号基站1座,实现电力农网改造全覆盖。在开展民居环境综合治理,经常性检查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全面清理“五堆”现象,进一步对厕所圈舍进行修缮、涂白,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随着环境改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纷纷“借船出海”、创业致富。帮扶单位民政局借势发力,大力开展扶志扶智工作,迅速建立爱心超市,出台了评价体系各类管理制度,以爱心超市为载体,通过道德模范评选、好人好事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以文化会演的形式讲政策、暖民心、弘扬正气,强力推进新风建设,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致富的希望之火被点燃。夫妻均残疾的贫困户刘黑娃一家,积极参加县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去年民政局给他家免费发放了15头猪崽,毛收入3.6万余元。今年,他家留了1头能繁母猪,养殖肉猪20头,同时运用所学的技术发展木耳130架。
该村三组42岁的贫困户万建荣,因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他家原先的4间土屋破败不堪、经常漏雨,民政局共花了8000余元对其房屋进行改造。去年冬季,江忠庭给两个孩子买了棉袄和棉鞋,并帮助万建荣协调,在中村街道解决了118平方米住房,以及两个孩子的上学难题。另外,在民政局的帮扶下,万建荣连续3年共养猪9头,收入近2万元,加上政策性兑现1.2万余元,他家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江局长给我说,政府给的低保只能吃饱,要想吃好还要自己努力奋斗。”万建荣激动地说,“我记住江局长这句话,人残志不残,如果今年摘不了‘穷帽’,都对不起党,对不起民政局为贫困户付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