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按需选派,脱贫攻坚事半功倍
张忠德/文
据《广西日报》报道,去年11月,南宁市择优选派6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一线历练;今年3月,选派新一批102名工作分队队长、421名“第一书记”和3958名工作队员到脱贫攻坚一线;5月,又选派124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深度贫困县马山挂职和开展帮扶。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冲刺阶段;有效帮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帮扶,谁来帮扶?南宁市首先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3个贫困县、1个深度贫困乡和56个深度贫困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一条条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诉求被如实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分析、综合研判,按照“需求订单”提出干部选派意见。这种派最能“打仗”的人到扶贫第一线,尤其“按需选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的举措,可谓抓住了解决关键问题的“牛鼻子”,是极为正确而且应该大范围推广的经验。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帮扶干部“拉郎配”的现象。一些部门在选派干部和配置帮扶力量时,随意分配几个名额,立即开展帮扶工作,如有的村需要的是农技扶贫干部,而派来的却是司法扶贫干部。如此盲目做法,干部的能力、特长都被完全忽略,贫困户的需求也完全没被考虑。这些不对口的干部除了宣传政策、协助落实政策等“输血”式扶贫之外,在“造血功能”上往往欠缺能力,这样的帮扶,干部出力不讨好,群众满意度自然不高。
因此,各级在培养、选派帮扶干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贫困村的背景、民情、基础、地理位置等存在的差异,从多角度入手去烹出“帮扶大餐”。倘若不顾群众的需求,不顾干部的素质、能力、特长,见人就派,重数量轻质量,只管派下去,不管是否起作用,结果脱贫工作没有做好,还影响干群关系,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浪费了人才,耽误了百姓。对于贫困村和群众而言,就应当作为顾客去“按单点菜”,根据自己的“胃口”,点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帮扶干部类型。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只有将“按需选派”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常态,干部的潜力、热情才会得到最大的激发,扶贫工作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只有派最能“打仗”的人到扶贫第一线,树立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用制度来管人、坚持真心真情关爱等,通过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就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驻村帮扶任务,从而形成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据《广西日报》报道,去年11月,南宁市择优选派6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一线历练;今年3月,选派新一批102名工作分队队长、421名“第一书记”和3958名工作队员到脱贫攻坚一线;5月,又选派124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深度贫困县马山挂职和开展帮扶。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冲刺阶段;有效帮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帮扶,谁来帮扶?南宁市首先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3个贫困县、1个深度贫困乡和56个深度贫困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一条条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诉求被如实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分析、综合研判,按照“需求订单”提出干部选派意见。这种派最能“打仗”的人到扶贫第一线,尤其“按需选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的举措,可谓抓住了解决关键问题的“牛鼻子”,是极为正确而且应该大范围推广的经验。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帮扶干部“拉郎配”的现象。一些部门在选派干部和配置帮扶力量时,随意分配几个名额,立即开展帮扶工作,如有的村需要的是农技扶贫干部,而派来的却是司法扶贫干部。如此盲目做法,干部的能力、特长都被完全忽略,贫困户的需求也完全没被考虑。这些不对口的干部除了宣传政策、协助落实政策等“输血”式扶贫之外,在“造血功能”上往往欠缺能力,这样的帮扶,干部出力不讨好,群众满意度自然不高。
因此,各级在培养、选派帮扶干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贫困村的背景、民情、基础、地理位置等存在的差异,从多角度入手去烹出“帮扶大餐”。倘若不顾群众的需求,不顾干部的素质、能力、特长,见人就派,重数量轻质量,只管派下去,不管是否起作用,结果脱贫工作没有做好,还影响干群关系,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浪费了人才,耽误了百姓。对于贫困村和群众而言,就应当作为顾客去“按单点菜”,根据自己的“胃口”,点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帮扶干部类型。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只有将“按需选派”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常态,干部的潜力、热情才会得到最大的激发,扶贫工作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只有派最能“打仗”的人到扶贫第一线,树立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用制度来管人、坚持真心真情关爱等,通过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就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驻村帮扶任务,从而形成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