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决战脱贫 誓奔小康
子长县凉水湾村的扶贫桶装水厂,被新华社关注和报道。
县委办包扶干部周飞慰问自己的贫困户。
子长高台便民服务中心的石碾小米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蔬菜大棚成为子长县脱贫攻坚的一项支柱产业。
演出活动现场。
李晓军 郝文军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五年前,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延安市子长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人们都已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近1.2万户3.1万多人,其中登记在册贫困户3188户9070人,脱贫压力依旧巨大。
近年来,面对艰难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县紧扣“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通过贫困户“带资入股”、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企业帮扶带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产业扶贫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带资入股,贫困户变身合作社“股东”
如何才能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子长县有自己的答案。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子长县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的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中省市县投入的各类扶持、补贴、奖励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有效整合起来,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建立精准脱贫贷款储备金,要求县域内金融机构以1:10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积极给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贫困户拿到贷款后再自主投放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将资金变为股金,享受每年的固定分红。
“我们是子长县实施‘带资入股’扶贫政策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共有14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入股。每户股金4万元,都是贷的3年期小额贷款。”7月10日,子长县金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建华说,每年无论效益如何,合作社都会为这些贫困户保底分红3600元。3年期满后,合作社会将股金本金还给贫困户,再由贫困户还给金融机构。
为了确保贫困户能顺利还贷,杨建华和另外一个合伙人还在村支部抵押了城里2套住宅的房产证。“14户贫困户的股金是56万元,而我们房子的市值目前已经超过80万元,所以无论我们合作社经营状况如何,贫困户都没有后顾之忧。”杨建华说。
57岁的杨文存,是金磊合作社所处的马家砭镇赵家崖堤村村民。由于腰椎受伤不能干重活,日子一直过得很恓惶。今年6月他贷到4万元小额贷款后在合作社入了股,不仅每年有固定分红,在合作社有需要时,他还优先被招聘来做一些锄草、铺地膜之类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工资100元。“股金”和“薪金”的双重收入,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
“带资入股这种形式,既确保了贫困户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收益,也助推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可谓一举两得。”子长县老区扶贫开发局局长高振平说,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2600多万元,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各种“股金”。
互助资金,贫困户脱贫致富“好帮手”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53岁的贫困户郝延平,全家5口四代人,妻子去世后,大儿子有病,儿媳离家出走,剩下80岁的老母亲、他和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紧得很。4年前,他从村扶贫互助协会贷到了5000元款,买了葡萄苗、水泥桩、铁丝,村上还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技术。第二年,葡萄就开始结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家脱了贫,迈上了致富的路子。他感慨:“要是没有扶贫互助资金,我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郝延平说的“扶贫互助资金”,是子长县在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一项扶贫新举措。从2009年起,该县用省市县扶贫资金作基础,让有意愿的村民缴纳1000元,形成互助资金公积金,然后通过村民互保,以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发放到需要资金的农户手里,每户最高可以贷2万元。
“互助资金库就好比是我们村的‘村民信用合作社’,贷款手续简单,村民互相担保,即可放出贷款”。郝家川村第一书记李新刚说,“我们商定5户为一个小组,每组每年只能有2户贷款,其他3户做担保。当然这5户都是自然结合,基本上是亲兄弟或亲族户内自家人,彼此也比较了解,今年我需要钱你给我担保,明年你需要钱我再给你担保,这样村民联保互相牵制,还款也不存在问题。”
“我们现在正常运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共有21个,会员1488户,筹建互助资金总额达到771万元,先后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900多户农户发放2600多万元生产性资金,成为贫困群众发展养殖、种植、运输等产业的好帮手。”高振平局长说。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红利,8月25日,该县民政局又新批复同意李家岔镇崖窑沟村等69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成立登记,从而实现了全县82个贫困村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企业帮扶,贫困户小康路上不掉队
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赵角村是子长县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子,村民素有种植小米的传统。由于这里海拔高,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境内方圆120公里无工矿污染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小米品质非常好。但由于交通不便,小米销售始终是个问题,村民日子普遍不太好,全村500来户人家有77户都是贫困户。
去年,为了有效解决当地脱贫致富问题,高台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招商引进子长炬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赵角村建起了占地760亩的小杂粮种植基地,其中涉及在家贫困户30户。“这些地还是村民在种,炬丰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有机肥,到了收获季节,公司按每公斤比市场价高5毛的价格从贫困户手里收购,如果是非贫困户,则比市场价高2毛。”高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冯建平说。
去年以来,炬丰公司共收购小米14万斤,其中8万斤已经以礼盒形式销往了重庆、西安等地。
冯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0户贫困户家家都有十来亩耕地,每亩地每年能产350公斤左右小米,去年市场价是每公斤4元,炬丰公司收购价则是4.5元,算下来每亩地能收入1500多元,10亩就是1.5万多元,按一户人家4口人算,人均收入近4000元,“依靠种地脱贫完全没有问题。”
在子长,像炬丰公司这样投身到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来的企业还有很多:子长众富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良种肉驴500头,选取30户贫困户作为分户代养网店,育肥后按每公斤18元的价格回收,贫困户代养一头驴收入可达三四千元;子长新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贫困户发展大棚菜,不仅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帮助他们把菜销往县城超市,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当前,攻城拔寨的‘集合令’和‘冲锋号’已经吹响,子长县一定会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信心满满地说。
县委办包扶干部周飞慰问自己的贫困户。
子长高台便民服务中心的石碾小米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蔬菜大棚成为子长县脱贫攻坚的一项支柱产业。
演出活动现场。
李晓军 郝文军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五年前,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延安市子长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人们都已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近1.2万户3.1万多人,其中登记在册贫困户3188户9070人,脱贫压力依旧巨大。
近年来,面对艰难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县紧扣“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通过贫困户“带资入股”、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企业帮扶带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产业扶贫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带资入股,贫困户变身合作社“股东”
如何才能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子长县有自己的答案。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子长县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的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中省市县投入的各类扶持、补贴、奖励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有效整合起来,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建立精准脱贫贷款储备金,要求县域内金融机构以1:10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积极给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贫困户拿到贷款后再自主投放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将资金变为股金,享受每年的固定分红。
“我们是子长县实施‘带资入股’扶贫政策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共有14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入股。每户股金4万元,都是贷的3年期小额贷款。”7月10日,子长县金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建华说,每年无论效益如何,合作社都会为这些贫困户保底分红3600元。3年期满后,合作社会将股金本金还给贫困户,再由贫困户还给金融机构。
为了确保贫困户能顺利还贷,杨建华和另外一个合伙人还在村支部抵押了城里2套住宅的房产证。“14户贫困户的股金是56万元,而我们房子的市值目前已经超过80万元,所以无论我们合作社经营状况如何,贫困户都没有后顾之忧。”杨建华说。
57岁的杨文存,是金磊合作社所处的马家砭镇赵家崖堤村村民。由于腰椎受伤不能干重活,日子一直过得很恓惶。今年6月他贷到4万元小额贷款后在合作社入了股,不仅每年有固定分红,在合作社有需要时,他还优先被招聘来做一些锄草、铺地膜之类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工资100元。“股金”和“薪金”的双重收入,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
“带资入股这种形式,既确保了贫困户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收益,也助推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可谓一举两得。”子长县老区扶贫开发局局长高振平说,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2600多万元,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各种“股金”。
互助资金,贫困户脱贫致富“好帮手”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53岁的贫困户郝延平,全家5口四代人,妻子去世后,大儿子有病,儿媳离家出走,剩下80岁的老母亲、他和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紧得很。4年前,他从村扶贫互助协会贷到了5000元款,买了葡萄苗、水泥桩、铁丝,村上还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技术。第二年,葡萄就开始结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家脱了贫,迈上了致富的路子。他感慨:“要是没有扶贫互助资金,我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郝延平说的“扶贫互助资金”,是子长县在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一项扶贫新举措。从2009年起,该县用省市县扶贫资金作基础,让有意愿的村民缴纳1000元,形成互助资金公积金,然后通过村民互保,以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发放到需要资金的农户手里,每户最高可以贷2万元。
“互助资金库就好比是我们村的‘村民信用合作社’,贷款手续简单,村民互相担保,即可放出贷款”。郝家川村第一书记李新刚说,“我们商定5户为一个小组,每组每年只能有2户贷款,其他3户做担保。当然这5户都是自然结合,基本上是亲兄弟或亲族户内自家人,彼此也比较了解,今年我需要钱你给我担保,明年你需要钱我再给你担保,这样村民联保互相牵制,还款也不存在问题。”
“我们现在正常运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共有21个,会员1488户,筹建互助资金总额达到771万元,先后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900多户农户发放2600多万元生产性资金,成为贫困群众发展养殖、种植、运输等产业的好帮手。”高振平局长说。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红利,8月25日,该县民政局又新批复同意李家岔镇崖窑沟村等69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成立登记,从而实现了全县82个贫困村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企业帮扶,贫困户小康路上不掉队
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赵角村是子长县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子,村民素有种植小米的传统。由于这里海拔高,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境内方圆120公里无工矿污染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小米品质非常好。但由于交通不便,小米销售始终是个问题,村民日子普遍不太好,全村500来户人家有77户都是贫困户。
去年,为了有效解决当地脱贫致富问题,高台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招商引进子长炬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赵角村建起了占地760亩的小杂粮种植基地,其中涉及在家贫困户30户。“这些地还是村民在种,炬丰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有机肥,到了收获季节,公司按每公斤比市场价高5毛的价格从贫困户手里收购,如果是非贫困户,则比市场价高2毛。”高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冯建平说。
去年以来,炬丰公司共收购小米14万斤,其中8万斤已经以礼盒形式销往了重庆、西安等地。
冯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0户贫困户家家都有十来亩耕地,每亩地每年能产350公斤左右小米,去年市场价是每公斤4元,炬丰公司收购价则是4.5元,算下来每亩地能收入1500多元,10亩就是1.5万多元,按一户人家4口人算,人均收入近4000元,“依靠种地脱贫完全没有问题。”
在子长,像炬丰公司这样投身到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来的企业还有很多:子长众富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良种肉驴500头,选取30户贫困户作为分户代养网店,育肥后按每公斤18元的价格回收,贫困户代养一头驴收入可达三四千元;子长新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贫困户发展大棚菜,不仅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帮助他们把菜销往县城超市,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当前,攻城拔寨的‘集合令’和‘冲锋号’已经吹响,子长县一定会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